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文社:新辟走出去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几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对外合作工作中一直秉承着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已有资源,踏踏实实做实事的原则,努力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做着各种不懈的探索,除了正常的图书版权贸易外,出版社也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山楂树之恋》模式
作家艾米的畅销小说《山楂树之恋》海外版权,以完全商业化的模式,成功授权给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加拿大、挪威、瑞典、丹麦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中最具分量的出版社,如世界最大的女性文学品牌出版社――英国维雅格出版社,他们将《山楂树之恋》中的爱情故事比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山楂树之恋》图书版权推广的成功给出版社带来了几点启示:
(1)选材是基础:《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上个世纪70年代,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演绎的一段纯美爱情故事――被誉为“史上最纯净的爱情”。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极易产生共鸣,对小说题材的准确判断,使人文社最终签下《山楂树之恋》的海外版权权。
(2)作品推荐是关键:为了让更多的出版商充分了解作品的内容,提供英文翻译样章、作品的英文评论文章显得尤为重要,出版社在这方面应该舍得投入。
(3)版权的全媒体推荐势在必行:在多媒体、自媒体乃至全媒体时代,文学作品的版权逐渐变得立体化,具有了多维度、全方位的特性。而著名导演张艺谋同名电影的适时推出,无疑成为该书迅速走向世界的助推剂。借助全媒体推介版权应该成为未来有待探索的途径之一。
(4)为名家名作品做海外版权的独家:为了让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出去,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还要将目光盯在那些适合做版权输出的作家和图书上,如:《山楂树之恋》《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中外出版深度合作
中外出版深度合作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动出版“走出去”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种崭新的中外合作出版模式,目前已经实现了中国与希腊、瑞典的完美合作。
这种模式不是简单的版权转移或翻译出版,而是一项整合世界各国优秀作家、插画家、译者和顶级出版机构优质资源的综合计划。具体做法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外国顶级出版社牵头,邀请两国最优秀的作家在同一题材、同一体裁之下进行创作,同时约请两国顶级翻译家与插图画家为对方国家作家的作品进行翻译和配图,最后两部作品将被装订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分别以两个国家的语言在各自国家出版发行,使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作品在同一本书中实现跨语种、跨国界、跨艺术形式的立体演绎。此项计划旨在利用作家在本国的影响力,带动对方作家在本国知名度的提升和域外文化在本国的交流与吸收,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全新的思路。
探讨《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杂志在海外出版的可能性
自2007年开始,在德国梯森基金会全方位支持下,由著名翻译家、学者张玉书老师主持编写的《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杂志每年由人民文学社出版,内容以介绍德国当代作家为主。中国文学爱好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德国的文学现状,以及德国的当代作家。受这一做法的启发,我社希望尝试同样的方式出版一本《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杂志,但不限于德语版的出版发行,目前已经与德语、英语的汉学家及与我社匹配的出版社取得联系,并正在制作样张,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用走出去的钱实实在在为作家做点事。该杂志还将配合我社为作家举办的各类活动,以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陆续发行到世界不同地区,且不以盈利为目的,仅作为我社走出去的一个窗口,暂定每年一至二期。
尝试建立海外独家版权机构
我社自2002年开始发起了“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评选活动,该活动由我社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联合举办,规定入选小说必须是世界各国每一年度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希望能够以中国学者的文学立场和美学视角,对当代的外国小说作品进行评价和选择,既体现世界文学研究中中国学者的态度,又以科学、严谨、积极进取的精神推进优秀外国小说的译介出版工作,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贡献。2014年,该活动已经进入第13个年头。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渐渐发现在获奖作品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希望尝试聘请海外独家版权的方式弥补这一不足。目前,我社在西欧、北美各找了一个,他们不仅有很好的文学品味,也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希望通过他们帮我社提供更多的一手信息,同时也协助我社做好图书走出去的工作。目前海外独家版权已经协助我社做了一些令人满意的工作,如:贾平凹法兰克福之行的各项活动安排已经推动版权的成功出售;格非的中篇小说《隐身衣》高价卖到美国“纽约书评”出版社……
尝试让作家与出版商直接见面交流、沟通
这也是人文社对“走出去”的一次大胆探索。众所周知,德国设在中国的歌德学院在推荐德国作家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所以我社希望用国家拨给我们的走出去的钱,实实在在地推荐作家,特别是在全世界最大的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上。我们的设想是:在每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采用各种方式全力推荐一位在中国有影响力的当代作家(当然一定是人文社的作者),次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为这位作家走出去的各种版本召开新书会,同时推荐另外一位当代作家,如此循环往复,善始善终……2013年,我们推荐的作家是贾平凹先生。这是我们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虽经验不足,却收到不错的效果。组织初期我们充分调动了海外独家版权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此次活动中海外起了重要作用,不仅专门我社走出去各种图书,还帮忙设计、联系、举办各类活动。
