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系统推进面临观念、体制、师资等诸多问题,依照植入创业基因、选育创业种子、培育创业果实的顺序推进教学主导、培训指导、实践引导“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和研究体系、政策和制度体系、社会扶持体系,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7-0009-04

高校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源泉,开展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现状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能力是学习的“第三本护照”。要求将“创业教育”与目前的“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对待。在此背景下,加强创业教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普及。然而,我国的创业教育由于起步较晚,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定位不明

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即机会意识、创新精神和理性的冒险精神。美国许多高校都要求所有教学科目都能够体现创业意识,无论是在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在教学活动中都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渗透其中。法国专门成立了创业计划培训中心(CEPAC)。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反观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起步,之后尽管在中国高校全面铺开,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还没有把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作为一种必备的素质加以对待。有些高校在创业教育的定位上存在着“功利性”思想,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为解决学生就业的“燃眉之急”,或者把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实质上是“求职发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之类的课程。甚至有的学校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企业家速成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创业或一毕业马上进行创业,而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战略思想,其真正目的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得以进发和发展,进而具备积极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业能力和强烈的企业家精神。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内容单一

美国大多数院校都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知识类课程、创业能力素质类课程和创业实务操作类课程等。而在我国,由于对创业教育存在片面理解,有些高校对于创业教育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理念,没有形成一定的教育体系。从目前我国一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创业教育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大部分学校关注的仍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系统教育”。在专业性和个性化方面,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专业教育相分离,所设课程与专业没有关系或关联度不高,多为“千人一面”全校性公选课的普及性教育。在已经开设的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甚至多年使用相同的教材,理论基础薄弱,内容浅显。

(三)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实践不足

师资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教师的学识和创业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效果。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一项教育,从事创业教育的优秀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应该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在国外,创业教育教师大多从事过创业或投资实践,并有担任企业外部董事的经历。国内的大多数创业教育教师缺乏创业经历和投资实践,缺乏企业实战经历,只有少数几个人经过KAB课程短期培训后“现学现卖”,多数授课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力不从心。与师资力量薄弱并存的是,创业实践方面也存在较大欠缺。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在相当多的高校中,创业教育还仅限于理论教育,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等平台严重不足,缺乏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稳定载体。虽然少数高校建立有“创业一条街”、大学生食堂、书报亭,但能够提供的岗位非常有限,且过于关注一时的投入产出,缺乏长远的规划,缺少专业化的指导,“实战”作用、实践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由于缺少创业锻炼机会,大多数学生只能从书本中学习,这也是高校大学生创业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如何正视当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每一所高校必须正视的问题。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应以使广大学生接受创业普及教育为基本使命,以为具有创业意识和知识结构的部分学生提供创业系统培训为发展方向,以通过教学实践和专项培训帮助具有创业能力与优秀素质的精英学生成功走上自主创业道路为奋斗目标,并以“教学主导、培训指导、实践引导”为路径,科学构建分层分类、逐级推进、“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一)坚持教学主导,以“普惠性”教育植入创业“基因”

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特质,成为让受教育者终生受益的“基因”。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以及素质拓展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保证创业教育常态化

高校应积极打造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级别的精品专业教育课程,可采用“2+2”的教学模式,即大学前两年为创业素质教育阶段,后两年为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实践训练阶段。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可开设《创业学》、《创造学》等有利于创业意识培养的必修课。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可开设《大学生创业基本理论、方法与实践》、《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造方法论》等选修课,从而有效夯实大学生的创业理论基础。

2 优化课堂教学师资,确保创业教育专业性

从事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应通过“选、送、训、聘”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地充实到创业课堂教学的师资队伍中去;可聘请校内教授或副教授成立创业教育专家组,对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专业意见和方向性指导:应加强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提升,如定期选送教师去企业体验创业并积累经验、参加SIYB创业师资培训班等;重视引进校外资源,如聘请知名企业成功人士、杰出校友、创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家等在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外人士成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开设不同内容模块的创业讲座或培训课程等。

3 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创业教育全面性

丰富创业教育教学内容要将创业教育教学与学生素质拓展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相关活动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元素的比重:要将创业教育教学与学校科技服务以及科研横向协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横向课题和科技服务:要将创业教育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要将创业教育内容和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要将创业教育教学与学生就业及实习活动相结合,真正实现以创业促进优质就业。通过以上“四个结合”保证创业教育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加强创业教育的全面性。

