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出大众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出大众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人从来不缺乏对新生事物的敏感,从互联网开始向媒体演化的初期,就开始了一系列创新试验:为大型商业网站供稿,在大型商业网站开设微博、微信,借助商业网站扩大品牌影响;或另起炉灶,创办网站、手机报、客户端,希望它们有朝一日壮大起来,可以替代报纸,成为一个新饭碗、金饭碗。这一系列尝试都失败了。报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清醒:应对新媒体挑战,不能依附别人,不能脱开报纸,必须以我为主,走报纸和新媒体融合之路。必须决胜于移动终端。手机已经成为人的一个“器官”,成为人的紧密的“生活伴侣”,要借助手机终端,实现报纸和新媒体发展一体化推进,共生共荣。

去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融合的大潮难免泥沙俱下。我们不能因喧嚣的声浪而双耳失聪,不能因绚丽的浪花和泡沫而双眼迷离。大众报人要独立思考,走出自己的媒体融合之路。这条路怎么走?

融合,要坚定不移把报纸办好

融合,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办好报纸,融合才有根。没有了报纸,还有什么融合可言?报纸是主流舆论阵地,是根本经济支柱,是相关产业拓展的依托,是我们活着和发展的本钱。因此,推进媒体融合,发力点是新媒体,落脚点必须是报纸。要办好报纸,打好融合基础,办好新媒体,滋养报纸更好地生长,实现报纸和新媒体此长彼长。

大众报业集团在媒体变革的大潮面前,保持清醒和定力,“坚定不移干报业,风吹浪打不动摇”,报纸依然充满生机,为融合发展奠定了一个好基础。我们要坚持精兵强将上一线,舍得投入解决报纸发展的短板,做出读者需要、不可替代的内容产品,让报纸抗得住风浪。相反,有的报纸,缺乏独立思考,随波逐流,根据错误的理念错误地做事,报业衰退,新媒体也不过是好看的花瓶,前景一片暗淡,教训很值得记取。

融合,要咬定自己的核心积累

任何一个企业,定位的确定,战略的制定,路径的选择,都必须立足于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最核心的资源。报纸的订户和读者,是几十年积累起来的核心资源,是帮助报纸转型成功的真正优势。这是个庞大的群体,是社会最主流的群体,也是最有经营价值的群体。报纸的内容生产、报纸销售和广告经营体系,都是建立在这个群体的需求之上。稳固报纸,必须牢牢抓住这个群体。如果对这个群体的影响力削弱了,报业的衰退也就到来了。如果这个群体丢失了,整个报业大厦的架构就坍塌了,报社就真的该关门走人了。这个群体,也是任何互联网企业最想占有、但目前还难以占有的群体。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推进媒体融合,也必须首先牢牢抓住这个群体。抛开自身资源和优势拱手让人,舍近求远、耗财费力去吸引那些价值相对不高的群体,不是很不明智的事情吗?传统媒体从事的新媒体试验,恰恰在这个关键点上出了大问题,犯了方向性错误。

报纸办得成功,要准确定位。发展新媒体,也必须准确定位。互联网无边界,但服务有边界,必须对应特定的区域、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服务需求,这样才能形成相对强的影响力,进而形成相对强的产业价值。什么都想做,什么人都想拉,什么地方都想占个地盘,这一条,过去传统媒体做不到,现在新兴媒体照样做不到。聚焦于报纸的订户做新媒体,以报纸订户为核心圈推进融合,更符合报业集团职能、定位,也更容易形成产业价值。大众报业集团的报纸,有的有近百万订户,大众日报有43万订户,以往的调查,一份报纸有3~5名读者,融合先在二十几万、三十几万订户中推开,就一下子有了很高的起点。

融合,要把好影响力聚合这个“命门”

做媒体是做影响力,先是营造影响力,再是营销影响力。做好报纸,把报纸以便宜价格卖出去,形成影响力,再把影响力卖给广告商,获得经济效益,这就是报业的基本营利模式――“二次营销”。影响力的承载需要一个体,影响力的载体是报纸;经营功能的承载同样需要一个体,经营功能的载体也是报纸。所以,报纸必须把营造的影响力聚合到自身,把赢利的载体抓在自己手中。以往,报纸做影响力,靠创新内容、改进编排和做活动,这样形成的影响力都回馈到了报纸自身,承载经营功能的载体也还是报纸,还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新媒体做影响力,靠办网站、手机报、客户端,开微博、微信等,这样形成的影响力被别人聚合走了,承载影响力的载体在别人手中,承载经营功能的载体也在别人手中,你在别人的网站上点击量再多、粉丝再海量,影响力再大,赢利再多,都是别人的,“甚荒唐,到头来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影响力如何聚合,成为媒体融合的“命门”。

