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对比语言学在外教管理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对比语言学在外教管理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这篇文章从对比语言学角度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语音节奏的特点和异同。通过一系列的示例找到英汉两种语言语音节奏的特点,并希望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可以给英语以及汉语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帮助,使得两种语言的教学能更积极有效地展开。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 二外教学 语音 节奏

1.对比语言学

当今学术界普遍承认,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和学生希望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甚至经济、政治发展情况,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为了更快更好的掌握一门外语,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应运而生。很多外语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在教与学这一过程中都普遍认识到,外语的学习更多时候会采用比较的方法,即对本族语和外语的比较。事实上,比较不仅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广泛应用,它更是深刻认识、研究本族语和外语的一种快捷而又有效的方法。那么,什么是对比语言学?如何认识对比语言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我国语言学家许余龙(1992)曾经对对比语言学下过一个定义:对比语言学可以看做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描述他们的异同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领域。根据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提出的重要理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理论,本文作者认为,对比语言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第一,如果是对某一特定时期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此时对比语言学可以视为是共时的;第二,根据许余龙老师给对比语言学下的定义,对比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其实同样根据共时历时语言学的理论,同一语言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也可以进行对比,这时,对比语言学就成为了历时对比语言学。

了解了对比语言学的定义,那么也就可以了解对比语言学可以应用的领域。许余龙老师(2003)对对比语言学进行了总体的分类: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随着对比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现在我们能对语言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对比,因此宏观上我们有了语音对比语言学,语法对比语言学以及词汇对比学,微观上我们甚至可以对两种语言的名词、动词或者形容词等等进行对比。所以对比语言学不仅对外语教学和学习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对于其他领域比如翻译也可以提供巨大的帮助。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常都会认为讲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相当重要,但同时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方法也很困难,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同样也面对重重困难,其中一个就是如何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发音方法。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它们各自有一套完整而又存在很大差异的语音系统。有语言学家曾经指出,本族语结构对第二语言结构的影响,语音方面比其它方面体现的更显著。这是因为学习一个全新的语音系统意味着学习新的发音和听觉模式,而这些 模式属于语言行为的生理方面,与语言行为的认知方面来比,它们更不容易进行改变和调整。基于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和学习汉语的英美学生所面对的困难,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就有必要对这两种语言发音特点做一番整理解释,使得中国学生和英美学生都可以从整体上对英语和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牵扯到很多方面,比如两种语言的音素,语音语调,停顿节奏等。本文作者将从英语和普通话的语音节奏角度出发,探讨这两种语言节奏的特点并对二者进行对比,以此给中国学生和英美学生提供帮助。

2.英语节奏的特点

英语是一种以重音记时的语言。英语的节奏规律是以重读音节为单位,称为音步(foot),且每个重读音节出现时值应几乎相等,即所谓“等时距”的 节奏 模式,例如:

2.1'Thomson was' looking at' Jane when she was ' dancing.

如果用大写字母O表示重读音节,小写字母o表示非重读音节,例句的节奏应如下OooOooOoooOo。按照英语节奏的规律,该句中每一音步Ooo,Oooo,Oo阅读时值应几乎相同。因此在阅读该句时,音步Oo 和Ooo读音需要相应延长,而Oooo则需要缩短。由此可见,英语节奏是重读音节起决定作用,非重音的个数并不影响两个重音之间的间隔时间,也就是说,一个句子中重读音节越多,阅读所需时间越长,非重读音节阅读,阅读所需时间则越短。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2.2'Sue' tried' very' hard.

'Susan was' trying' desperately to' win.

以上例子中例一有四个单词,五个音节,其中四个音节需要重读;例二有六个单词,十一个音节,也只有四个重读音节,虽然音节数大大多于例一,但因为两句重读音节数量相同,所以所需时间应是等值的。英语节奏的这一特点在单个单词中也得到体现,比如no和notice,在阅读时no中双元音发音比notice中相同双元音发音时值要长。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英语句子中重读音节多,所需时间就长,语速就慢,句子非重读音节多,所需时间就短,语速就快。所以我们称英语为重音记时的语言(Stress-timed)。

3.汉语节奏的特点

节奏在字典中的解释为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比喻规律、步骤工作要有节奏地进行。自古以来,汉语中节奏更多指的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礼记・乐记》中对节奏的解释为:“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语言学的兴起,使人们意识到每个语言也应具备相应的节奏。上文中提到,每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音系统和自己独特的发音规律.不同语音有不同的音位系统,而且在性质和表现形式上也有差异。

冯胜利(2005) 曾经通过一些例子,比如,汉语的“/巴基/斯坦/”分成两步(/ 表示音步界),“/捷克/斯洛/伐克/”分成三步来说明汉语的音步。和英语不同的是,汉语的音步一般情况下含有两个音节,但多音节的词语音步划分就不如英语那样明确,有时需靠感觉来分辨。

同样和英语重读音节相对确定这一点相比,汉语的音步哪个字带有重音感觉上往往不明显,这一点赵元任先生早已阐述(Chao 1968:38)。

因此,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有一点要明确的就是,汉语的节奏体现在音节数量而非重读音节的个数,例如:

他/回家。

他/可以/回家。

老师/通知/他/回家。

根据冯胜利(2005)的划分,上例中三个句子,句一应含有两步,句二含有三步,句三含有四步,阅读时,句三的所需的时间比句二要长,句二所需的时间比句一要长,也就是说,和英语不同的是,汉语中音节数越多,所需时间就长,语速就慢,所以我们称汉语为音节记时的语言(Syllable-timed)。

4.怎样掌握好各个语言的节奏

每一个外语学习者都有这样的体会,目的语与母语中很多音发音相似实际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现象往往会使学习者用母语发音去代替目的语发音,造成语音错误;或者目的语中存在着母语中完全没有的音和语言现象, 使得学习者无法理解相应的发音技巧,于是将母语的发音模式不自觉的套用在目的语上,同样造成发音错误。因此要想掌握每种语言的特点,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负迁移”的影响,对语言的学习不能紧紧停留在表面的机械模仿,避免把母语的语言节奏模式照搬套用在目的语上。其次,节奏的教与学可以更多的把重点的放在语言的交际性上,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篇章阅读以及交际用语的运用掌握节奏综合训练方式,即在实际应用中中去学习目的语的节奏。当然,语言节奏的掌握也可以尝试用打拍子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节奏感,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辨认目的语强弱的区别和出现的规律,以便和母语节奏进行区别。

掌握目的语节奏是学好一门外语的重要环节,要正确地掌握目的语的节奏,仅仅靠了解它的几条规则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一点就是要在了解这些规则和理论以后,多听,多看,多说和多模仿。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目的语的节奏,进行正确的阅读和讲话。

参考文献:

1.Abercrombie,David,1965,Studies in Phonetics and Linguistic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Beaugrande, R. de & W. Dressler,1981.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London: Longman

3.Chao, Y. R.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Chomsky, Noam, Morris Halle, and Fred Lukoff, 1956, On Accent and Juncture in

English, the Hague: Mouton.

5.Dai,J.Xiangling,1992,Chinese Morphology and its Interface with the Syntax,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6.Duanmu,San,2000,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Ferdinand de saussure,2001,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8.冯胜利,1996,论汉语的“韵律词”,《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P161-176。

9.冯胜利,2005,《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0.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11.许余龙,2003,《对比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袁憬(1981-),女,汉,就职于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