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共基础课在应用型本科中的作用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共基础课在应用型本科中的作用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专门性人才目标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对于高等人才普遍性素质的最基本需要。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来实现,必然需要公共基础课程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此,本文结合近几年教学管理实践,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进行几点思考,提出若干思路。

关键词:高校;公共基础课;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4-125 -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这种大形势下,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势必离不开课程的创新,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营造自由、自主的创新环境,知识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需要从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着手,特别是对办学思路的转变,对课程设置的完善,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等要求,这些都迫切需要从解决学生的需求上,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真正从当今经济的大环境中,培养出更具实用型、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适应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公共基础课的必要性入手,就其存在的若干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创新思路和对策。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公共基础课是构成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体现了高等院校对专门类人才培养的普遍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国家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等数学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英语课程及体育等其他相关课程等。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更好地开展公共基础课程的必要性体现在公共基础课程能够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养成。

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看,不同的院校、专业、年级下设的公共基础课都有其自身特点,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了类似地基的重要作用。其规划与实施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走上社会、适应自身岗位的要求。大学生能够从自身能力的提升,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放眼关注社会,积极上进,养成健康向上的人文意识。

二、当前教学实践中,公共基础课所面临的困境

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是公共课和基础课的统一结合,也是高等院校在面向多学科、综合性知识发展背景下确立的,旨在培养专门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课程。这些课程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幅度和宽度,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潜力。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像我校这种刚刚从专科转为本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问题还很多,将这些表现出来的问题整合为以下三点:

一是公共基础课的边缘化。从学生方面来说,在近年来高校纷纷扩招的形势下,生源素质普遍下降,由于部分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偏弱,学习专业课程就非常吃力,间接影响了公共基础课开设的作用,为了学分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而学习,上公共基础课却不好好学习;从教师方面来说,开课教师在几年的任教过程中,遭遇疲惫期,普遍感受到单调和被动,没有与时俱进的学习动力,教学热情降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年来不变,都还是老一套,重理论说教,轻改革创新,不能从课程特色与学科专业建立关联与渗透,教师抱怨学生不学习,而学生又抱怨公共基础课程缺乏吸引力。

二是课时设置呈现逐年缩减现象。以我院现状来说,有的专业去年开设六门公共基础课,到了今年就降为四门,或者去年的课程开64课时,今年的同一门课程就降为48课时,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门数和授课学时也都非常随意。越来越少的公共基础课难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力。在高校推进实用性的办学实践中,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配置上进一步缩减了公共基础课的课时。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综合文化素养,影响了创新潜力的发挥。

三是目前流行的大班化授课模式使师生互动大大减少。教师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在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上,教师缺乏上课激情,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公共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组织与实施中,多采用大班化授课方式,课堂人数动辄两三百人,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师不得不耗费过多时间在点名上以保证出勤率和到课率,在备课上的精力必然相应减少。教师的讲解稍有平淡就会使课堂氛围低落,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这就更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的参与性的降低,又使课堂教学陷入了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

三、面对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公共基础课课程一线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用型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教改方针的重要力量,可以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努力建设一支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兢兢业业、教学水平优良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要面向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师资队伍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目标的成败,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以我院为例,一线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中级职称的年轻教师,职称结构不够完善,要督促教师提升学历,尽快取得高级职称。要利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竞赛,全面发动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准备比赛发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时总结现阶段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改进。我院近三年一直在进行教学比赛,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和严格的考核,如教案的书写、课件的制作、授课的录像及授课竞赛等,大大提高了老师们教学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参赛教师纷纷表示从比赛中收获很多。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上,积极争取引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且在科研方面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带领相关学科的教师在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另外,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按照课程要求构建了在线学习小组,由组长负责,制定学习规划、学习记录和学习小结,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其次,优化课程建设,整合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课程建设是实现教学目的和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知识内容的时代性,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构建新的公共基础课教材体系,拿出一套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需要的实用教材。对于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来说,要从教学上强调实践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与认知实际,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在基础理论的实践操作中,促进知识的内化,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学习获奖微课和多媒体课件作品,并要求教师在授课之余认真思考,做出自己的作品。已获准立项的课程要抓紧时间认真准备,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网上资源、师资队伍(团队),尤其是在教学效果和特色上狠下功夫。

最后,要与时俱进,注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从功利性的学习习惯考虑,肯定会把更多精力花在专业课学习上,为了吸引他们主动学习公共基础课,就需要公共基础课的策划者和主导者――任课教师花更多的精力积极备课,不断添加新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出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教学主题的地位还给他们,变“讲堂”为“学堂”,教学相长,从知识的传递及文化的熏陶上,积极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力争激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不能重理论轻应用,只强调理论灌输,忽视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同时,强化对上课相关专业负责人和辅导员的对接与联系,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学生知识方向入手,与专业学生辅导员和专业负责人加强联系,可以把专业课中的一些应用案例融入到公共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来,将这些专业特殊性的案例作为重点吸引学生,注重知识的针对性与应用性,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以及实训课的融合与顺利衔接。建立教师与辅导员联系制度。任课教师要主动与所任教班级的辅导员取得联系,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交流和沟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并向辅导员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单一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考核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要加强过程管理,即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互动,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讨论锻炼提升自己并对同学造成有利影响,把功夫用在平时的作业和课堂表现上,杜绝过去上课玩手机,课后抄抄作业,只有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从教师方面来说,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添加课堂小测验,将考核融入课堂,杜绝期末考试一考定乾坤的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2011-4-25.

[2]周群英,陈光玖. 公共基础课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1):29-31.

作者简介:

刘莉,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秘书,研究方向:教学、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