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格塑造:通往幸福人生的桥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格塑造:通往幸福人生的桥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会有对真正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幸福是一个学习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人格的不断完善和塑造而不断感受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培养自己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积极维护人生尊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做有德性的人等多方面来塑造我们的人格,从而踏上通往幸福之路的桥梁。

关键词:人格;塑造;幸福人生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39-02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的生活,并且渴望能够投入幸福的怀抱。关于怎样获得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笔者认为,人格塑造是帮助我们通往幸福之路的桥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都想要幸福,我们都渴望幸福!但是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所有的人生体验中,幸福是最无确定的指向和定义。本文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感受,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孜孜不倦追求人格完善的过程。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写道:“幸福是一种香味。”灵魂散发着香味,是一种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可是,灵魂怎样才可以散发着香味呢?笔者认为,要想使我们的灵魂散发出香味,必须要进行人格的塑造。

人格理论大师阿尔波特认为,人格就是一个人真正是什么。康德也说人格是我们本性的崇高性的显示。我国伦理学大师罗国杰教授认为,人格是指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也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马克思认为,人格实际上是一定社会的人作为自然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实际状况的概括,以及由于对这种状况的理解所产生的尊严、责任、价值以及品格等。现代西方人格主义认为,人的自我以及人格是首要的存在,整个世界都因与人格相关而获得意义;人格是宇宙中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是具有自我创造和自我控制力量的自由意志,与人的主观欲望、伦理道德目标密切联系。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人格涵盖了人的生物本性、社会性乃至人的精神性,有十分广泛的内涵。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人格就是人为什么是人的内在规定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格是平等的。无论是一个法官的人格还是一个罪犯的人格,都应该得到尊重。但是从特殊意义上来看,人格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中,长期稳定的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一个人的特征。因此,从特殊意义上来说人格是有差别的,人格又有高尚和低贱之分的。不同的个人表现出不同的人格,有谦逊型人格、有守节型人格,也有虚伪型的人格等。在本文中讨论的人格取其特殊意义,本文认为人格是一种体验幸福的能力。人们无不希望自己的人格高尚,因为只有人格高尚的人的灵魂才会散发令人沉醉的清香,这缕清香既使自己幸福又使他人愉悦。

通过对幸福和人格两个概念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会有对真正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幸福是一个学习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人格的不断完善和塑造而不断感受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塑造人格,从而踏上那条通往幸福之路的桥梁

一、培养自己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渐增强自制力去感受幸福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存在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你兴高采烈,精神焕发,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兴趣;也可以使你精神不振,无精打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可以让你冷静理智地处理各种问题;也可以让你失去理智做出终生后悔的蠢事。总之,它可以使你的生活充满快乐和幸福,也可以使你的生活抑郁沉闷,黯淡无光。这种神奇的力量,就是众人皆有之的情绪活动。情绪对人生活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克制不愉快的情绪正是感受是否幸福的关键。

自柏拉图以后,自制力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也就是说要能抵制因命运的冲击而产生的情感波涛,不要沦为激情的奴隶。古希腊文称自制力为Sophroryne,该词的意思是:“谨慎、均衡而智慧的生活态度。”罗马与早期的基督教会则称之为节制,意思是指避免任何过度的情绪反应。这里的均衡不是指情感的压抑,因为任何一种情感反应都有其意义和价值。人生没有激情将成为荒原,失去生活丰富多彩的价值。但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重要的是情感要适度,适时适所。情感太平淡,生命将平泛无味,太极端又会成为一种病态,抑郁到了无生趣、过度焦虑,怒不可遏,坐立不安等都是病态人格。幸福与病态人格无缘,要想获得幸福,必须适当调整自己不当的情绪,拥有一种健全、正常的人格,是一个人能否体验到幸福的根本方法。

