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肌理与色彩碰撞美感与意境齐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肌理与色彩碰撞美感与意境齐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色彩改革推进创意色彩教学,转变传统色彩教学的方向,因此色彩教学需采取不一样的评价标准和教学的方式方法。肌理的探索和应用丰富了色彩绘画语言,突破传统表现常规,引发学生对艺术美的新认识。本文通过四个方面阐述在肌理的认识理解基础上如何合理而巧妙应用肌理,使画面呈现意境和美感的表达。

关键词:肌理;创意色彩;应用

在江苏省对口单招色彩改革的引领下,职业中学的色彩静物教学由传统的客观写实的具象再现逐步转向注重各种材料技法运用的主观表现,其画面体现平面性 装饰性 构成性的个性特征。它的主观概括简洁手法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固定的观察方法和构图形式以及色彩与形体的表达。作为视觉元素之一的肌理,丰富了色彩绘画语言,使画面会出现崭新的视觉效果和新奇的感觉。随着对肌理的追新求异,肌理练习逐渐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职高色彩静物教学注入了新鲜元素。在创意色彩教学中,本人认为肌理运用应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认识和创造肌理。

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是材料留下的最显著的表面特征,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它具有造型艺术特有的美感特征,因为工具或材料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感觉。从十九世纪超现实主义艺术开始,各家流派创造了多种技法和表现技术,很大程度上使肌理成为艺术家创作灵感之一。

常见的肌理制作方法有很多。1.压印法:在光滑的玻璃或纸上放上颜料之后用手压,会出现奇妙的形态。2.撒盐法,就是在未干的稀薄的颜料上,待干后形成不同形状的纺染点。3.喷绘法,把溶解的颜料在牙刷或金属网上,颜料如雾状洒在换面上。4.刻刮法,就是在已经着色的部分用尖利的物品在表面上刻刮而得到粗犷而强烈的肌肤效果。5.蜡色法,将蜡液化后通过滴吹撒等方法出现在画面上,凝固后出现不同的效果。除此之外,肌理基本的制作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老师通过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向学生示范展示和学生的不断练习获得。

为了寻求更为丰富的视觉语言,表现更为独特的色彩艺术魅力,拓展突破传统工具材料的局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寻求一切能产生痕迹的物质当做工具,寻求一切能承载痕迹的当做材料,帮助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产生的肌理效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可能性肌理。肌理的创造来自于三个方面:工具、材料、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种材料运用不同的手法创造出不同的肌理。例如利用乳胶材料,可以引导学生粘贴灰色细沙,在其未干时用笔杆刮出墙砖的形状,从而制作泥灰墙的效果;也可以将有色细线在乳胶中沾湿,然后随意摆在画面上呈现流畅的曲线;还可以利用白乳胶调大白粉或立德粉成膏状,使用画笔或画刀在需要的地方制作出斑驳的笔痕肌理等等。

不同的肌理会带来不同的新奇视觉效果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不同的工具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美感特征已成为艺术家进行各种情感和观念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为色彩教学突破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在画面中不拘一格而翻开新的一页。学生应该尽可能地放宽视野,寻求可能利用的工具材料,做尽可能的尝试利用。正如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劳申伯格所认为的“一些废物都可作为艺术素材,都是有价值的”。

二、借鉴和体会肌理

许多学生只知道多练,但忽视了多“读”,不会分析优秀作品的色彩美感结构和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所运用的形式语言,不理解肌理运用与色彩表达和审美追求关系的处理要求,不知道肌理运用的真实用意。教师在教学中要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眼光,在看的同时要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学生看画时一定要客观,不能存在强烈的个人感情,应该学会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和营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高品位的肌理作品是艺术家精妙的构思与精巧的完美组合,在增加画面的形式感染力的同时,还带给观众更多的审美感受。教师有责任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范画供学生欣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首先,从形式上欣赏肌理语言,体会肌理起到的烘托画面气氛和愉悦观者眼睛的装饰作用。例如画家陈心懋的史书系列作品,画家为了表现历史沧桑感,用揉皱的宣纸来表现。其次,从情感和主题角度理解肌理对画家情感的承载与表现。不同的肌理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影响是不同的。

三、恰当巧用肌理

职业中学的色彩静物教学解决的是画面的图形色的合理布局。注重画面色彩构成和形式感, 同时将肌理恰如其分地与构图构形构色融为一体,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课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三点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合理运用肌理。首先,肌理的使用必须服从画面形式结构。注意形状的对比 色彩的搭配以及主次关系。将物体压缩成平面图形,利用透叠交错重构等手法将图形再次组合共同呈现趣味形式,是肌理运用前提。根据画面结构形式再将使用的肌理进行明与暗,光与涩 粗与细 刚与柔等合理对比,使画面表现方式变样,视觉效果更有感染力。其次肌理效果与表现内容之间要有相似性联系,因形而饰。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采用联想添加和重组剪裁拼贴等法引导学生进行主观创造肌理进行合理装饰,例如可用带工笔花鸟的图画剪切下来粘贴在瓷花瓶上的轮廓内或是太师椅的板面上,体现民族艺术特色。花鸟图 、瓷器与太师椅它们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文化气息上都是有相通的。最后,肌理的运用必须与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表现的意境情趣相呼应,与表现情绪相一致。学生要提前预测肌理运用产生的效果,包括线条材料笔触颜色工具技法形成的痕迹与质感的节奏变化,都要服务于画面主题。

在练习过程中没有“对”与“错”的概念,而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道理,没有“应该”与“不应该”的模式,只存在“也许如何会更好”的引导地学生协调好绘画语言的转换,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四、警惕肌理运用误区

肌理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混合,只有被充分合理运用,它才从中得到新生。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很多误区和极端。比如有的同学认为肌理运用的越多越好,从而导致画面有好几种肌理,并且没有主次对比;有的学生随心所欲为肌理而肌理,导致形体弱化不清;还有的同学使用肌理的效果与主题不协调,比如古香古色的民族气息使用的却是卡通画拼贴肌理等等。 同时,这几年的许多单招考生在卷面表现上存在避实就虚的办法,即规定的静物表现不够充分,在背景肌理上表现多,在实物形体塑造上下的功夫小。作为教师要带领学生跨越这些误区,让肌理运用的有选择有价值,同时让学生知道肌理是创意色彩的一种语言,不能代表全部。

总之, 肌理在绘画中虽然增加画面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也丰富了画面的语言形式,但是在运用中不能一味追求新奇,制作出一些离奇古怪但毫无审美价值的肌理效果,更不能照搬照抄,出现”背”画现象。我们倡导在艺术美和形式美法则的支撑下扩大思维,主动地有选择地进行尝试运用肌理,推陈出新,创造出有感情有意境的和谐画面, 使职高学生的色彩水平导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