1.事先准备工作
为使这次见面活动取得成功,我们事先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建立人文社版权海外输出的专属英文网站,专门宣传我社准备推荐的国际型作家,并为他们制作了作家专集的英文介绍(包括主要作家简介、作品内容简介、重要作品评论文章等)。
(2)制作作家采访视频,聘请专业外籍人士对中国作家进行视频采访,制作精良的英文字幕(效仿微电影的方式,通过影音效果,宣传作品的传播,使出版商对作品产生直观的印象)。参考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制作的莫言《檀香刑》北美宣传片方式,针对不同图书,制作不同的视频进行立体化宣传,如贾平凹的《高兴》。
(3)与海外版权独家一起,从国外的实际出发,事前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认真进行宣传效果评估、主持人的选定,同声传译的安排,费用预算等。
2.现场活动
在法兰克福书展现场做了如下活动:
(1)拜见了法兰克福总领事并与领馆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起工作联系,邀请他们出席我社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举行的各类活动,并商定今后择机一起联手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希望他们协助我社广泛联系当地文化研究及出版机构,为作家搭建交流推广平台,对此,总领事当即安排了今后与我们接洽的具体负责人。
(2)在书展现场针对出版商、编辑举办了以“城市发展如何改变社会、城乡文化差异”等为主题的对话活动,贾平凹与巴西国家图书奖得主、意大利国家图书奖得主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3)在书展现场针对各类媒体人举办了主题为“全球话时代的作家责任”“经济金融危机”“传统价值与道德规范”等主题辩论活动,贾平凹与巴西文学院最佳小说奖得主、意大利斯托里加图书奖得主就上述主题深度交换了看法。
(4)在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与2012年德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乌尔苏拉克莱谢尔,就文学作品中的“家乡”主题进行对话,之后还举行了作家各自作品诵读活动。
(5)去慕尼黑拜见了汉学家、孔子学院总院顾问阿克曼先生,就图书走出去的方式、《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杂志在德国的出版,如何联系世界各国汉学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6)在慕尼黑孔子学院举行了作家贾平凹与慕尼黑读者的见面会,参与人数之多超乎想象,很多人不得不被拒之门外。
3.活动收获
(1)不仅与总领事接上关系,还与多家媒体取得联系,如:新华社法兰克福分社、CCTV德国记者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台、德国电视二台等。
(2)发现了许多外国人居然是贾平凹的追随者,他们从奥地利、柏林等地赶来参加贾平凹的活动,同时涌现大量欧洲包括巴西媒体报道,造成媒体效应。
(3)与法兰克福组委会取得联系,在海外的帮助下将活动的消息登载在他们的4000份传单上,广为发送。
(4)制造了外国出版社抢夺中国作者的良好竞争局面。目前已经与法国Stock出版社出版签订贾平凹先生《带灯》一书的图书版权贸易合同,条件相当优惠,售价令人满意;同时收到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图书出版商的申请。
(5)活动次日,CCTVnews、德国电视二台等即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在2013年11月2日的新闻联播中对本次活动做了长达2分40秒的报道。
4.2014年活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因为活动是2013年7月份才开始萌发此创意,所以决定搞活动的时间较晚,因此在各类沟通环节上略显不畅,造成参展前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剧增,花了一些不该花的钱。
(2)今后应该将重要的活动放在公共场所来搞,德国人很爱读书,效果或许更好;特别是与孔子学院搞活动时更要注意,各种诵读也应该在书展现场搞。
(3)事前的媒体联系相当重要,因为我们搞活动就是为了扩大影响。此次现场来的许多媒体都给我们提出了类似的建议,而我们回来后被一些网站、电视台主动联系,表示希望下次有类似活动时,事先通知他们,他们可以随行录像做节目。
(4)每年推荐的作家可以不一样,但举办活动的人不应频繁换,应保持相对稳定。
(5)事前应利用海外媒体做好相关报道及广告,如:在各国著名文学报刊请著名评论家撰写中国作家的专访、评论。
2014年人文社策划并即将于4月实施的活动有:联合孔子学院、文化部、各国驻华使馆召开世界汉学家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见面会。其目的:
(1)集中介绍中国多位当代作家的作品,探讨适合走出去的作品主题、题材,探讨中国文学的海外翻译与接受,以及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讨论《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杂志的具体出版落实工作;
(3)通过汉学家的传播,扩大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4)通过这一活动,锁定更多的中国当代作家,提高作家对人文社的忠诚度。
对于活动的可行性,我们也有充分的准备:
(1)因为汉语是汉学家共通的语言,所以不需要翻译,他们可以相互直接进行充分地交流、碰撞;
(2)资金问题不难解决,即便我们拿不到各种走出去的资金,也已经有出资人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并与我们联系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社走出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中我们也总结出三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1)输出的图书要适合国外读者的口味,输出版权就是输出文化,所以不必太顾及作者在国内哪家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只要我们认为题材好、有输出的可能,均可以努力与作者沟通,如此不仅可以扩大我们走出去的范围,还可以变向争取作者资源,如:人文社最近将黄永玉老先生的作品输出到意大利,就是延用了《山楂树之恋》的作法。
(2)走出去也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制造热点,必须在方式上有所突破,要想方设法调动作家、翻译家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图书版权真正地走出去而不是被送出去。
(3)要充分利用资源、充分整合资源。中国出版集团旗下都是大牌的出版社,每个社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关键是怎么整合资源让其发挥作用。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到达了改革的深水区,再无摸着石头过河的可能,所以当前的改革不仅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踏踏实实地推进,也就是说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白费。这里我想借用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一个企业不在乎拥有了多少资源,而在乎整合了多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