以报纸为核心,立足于把报纸订户变为新媒体用户,建立报纸订户数据库,创办报纸手机客户端,订报纸,送手机客户端,形成“订户+手机客户端”模式,实现报纸订户和客户端用户一体化,由订户和用户一体化,带动报纸和新媒体一体化,形成影响力的叠加效应,产业能力的放大效应。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想法把别人的影响力聚合到报纸载体上,练成“吸星大法”的武功,“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融合,要找到具体的操作路径

前面三条,是媒体融合的原理、方向和原则。弄清了原理、方向和原则,还要找到具体的操作路径。

一、建立订户数据库。这是基础和关键,没有这一条,一切都无从谈起。搞到订户的手机号可能有不少困难,但再难也要办。这件事做不起来,发展新媒体就只能是嘴皮子功夫,媒体融合就只能是在沙漠上建宝塔,在半空中起楼阁。实际上,真正去做,就没有那么难。许多社会上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公司,就是一家一家数据跑出来,积累起来的。要把建立报纸订户数据库当作和报纸发行一样重要的任务来考核,来完成。要采取过硬的、管用的措施,要用法律手段保护用户信息,赢得他们的信任。有了数据库,大数据分析就要跟进。有了有用的大数据分析,办报和经营就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二、打造新媒体产品。传统媒体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优点是权威性、选择性、解读性,这是宝贵的价值,必须坚持。缺点是缺乏时效性、互动性、丰富性,必须克服。我们的手机产品,要做到及时推送报纸电子版,及时推送突发新闻,及时推送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及时提供相关生活服务,及时和用户开展互动。未来,还要开发更有价值的可以收费的订制内容。手机端是一个互联网的入口,用户进入这个大门、这片风景区,我们还要开发一二款吸引人的产品,把他留住,让他流连忘返。

三、解决技术支撑。因为手机操作系统不统一,差别很大,手机客户端开发的难点是终端适配。现在,我们可以借鉴已经成功开发的产品,比如大众网的“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随着云时代到来,有望出现瘦客户端或者“浏览器+云应用”的形式,手机客户端发展就容易了。手机端端口要可控,不是报纸订户,内容不能全部开放。只有报纸订户才能看报纸电子版。同时,又具有开放性,能吸引我们想要吸引的人群参与进来。

四、形成新型产业架构。我们的融合框架是:报纸――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我们的受众是:核心圈――紧密圈――圈。核心圈是报纸订户和读者,紧密圈是以手机端吸引的非报纸订户和读者,圈是利用政治优势和影响力,帮助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运营和整合的微博、微信资源。这样,就紧紧围绕报纸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的媒体群,形成了一个影响力一体、产业一体的链条。

五、解决商业模式。随着“订户+手机客户端”融合模式的形成,可以取得两大效果:一是巩固、壮大了报纸的影响力、经营能力;二是可以嫁接商业模式。可以整合所有传播资源,进行整合营销,增强报纸经营效果。可以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可以建设会员体系,开拓经营空间。比如在一个社区,为特定会员组织高层次演出,或组织便利和优惠的商品售卖专场。

六、实现编采一体、组织一体再造。我们的方向实际上就是做全媒体,就是全员融入媒体融合,记者编辑做报纸也做客户端内容。稿件采编流程、组织设计、考核体系等,要加快改造,适应这种变革。媒体融合,报纸的每一位员工都没法置身事外,必须尽快融入其中。

发展新媒体、推进媒体融合,大家都在路上,都在探索中。我们知道它的不易。过去的十年,我们看不到进攻的方向,努力坚守,扎紧营盘,不让敌人攻进来。我们守对了。现在,许多报纸没饭吃了,我们的报纸依然生机勃勃。现在,我们找到了出击的方向,开始主动进攻了。知道了怎么做,做什么,我们充满了信心,我们的探索一定能成功。

(作者为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

链 接

大众融媒体报道好戏连台

2014年以来,大众日报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一系列融媒体报道接连引发强烈反响。

视察山东一周年前夕,大众日报统筹集团内媒体,联合大众网,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视察山东一周年・山东答卷》,用全新手段展现山东一年来落实总书记要求,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的新作为、新进展。这组报道产生巨大反响,在PC端、客户端及手机报的总阅读量及互动量达2.7亿人次。新闻阅评撰长文,认为报道“为全媒体条件下的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一个样本”。

《大路融城・青荣城际高铁通车》报道在媒体融合上更进一步,大众日报记者首次参与视频直播连线报道,直播内容融入文字侧记报道,4000万网友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瞬间。

《回家》作为2015年大众融媒体报道的开年“大戏”,由大众日报、大众网等媒体联合推出,在各新媒体平台的累计总浏览量突破1.6亿人次。

目前,大众日报读者数据库搭建初见成效,融合报道逐月推进,手机客户端上线在即,官方微博、板块微博、微信群形成新媒体矩阵,大大增强了传播效果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