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内涵发展野三步曲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周国平曾说过,“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作为传承文明的现代教师,要想拥有一种浪漫的教育情怀和精神的成长,实现专业内涵的快速发展,就必须满怀激情地谱写好阅读、反思、写作“三步曲”。
一、打开书,潜心阅读
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读书对于画家尚且如此重要,何况是教师?教师的使命不是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而是启迪学生活的智慧;教师不是只给学生一桶水,而是要给学生一条奔腾的河流。社会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我们不会忘记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美好的画面。作为教师,就应该是画面里的“那一个”。
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由,像花开一样快乐。今日不读,更待何时?只要你打开书,读起来,你的世界就在悄悄地改变。反之,如果你远离了书本,你的视野就会慢慢地萎缩。教者首先应该是一个读者,喜欢读书才能喜欢教书,善于读书才能善于育人。教师要读什么样的书呢?刚读书不久的老师可以多读一读期刊杂志、名师实录和教学方法,目的是激发兴趣,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这些书籍杂志对一线教师有着最直接和最切实的指导帮助。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读书积累以后,就可以多读一读教育名著和人文读本,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追求。教师读书很简单,关键是要有一种古典的心情和浪漫的情怀。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购书和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我喜欢一种舒适惬意的读书状态。除了办公桌上堆满书籍杂志外,我的家里到处都放着近期要看的教学专著和教学杂志,书橱里、书桌上、茶几上、窗台上、枕头边,随处都是,随手可取、随时可看。饭后从茶几上随手拿起书看一篇,书页里都带着饭香;坐在窗边眺望远方时,随即打开书本读几页,文字也变成了最美的风景;休息前抽出枕边的书看一会,梦中都弥漫着浓浓的书卷味。置身书山、坐拥书城、沐浴书海,是宝贵的财富和人生的享受。
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读书切忌浮躁、功利和盲目。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职业需要,更是为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是生命的需要。我想起了商友敬说的话,“知识由两个层次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而不能沁人心扉;沉在下面的是‘文化’,它积淀而为你的修养,思想,观念。我们今天读书的弊端是取其‘花’而不取其‘实’,大家都成了追逐信息的‘狂蜂浪蝶’,难以培养出有文化,有修养,有思想观念,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功利的读书人读到的是“信息”,修身的读书人读到的才是“文化”。读书是一种大智慧,读书是一种高境界,读书是一种好习惯,而好习惯形成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二、合上书,及时反思
阅读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心智活动过程,如果没有思想伴随,那阅读就失去了意义。思想的缺席是最可怕的缺席,思想的缺席是灵魂的缺席。读完之后应该进入读书的第二级跳:合上书,及时反思。读书不是目的,通过读书思考升华我们的教育智慧才是读书的本意和追求。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另一只眼睛”就是心灵的眼睛,就是思考的眼睛。于永正老师说:“应该崇拜思考。我们老祖宗一向重 视思考,孔子、孟子等先哲对思考都有极为深刻的论述。哪一个成功者不都是善于思考的人。”思考是阅读的本质和灵魂,阅读因思考而充满生命活力,没有思考,阅读就“魂不附体”、“魂飞魄散”。
每次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我都要潜下心来反刍、咀嚼、品味,静下心来沉淀、消化、吸收。把作者观点和自己的思想联系起来去审视,把文本的世界和现实的生活贯通起来去观照,常常在获得知识满足的同时,获得生命意义的审美愉悦。思考,让阅读有了效度,心灵有了亮度,思想有了深度,生命有了高度。教师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把书读到自己的心坎里,把人类的文明积淀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只有读后深入的思考才能点出书本的“穴位”,形成一个完整的“拥抱书本―――穿透书本―――提升书本”的过程。在悠长的思绪中,你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轻轻地相遇了,你的思想和文本的思想缓缓地契合了,你的视野和文本的视野悄悄地融汇了。书中的每个词语都敲打着你的心房,文中每个人物的命运都缠绕着你的思绪,书中的每个细节都让你刻骨铭心、难以释怀。此刻,文字浸润着你的灵魂,你已经融化在书香中了。只有这样深入的思考,才能让你的教育实践在理论的光辉里找到注解,让书中的哲思在鲜活的实践工作之中得到诠释。只有这样对照着思考,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发现,才会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惊人喜悦。思考是生命的本源,就是在这样不断地追问和反思中,才能实现思想的升华和视野的超越。
三、放下书,勤于写作
读后接着思,思后莫忘写,思想落地才能生根,思想生根精神才能开花。“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周国平语)教师写作不是为了成为作家,而是事业的需要,成长的追求,人生的召唤,是教师精神生命的倾吐。
我曾经在肖川先生的文章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教师们,拿起您手中的笔吧,有意识地去创作,把你的感动、您的困惑、你成功的探索、你的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写成文章。你会发现你的气质、情怀,你的内心世界,慢慢地、慢慢地,变得纯净、澄明,变得细腻和丰富。我相信,真诚的文字,能够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教师写作写什么?最重要的是写读书札记。记录自己阅读思考的感受、体会和收获,分析自己阅读思考的困惑、迷茫和缺失,探寻今后的发展、设计和构想。当然,教师的教学实践十分丰富,因而写作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先写一些阅读札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然后再逐步写一些教学经验、教学论文、教改实验等。教师写作不要贪大求全,求高求深,而要贴近教学实际,突出教学实践,追求生动灵活、短小精悍。
宁静的夜晚,月挂窗前,掩卷遐想,思绪翻飞,当你抛开一切喧嚣和繁琐,完全沉浸在写作的情境中时,你会觉得手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那么富有灵性和诗意,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调皮可爱,冲着你眨眼,围着你环绕。你轻轻地抚摸它们,倾诉着彼此心灵相遇的愉悦。每写一篇文章,都是一次思维的升华,都是一次倾听花开的声音,都是一次成长的拔节。这不仅是凝固阅读思考的痕迹,更是对教育本质深度的开掘,更是自己对灵魂的呼唤。也正是在这样的境界中,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生命的本真角色,更能生活在心灵之中,生活在情感之中,生活在教师的诗意之中。特级教师曹平说过:“同样一个教师,同样一个晚上,可以同样废寝忘食地打牌或写作,但第二天的两个人就不一样了。人的差异主要在业余时间上。我写的文章公开发表了,就能成为教师的共享资源,我就对教育作出了贡献,这就是一种价值观。写作,能使教师这一职业伟大起来,能使教师的生活质量提高起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不写则空。读、思、写是教师专业生命的成长链,是精神发展的伊甸园。阅读是获取、积累,为思和写提供养料;思考是沉淀、内化,为读和写架设桥梁;写作是倾吐、外化,为读和思创造表达。阅读就是种一棵树,一棵知识之树、生命之树,生命因“读”而茁壮。思考就是开一朵花,一朵智慧之花、心灵之花,心灵因“思”而芬芳。写作就是结一枚果,一枚成功之果、人生之果,人生因“写”而丰满。鲁迅说“我尚能生存,我仍需学习”;张中行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那就读读书,写写文章”;商友敬说“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这些蕴含大智慧的教诲,无时不在我们耳边响起,昭示着前进的方向。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教师是“三耕族”:读书是“目耕”,上课是“舌耕”,教学写作是“笔耕”。教师的思考是“脑耕”,这也至关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的生命状态和专业生涯。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自由地、诚实地抒写”这是教师内涵发展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阿湖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