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题一议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题一议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题目一】

图1是冬至日某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气温、气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

A.气温、正午太阳高度、气压

B.气压、气温、正午太阳高度

C.正午太阳高度、气温、气压

D.气温、气压、正午太阳高度

2.该经线可能是:

A.30°E B.120°E

C.100°W D.60°W

3.关于图中①、②、③曲线说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在M处达最小值的原因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B.这一天,曲线②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值越小

C.曲线③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

D.曲线③的最高值在季节相反的另一半球的相应纬度也存在

解析:此组题主要考查某条经线在冬至日的气温、气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特征。

第1题:由图可知,从25°到更高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直线递减,气温总体也递减,气压有起伏,所以②是正午太阳高度,①是气温,③是气压。答案为A。

第2题:由图可知,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中可读出纬度25°上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1.5°,这样可推出图中纬度为北纬,50°N左右出现高压系统,最可能是120°E,即冬季在该地区出现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答案为B。

第3题:图中曲线①(气温)在M处(东西伯利亚)达最小值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因素(海拔高且为盆地地形)。冬至日,曲线②(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曲线③(气压)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内陆,冬季气温低,气压高。而50°S全部是海洋,由于不存在海陆差异,该地区没有高压形成。答案为C。

刘德辉/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一中学(074000)

【题目二】

(2011年安徽省高考题)图2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是: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组题利用节能住宅考查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影响及区域分布问题,其情境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热点,充分彰显地理价值理念。解题要求学生通过读图能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能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储备。

第1题,通过冬夏两天正午太阳光线来自正南,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6°52′,可知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且冬夏两天为冬至日和夏至日),故只有D答案符合。具体原因如下,由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可知:若N点在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设当地纬度为X° < 26° 26′ ),如图3,则夏至日N点正午太阳高度角H=90°- (23°26′-X°);冬至日N点正午太阳高度角h = 90°-(23°26′+X°), 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H-h=2 X°(2X°<46°52′)。若N点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如图4,则夏至日N点正午太阳高度角H=90°-(X°-23°26′);冬至日N点正午太阳高度角h=90°-(X°+23°26′), 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H-h=46°52′,南半球类似。由此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某地,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值为当地地理纬度的2倍;北回归线及以北、南回归线及以南,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值恒为46°52′。

第2题,结合图可知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屋檐的遮阳作用越强;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越小;这样有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达到减少室内能源消耗这一目的。故答案为C。

徐成鹏/安徽省繁昌县第一中学(2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