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生网络德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网络德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重要影响源之一,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本文在对市县级中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使网络成为学校德育新方式,构建网络德育体系,有的放矢地更新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的内容,并进行全面深入的发展网络环境下学校主体性德育的实践。

关键词: 中学生 网络德育 体系构建 实践研究

1.引言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全球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网络通过它特有的“虚拟性”、“便捷性”、“低物质依赖性”等运行方式,飞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新鲜事物的抢先体验者,自然很快融入其中。但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滋生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一方面,人们轻松建立新的社交圈,学生轻松实现信息资源实时获取,学校则轻松实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自律意识尚淡薄,上网成瘾、浏览不健康网站、荒废学业、传播不良信息、散步谣言等网络道德问题层出不穷。中学生德育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2.中学生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者缺乏网络德育教育意识

中学阶段作为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个体一生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中学各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县级中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观念里,以传统的道德教授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传统型教师网络知识的欠缺和计算机技能上的不足使其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科技发展无法得心应手地应对网络道德问题。并且长期以来对中学生上网影响缺乏系统调查分析,对其影响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对一些负面影响不以为然。因此,大部分学校在建设网络道德环境的工作上思想意识落后,重视程度较低。

2.2网络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中学生上网造成了多起不良事件,特别是近期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的不断增加,把学校的德育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对传统德育方式和德育效果的质疑越来越多。现实却是让人忧心的,即使有少数学校开展了网络德育课程,但还以传统的分数僵化地考查学生的道德水平,不仅抹杀了德育教育的功能性,而且使网络德育沦为边缘的看客。另外,照本宣科的讲解、三言两语的评价导致学生个性的压抑和德育教育效果的丧失。

3.中学生网络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本文通过对市县级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了与现实相适应、易于操作的网络德育体系,主要宗旨是参与式教育,主要措施是实践教育。

3.1基于校园网校级德育网站的建立

以学校校园网为基础建立德育平台,主要是以班级网络社区为基本元素,提供教育者和学生平等对话的空间。很多在日常生活无法开口说的话,在网络上反而变得比较容易说出口。只有教、学平等了,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笔者以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园网为基础,建立了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的德育网站,形成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

3.2基于移动网络的德育沟通体系

如今的QQ、微信等社交沟通软件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互联网聊天工具,Web2.0时代的QQ已经涵括了非常多的产品服务,也是学生心灵、心理、个性展示的窗口,能够获取学生很多通过对话教育无法获得的信息。如今,QQ、微信等在中学生中普及程度非常广,根据笔者在学校开展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拥有QQ号的学生占学校学生总数的95%以上,家长也在90%左右。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喜欢围绕它开展各种网络社交活动,因此,注意通过QQ观察和了解学生和家长在网络中的活动,能够深层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家长个性、家庭状况,也能够对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早进行预防。

因此,笔者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学生QQ群、微信群和家长QQ群、微信群,设立了联络专用QQ邮箱,建立了班级博客,开通了辅导员微博。通过手机、学校网络室、家庭上网,构建了立体联络沟通渠道,扫除了监管和沟通死角。

3.3网络德育主题活动

建立制度化的学校网络德育主题活动,是反客为主的主动性参与式教育,必须制度化并长期坚持。如每月组织1次“辩论周”,每学期组织2次主题演讲比赛,并将班级组织责任落实到班主任,实行奖惩制度,进一步激发参与、认知、实践的热情,在深入讨论中实现德育的知行合一。

(1)以班级为单位的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的网络德育主题班会,具有轻松活泼、接地气、灵活多样的优点。一个班的学生和老师都比较熟悉,容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笔者在学校开展以网络德育为主题的“辩论周”活动,一周内,在3个班级同时开展了《网络对中学生成长的利与弊》、《网友该不该交?》、《网络让我们变懒了吗?》等系列辩论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主体意识。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广泛查阅资料积极备战,赛场上条理清晰的陈述、激烈的辩论、敏锐的问答都彰显了网络德育深入人心,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进步”的教育目标。

(2)以学校为单位的主题教育活动

以学校为单位的主题网络德育活动是开放式的,重点表明学校立场,表明对网络德育的重视和支持。前期应广泛宣传,以海报、动员会等形式烘托气氛,取得广泛支持后进行。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以“遵守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为主题的系列演讲比赛,几乎人人参与,仿佛不是教育,而是一个节日。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明晰遵守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网络自由观,摈弃“网络虚拟,道德虚拟”的错误思想。

3.4网络时事微点评

采用灵活的方式,在上课前、课间、自习等时间,用10分钟左右时间对近期发生的网络德育有关的问题进行“时事微点评”。点评人员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观点的陈述、批判、比较、延伸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实现网络德育的生动化和日常化。一次微信群里发了一则消息,笔者就在上课前给大家播报了这则消息,让学生判断真伪,并说明理由。短短十分钟,辩论的气氛十分热烈,各方观点争相发表,在证明真伪后,学生学到了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判断谣言,并意识到谣言的破坏性和传播谣言的危害性。

4.结语

随着全球范围的数字化与网络化进程的加速推进,Web2.0、互联网+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传统的生活方式,网络时代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带来中学教育包括德育教育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者必须转化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教育者应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网络德育立体系统,任何单一的、粗放的方式均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加速的多元化思想。德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认识和研究网络的特点,转变自身固有观念,中学生德育不能仅仅着眼于传统的班会课堂,更要努力构建一个容易被中学生接受的德育信息平台,才能充分运用网络这个平台实现全面推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慧兴.浅论中学生网络德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8:36-37.

[2]王彦平.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德育教育[J].考试,2013,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