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真情播撒阳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情播撒阳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帮助残疾人从自卑到自信,从依赖到独立,从绝望到希望,徐光会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残疾人的新生

徐光会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2014年5月16日,她踏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众多受表彰者一同得到了和总理的亲切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当天是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她带领下试点的残疾人“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让清溪社区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

处理寻常百姓的工作尚且繁琐,何况面对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今年“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让我们关注为残疾人作出贡献的基层干部――泸县玉蟾街道社事办主任徐光会。

俯首甘为“服务员”

2013年夏天,47岁的徐光会担起了社事办主任的重任。上任之初,她便与同事一起,不顾烈日暴晒、路途遥远,先后深入到辖区内的39个村(社区),对每一个低保家庭、重点优抚对象、散居五保户、留守老人的房屋、生活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为帮扶救助收集资料。

在徐光会的工作时间表里,常常是“5+2”、“白+黑”。“天天面对弱势群体,我的工作就是为百姓解难,为大家服务。”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干部,徐光会深知“及时解决困难”和“急切帮助群众”是多么重要。因此,她总是以热情、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对待每一件事。

炙热的夏日里,你会看见她向敬老院老人送上清凉用品的身影;萧瑟的秋风中,你会看见她为贫困大学生筹措学费的身影;寒冷的冬雨里,你还会看见她为困难群众递上慰问金的身影……她用自己的真情、贴心服务,让社区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量体裁衣”建特殊台账

作为社事办主任,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徐光会操心,而让她倾注最多的还是对残疾人的关爱。“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是省残联为进一步关爱、服务、帮扶残疾人作出的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清溪社区作为该项工作的首批试点社区,给初涉这一新兴事务工作的徐光会及同事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清溪社区面积1.8平方公里,拥有住户1955户,总人口8148人,有各类残疾人452名,其中重度残疾者112人。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徐光会始终悬在心里的大石头。

“帮助残疾人光有爱心是不够的,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此,徐光会与工作人员一起,深入到每一位残疾人家中,与残疾人及其家属交心谈心,全方位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愿望,做好详细记录。同时,社区还利用便民窗口咨询台、发放调查表、残疾人家庭状况监测、召开座谈会、开通网上信箱、残疾人QQ群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残疾人的动态需求,确保“摸得清”、“量得准”。

有了准确的“量体”后,徐光会和工作人员围绕“残疾人需要什么,残疾人自己能做什么,我们能为残疾人做什么”的核心,研究出服务方案,并深入到残疾人家庭,征求他们的修改意见,最终修订成符合残疾人实际的个性化服务方案,确保“裁得实”。

最终,徐光会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建立了452名残疾人服务需求台账。针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等共性需求和临时救助等个性需求,制定了多达575项专项服务方案。

目前,社区已为163名残疾人申办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医疗保险;为128名残疾人申请发放19.5万元临时救助金;为46名精神病人提供免费药物;为5名自主创业残疾人申请了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

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在徐光会的带领下,社区立足“先行示范,率先突破”的发展理念,通过深入一线摸清家底、多渠道整合项目资源、多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为社区残疾人撑起了一片美丽的天空,玉蟾街道安置二小区的失地农民蒋家菊就是其中一个受惠者。

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蒋家菊和正在读小学的女儿。生活的变故,让原本就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她病情经常复发,生活一度陷入绝境。社区干部按照为其设计的服务方案,定期和不定期上门,对她进行心理抚慰,督促她按时吃药,减少发病率。当蒋家菊病情复发时,社区干部总是第一时间将她送去康复医院治疗。社区还为她及女儿申办了每月800元的救助金,母女俩每年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都由政府补贴、社区代办,从根本上解决了母女俩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问题。

2013年11月,徐光会与社区干部上门探访时,发现她女儿的书桌、床、衣柜已破旧不堪,母女俩更是缺衣少物,徐光会立即动员爱心人士为蒋家菊母女俩捐赠了新床、书桌、衣柜、衣物等价值2000余元的物品。

在社区的关爱下,这对母女的生活又充满了阳光。蒋家菊的性格也逐渐开朗,时常主动到社区办公室与社区干部们拉家常。“这些社区干部对我家的关心和帮助胜过了亲人,最苦的日子熬过去了,以后的日子会更好。”蒋家菊对社区感激不尽,对未来的生活更是充满了希望。

改变命运的“金钥匙”

“帮扶只是一时,关键是打开他们的眼界与社会接轨。”徐光会始终坚信,改变残疾人生活和命运的“金钥匙”并不仅仅是给他们物质上的救济。为此,社区坚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在保证残疾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将个性化服务工作由救助帮扶逐渐向发展帮扶转变,通过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激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当你走进清溪社区二小区,就会看到一位与众不同的人摆着缝纫摊为人们缝补衣服,她便是身残志坚的文义群。腿脚有残疾,她就用双手改变生活。“以前她一直都很自卑,觉得拖累了我和儿子。有时她想帮我分担家务,但因身体的原因反而帮了倒忙。”文义群丈夫付文远无奈又怜惜地说。

在徐光会及社区干部的帮助下,文义群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缝纫培训班,并开设了缝纫摊点。由于文义群的勤奋、刻苦,她的缝纫技术学得既快又好,加之服务态度好,价格又合理,生意越做越红火!如今,文义群在小区是很有名气的缝纫好手,缝纫摊点每月能挣1000多元。

如今的文义群自信了许多:“多亏社区帮忙,让我能为家里作点贡献,更重要的是,我能自食其力、自立自强,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有些事对平常人来说不起眼,但对残疾人来说就是莫大的转机。帮助他们摆脱心灵的阴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走到阳光下。”年近五十岁的徐光会,如今仍保持着年轻人的活力,乐观而热忱,只为了那句人生箴言――“不让工作在自己手中耽误、不让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不让群众在自己面前受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