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问题支架实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三架马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问题支架实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三架马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热点问题.“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课堂的生长点;支架是课堂教学的支撑点;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抓住问题、支架、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素养,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抓手.

1问题――物理课堂的生长点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等重要,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自主发现问题的意识并不强,那么,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物理课堂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呢?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大程度受外界因素和刺激的制约,其中教师的提问技巧和问题的设计质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影响很大.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提升提问技巧和质量呢?

1.1构建民主的氛围和问题环境

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处于轻松的状态,学生敢于质疑和发问是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前提.民主氛围建设上,我们教师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包容和鼓励,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出现困难甚至是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包容而并非苛刻,学生就不会因为压力而不敢提问;在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或作出有价值的思考时应该及时地予以鼓励,这样学生会有一种被肯定的精神满足感,有助于提问动机和学习动力的提升.

当然,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教师的层面来看“贵在引导”,从学生的层面来看“妙在开窍.”由此可见,仅仅有民主的氛围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如何去质疑,借此提升学生质疑发问的质量.

1.2注重提问时机的准确把握

有了民主的学习氛围和高质量的问题,下面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我们教师何时发问,即提问时机的把握.提问在关键时刻、关键点,能够给学生一种“茅塞顿开”的顿悟感.

提问时机的把握应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发的,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我们教师课堂提问应发生于学生需要帮助,或知识需要延伸之时,在我们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互动,或解决问题,而应做适当的停顿,环顾全班,从学生面部表情读出这个问题的难度,通过学生面部的非语言性暗示读懂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的反应,而便于及时地调整,如果学生都感觉不到一点点难度,说明我们的问题简单了,此时可以继续抛出难度再大一点、思维力度再大一点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感觉有新奇感;如果学生听到提问后都一脸的惊讶,有可能我们的问题难了,学生思考出现了困难,此时可以以追问的形式将前面的问题进行拆解,让学生能够分析并完成知识的自主发现.

2支架――物理课堂的支撑点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里就存在着一个探究时间和效果的问题.笔者对自主学习的理解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而具体的指导性作用如何发挥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其称作为搭建支架.从支架的类别来看,教师给学生设置支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2.1范例性支架

如通常所说的“举例子”,当然这里的例子必须是与认知目标要求相符的已有研究成果,而且还需要包括与认知主题相适应的探究思路或典型的研究结果.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关物理的认知基础较为单薄,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通过范例的提供,就是为学生的思路构建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2.2问题性教学支架

教学过程中,问题能有效给予学生刺激,激起学生的思考,这里的问题也就成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教学支架.教师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性教学支架,把问题当做载体,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进而推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最终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

2.3建议性教学支架

学生在自主探究或是进行合作学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及时地给予建议,能成功地引导学生摆脱困惑.这些建议就是建议性教学支架与问题性支架相比,此类支架因学生困难的发生而随机生成,因此缺乏系统性,但是更加直白,能单刀直入地点明问题所在,因此实际教学中效率很高.

而支架又可以具体到学生的课堂行为,如做一做、画一画、试一试、看一看等等.

维度的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如表1所示.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架”是从多个维度进行搭建的,有问题,有活动,重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实验――物理课堂的闪光点

实验是最具物理学科特色的内容,也是物理课堂的闪光点,是有效发展学生物理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抓手,具体在运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3.1引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器材

精细化进行实验,这也体现在选择实验器材方面.在上课之前,教师精心对实验器材进行选择,并反复检查实验效果,进而选出最为适合的实验器材在课堂上进行操作.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不仅要注意到选择器材的类别,同时有些器材的用量也是很有讲究的,超标或者用量不足都会导致实验效果出现偏差.

3.2注重实验环境影响的控制

有些物理实验对环境还是很敏感的,如果环境不合乎要求,会导致实验失败,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控制实验环境和思考误差的来源,虽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求较高,但是我们一开始就应该注重实验环境的渗透,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3.3注重实验的综合化与重组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教师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书上安排什么实验,课上就做什么实验;书上的实验用到了什么器材,教学实验就用什么器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们教学形式趋于僵化,也向学生渗透了“按部就班”读死书的错误理念.新课程强调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创新意识的渗透,如何渗透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从传统实验出发,对实验室的现有器材进行整合,实践经验表明,重组实验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演示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的过程时,课前笔者到实验室,没有找到现成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演示装置,于是,对实验室中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如图1所示,进行了如下具体操作:

(1)将挤压掉部分空气的空塑料瓶子盖紧瓶盖后放置在玻璃罩中,并将抽气机与玻璃罩连接;

(2)启动抽气机,将玻璃罩中的空气逐渐往外抽,让学生观察内部被压扁的塑料瓶所发生的变化(学生会发现塑料瓶会逐渐鼓起来,提醒学生思考原因);

(3)关闭抽气机,打开进气阀门,让学生观察此刻塑料瓶的变化(学生会看到塑料瓶再次被压扁,提问:什么力压扁了瓶子呢?)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必须从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借助于问题、支架和实验等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