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余音绕梁十五年,聆听声卡的历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余音绕梁十五年,聆听声卡的历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在购买电脑的时候,几乎很少人会关注声卡,但是在15年前,声卡绝对是购买电脑时的一个大件!

永远的经典,创新引领大浪淘沙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媒体电脑”的概念应运而生。1989年,创新推出了Sound Blaster声卡,使其成为多媒体声卡的代名词。第一代Sound Blaster声卡基于ISA总线,只支持单声道录放音模式,但在当时看来却是极其振奋人心的新事物,毕竟它一次为电脑同时加上了音乐处理和音频信号处理的功能。

整个90年代,创新在声卡领域可谓一枝独秀,他推出的每一款产品,从ISA时代的声卡之王AWE64 GOLD到后来的Sound Blaster Live系列声卡,都受到音乐爱好者的狂热追捧。除了创新,我们还能依稀记得已经倒闭的Aureal,逐渐退出声卡市场的Diamond,以及ESS、YAMAHA等几家声卡芯片厂商,他们也给我带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经典产品,比如音质出色的Diamond MX200,MIDI音效强大YAMAHA 724、744等。不知道您的机箱里是否还有这些值得珍藏的经典声卡。

AC'97让我们几乎忘记声卡的存在

伴随着芯片厂商的不断整合,1996年6月,由英特尔、雅玛哈等多家厂商联合研发并制定的一个音频电路系统标准――Audio CODEC'97。AC'97标准采用“双芯片”结构,将声卡的数字与模拟两部分分开,每个部分单独使用一块芯片,这样一方面减少了由模拟线路转换至数字线路时可能会出现的噪声,另一方面可以将音效处理过程集成到处理器中,进一步降低成本。从 AC'97标准出现以来,绝大多数主板都集成了音效Codec,只要没有特殊需求,我们几乎不需要另行购买声卡了。

悦耳追求永无止境

2004年,英特尔与杜比(Dolby)公司合力推出的新一代音频规范――HD Audio。HD Audio是High Definition Audio(高保真音频)的缩写。HD Audio同样是一种软硬混合的音频规范,与AC’97相比,HD Audio具有数据传输带宽大、音频回放精度高、支持多声道阵列麦克风音频输入、CPU的占用率更低和底层驱动程序可以通用等特点。HD Audio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它支持设备感知和接口定义功能,即所有输入输出接口可以自动感应设备接入并给出提示,而且每个接口的功能可以随意设定。现在大多数主板厂商的板载声卡具有这个功能。用户可以自定义各个接口的功能,即便是复杂的多声道音箱,菜鸟级用户也能做到“即插即用”。

多元化选择,让声音五光十色

近几年来,声卡在民用PC市场几乎沉寂。2005年8月,创新又一次引人注目,了新一代声卡SoundBlaster X-Fi系列,它技术支持24位高品质、不低于110dB信噪比的清澈音质,可以令计算机拥有媲美专业音响的高保真音效,又一次引领了声卡领域的潮流。如今的主板早已经是PCI-E接口的时代,在2007年,创新又推出了采用PCI-E x1 接口的Sound Blaster X-Fi Xtreme Audio PCI-E声卡,为耳朵挑剔的用户准备了更多的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发现声卡向功能多样化,声音信号数字化,音频设备外置化方向发展。随着人们对于多媒体音频需求的不断提高,相信会有新的音效标准不断出现,也会出现更多更强的的“看不见的声卡”产品,我们的耳朵就等着享福吧。

小知识:板载声卡的“软”与“硬”

板载声卡一般有软声卡和硬声卡之分。这里的软硬之分,指的是板载声卡是否具有声卡主处理芯片之分,一般软声卡没有主处理芯片,只有一个解码芯片,通过CPU的运算来代替声卡主处理芯片的作用。而板载硬声卡带有主处理芯片,很多音效处理工作就不再需要CPU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