(二)坚持培训指导,以“提升型”教育选育创业“种子”

作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重要延伸,系统培训有利于增强创业教育的直观性、真实性和感染性,有利于在课堂教学广泛植入创业“基因”的基础上选育优秀的创业“种子”。因此,做好系统培训指导工作,是提升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 加强创业机构建设,促进创业教育规模化

大力倡导建设高校母体下的创业学院或者创新创业学校等,打造开展创业教育系统培训项目的主要平台。培训项目应注重教学模块化设计,应包括主干课程、主题报告、社会实践、论坛交流和毕业设计等模块,对学员甄选、学制、学时等作出严格规定,力求造就一批创新创业精英。

2 举办创业专项培训,促进创业教育系统化

应注重创业理论与实践模拟有机结合,对于有志于进一步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可建设如“创业模拟实训室”、“企业沙盘对抗模拟中心”、“网络创业实验室”等平台为其提供创业模拟的机会;对于有意创业或者已经开始创业的学生,分层、分类提供创业教育专项培训,并可联合各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开展专项培训。

3 打造网络教育阵地,促进创业教育网络化

通过开通创业教育官方微博、博客、短信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网站等形式,形成立体式、广覆盖的创业宣传网络体系,国家以及地方和学校的创业政策、创业活动信息以及创业典型事迹。同时,可开设创新创业名人讲坛、科技创新论坛、杰出校友论坛和大学生创业沙龙等活动,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型校园文化氛围。

(三)坚持实践引导,以“针对性”教育培育创业“果实”

创业实践活动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必备环节,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转化,培育创业“果实”。

1 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为创业教育提供演练平台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实践基地。一方面,在校内建设创业实训基地、网络创业实验室、创业典范模拟实验室、创业模拟沙盘室等模拟创业基地,为创业模拟提供平台。建设集中式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强烈创业意愿、有可行创业计划的大学生提供实验基地。另一方面,可在校外投入资源与地方政府共建大学科技园、创业园等,在政策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创造具有实践功能的良好环境。

2 优势投入各类赛事,为创业教育提供展示平台

高校可以积极参与“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各类创业赛事,以赛事为依托,建设“校、院、班”三级参赛机制,仿照国家和省级创业计划竞赛的竞赛机制和赛事规则,在校内开展类似赛事,为有潜力的创业团队配备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为创业大赛精英提供展示的平台。

3 丰富创业实践活动,为创业教育提供交流平台

立足“点面结合”举办校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面向全校师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赴企业体验创业等;面向创业积极分子,举办创业沙龙,遴选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等。高校还应注重发挥创业类社团以及大学生科研立项在创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平台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可以届次化地组织大学生创新科研立项工作,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浓郁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三、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创业教育的教学和研究体系

首先,必须加大对创业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把典型的案例、实践的心得体会穿插到实际的教学当中,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去实施;在课程的设置上,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强化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真正融为一体,既保证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的连贯性,也有利于完善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其次,必须加大创业教育优质师资选拔与培养力度。一方面立足自身,组织本校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学术交流、深入企业学习等形式加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面向社会,聘请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验和学术背景的人士,以专兼结合、动静结合的师资队伍体系,让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再者,必须加大创业教育的研究力度。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相辅相成,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可以促进创业教育往更理性和成熟的方向发展。随着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者也逐渐多了起来。

(二)完善创业教育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体系

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就逐步建立并实施了创业相关法律,尤其是近年来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和扶持,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包括一定时期的税收减免及一定比例的贷款扶持,在一定创业年限内免税、免证件注册等费用等。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相关法律还是十分欠缺。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大学生创业政策,但这些政策大都是零散的,缺乏后续体系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形成政策体系,真正能够受惠的大学生创业者仍然十分有限。尤其是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国政府除了制定法律保障之外,还应尽快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以解决中小企业创业融资问题。此外,政府还需要注重政策的整体性、连续性和规范性;简化创业的程序,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实行税收优惠,提供补贴、信息服务、信用担保等,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成立专门负责创业的机构,为创业提供咨询、贷款等帮助。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创业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宣传和普及,使大学生能够及时接触到相关信息。

(三)完善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创业教育仅凭高校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更大的责任在社会系统本身,创业教育的社会性与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个性是并存的,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利用公共媒体宣传创业知识、树立典型榜样、宣传创业成功案例等方式,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政府、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努力,长期坚持,高校的创业人才培养才会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