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与传统盲穿法置管的对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与传统盲穿法置管的对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picc置管与传统盲穿法置管临床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需要PICC置管治疗患者,均为晚期肺癌病例,共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管。记录两组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和两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局部出现损伤例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关键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 盲穿

【中图分类号】R445.1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65-0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需要长期静脉输入刺激性或者高浓度的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的一个安全有效地的给药途径,此途径能够有效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同时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能够长期留置[1-2],但提高其穿刺成功率是PICC置管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穿刺方法中,主要有传统盲穿法及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法。本文比较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及传统盲穿法置管对穿刺成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需要PICC置管治疗患者,均为晚期肺癌病例,共98例。上述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实验,同时采用PICC置管术,排除穿刺部位有感染患者、穿刺部位有损伤患者、凝血障碍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23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82岁,平均年龄(47.9±14.3)岁;对照组患者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48.6±1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盲穿法进行PICC置管:采用一次性PICC导管,患者取平卧位,置管手臂外展90°,选择肘部以下穿刺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首选贵要静脉。选择好血管后,进行消毒铺巾,用穿刺针进行穿刺,见静脉回流后退出针芯,顺着穿刺针外套管送入导管,直到预定长度,退出导丝,导管连接安装器,采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清理,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固定后,在X线下进行定位。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与消毒方法同盲穿法,选择肘部以下穿刺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在超声探讨扫查下在横切面上显示静脉大致部位,而后探讨在纵切面下扫查,观察静脉内血流、管壁厚度、血管直径等情况,而后转变为横切面,使探头中点和静脉横切面位于同一点上,对此点进行标记,是该静脉的体表位置。然后把此点当做起点,每隔1cm探测后定位1个点,共定位3个点,3个点位于同一直线。常规消毒铺巾,最下方定位点为穿刺进针点,注意探头和静脉、探头和皮肤成直角。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针与静脉平行推进,获得良好的回血后,保持针芯位置不变,放入导丝10cm左右,减小穿刺针角度,继续放入导丝,退出针芯,向前推进插管鞘,置入导管。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记录两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局部出现损伤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局部损伤率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3 讨论

超声是将血流声源与探头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能够把血流反射信号处理后显示出血流图像。在超声扫查下,能够清楚地显示血管的形态结构情况,如显示血管内膜是否光滑,显示出血管的深度,能够了解血管管腔是否出现狭窄及狭窄的部位,显示出血管壁情况。在超声扫查下,能够清楚地显示动脉和静脉血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穿刺过程中误穿导致神经及动脉血管损伤。在超声引导下,有利于选择导管的型号,能够选择更好的穿刺部位和穿刺角度,能够把静脉更为直观清晰地显示出来,术者可以能够根据超声图像情况正确观察针头和血管位置,能够更准确地把穿刺针刺入血管腔,所以能够有效的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传统的盲穿法不能够清楚明确穿刺导管的位置和走势,增加了穿刺次数。初次穿刺失败后,需要进行再次穿刺,导致可选择穿刺的静脉减少。由于原穿刺部位失败后,可能会因为血管壁穿透导致局部淤血发生。在盲穿法中,如果遇到血管情况不佳的,血管壁容易被穿透,或者穿刺针在血管内膜下走行,增加穿刺次数,导致局部损伤增加。在盲穿法中,穿刺针进入后,血管方向不容易掌握,导致血管壁被穿透,或者引起回针复穿机会增加,使局部组织出现青紫肿胀等,损伤了局部组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上述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在穿刺过程中,如果通过X线摄片显示导管异位,需要在无菌区重新纠正异位,然后再次X线显示定位情况。这样多次往返操作,增加了穿刺所致的感染机会,所以盲穿法容易出血感染。而在超声引导下,能够很容易观察到导管异位情况,了解异位长度,同时在监控下对导管异位进行纠正,显著降低了感染发生。所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技术突破,与盲穿法相比,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能够更好的发展,能够降低PICC置管的难度,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因反复穿刺等原因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体现了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穿刺部位改变了传统PICC穿刺的部位,由肘窝上移到上臂,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减少了导管受牵拉在血管内移动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减少了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减轻了过去在肘部弯曲部位置管时患者的不适感,同时对长期固定导管非常有利。观察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局部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能够显著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局部损伤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