二、积极维护人生尊严,追求完美人格,实现人生幸福

人的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也是人格的最佳体现。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人生的尊严,追求完美人格,对实现人生幸福具有重要意义。尊严,是尊贵庄严的意思;是指人对自己的生存和活动的社会价值的崇高评价和确认,是人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产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人生尊严,是指人们自我认识的个人责任以及要求别人和社会承认其社会价值的一种道德意识。同时人对其自身的严格要求就是建立在这种意识之上的。并且,尊严包含了自尊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的含义。尊严同荣辱和人格也是紧密相连的。荣誉感和知耻心是人们追求和维护人生尊严的重要表现。人生尊严是我们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在于人有思想意识,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人的尊严是一种较高的社会意识,是动物所没有的,即便再精灵的动物,也没有尊严的意识。

那么,人们怎样才能满足其自尊心而获得自豪的幸福感呢?一个人要满足其自尊心,需要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尊重。而要得到自己和他人尊重,必须有所为、有所成就。自尊者,必自强、自立也。从这些逻辑关系中,我们可以推知,自尊是推动人们自强和人格完善的动力。人格是人生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生尊严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我们对人生尊严的维护和追求,首先表现为对人格完善的追求。追求完善的人格,就要塑造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塑造完美人格的过程,也是自强、自立追求幸福的过程。一个人的高尚品格,总是同生活中的真善美联系在一起的,而真善美又总是与快乐和幸福相伴而行的。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逐步完善人格,为获得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想是不灭的火花,它能点燃我们生活的热情,激发我们的才智,唤起人们奋发向上迈向真善美的人格境界。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才算开始了真正有意义的人生。《辞海》中写道,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理想这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当代中国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在系统考察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人生观之后指出:“人生理想论即是关于人生最高准则的理论。”这些论述说明,理想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追求美好未来的表现,也是人们改造现实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积极而正确的理想是创造力实现的必要条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激励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精神力量。正确而远大的理想可以培养高尚的人格又会带来幸福、快乐的人生。

大千世界,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格,有君子和圣人,也有小人和卑劣之人;有人大公无私,也有人自私自利。人们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人格呢?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人各有志,理想之使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人在没有受到伟大观点所鼓舞的时候,他的活动即是毫无结果的、卑微的,那么观念要在现实中得到价值,就只有到这时候――当一个献身的崇高观念服务的人的心中,拥有充沛的力量促使它圆满地实现时才有可能。”也就是说,没有理想的人,行动必然是卑微无力的,也就不会形成高尚的人格。

四、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做一个有德性而又幸福的人

在伦理学这门学科中,品德和德性是两个几乎可以等同的概念。德性也就是道德品质,通常也称为品德或德性。德性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它不是人的个体生理特征或一般心理特征,而是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要求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德性在古希腊人的最初用法中,被用来指武士的高贵行为,指人的道德方面与非道德方面的优良品质。例如在荷马史诗中,德性(aretei)的意义几乎等同于勇敢,以后它也被用来指那些卓越的公民在城邦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公民的美德或品质,并逐步来指任何人、生命物或器物拥有的突出优点。后来,亚里士多德发展了德性的意义,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指出德性是使得一个事物状态好并使得其实现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也就是说,德性是使得一个人好并使他的实现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这还说明德性是同行为和现实活动相关的品质。德性的概念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通常是相对于灵魂有理性和欲望两部分活动来说的。既然灵魂有理性和欲望两部分活动,那么人的德性也可以分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两部分。理性活动的德性,即理智德性,可以由教导生成;道德德性则需要通过习惯来养成。

除了德性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对德性和幸福的关系也做了一定的探索,他认为,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通过学习和培养德性所获得的幸福才是最神圣的东西。他还强调努力是通达幸福之途。古代哲学家们的探索,对于今天的我们追寻幸福之路,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人,是社会的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不为自己打算,但是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打算而没有好的德行(例如:正直、善良、勇敢、节制,宽容等),他就会在生活中处处碰壁。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去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当然,优良的品德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又曲折的过程。人们只有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才能认识善恶,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德性。人生离不开幸福,人生也离不开对德性的追求。高尚的道德精神和情操,令人心胸开阔,心情愉快,精神振奋,从而享受到人生的幸福。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幸福之门会为你而打开。

虽然幸福就像“达・芬奇密码”一样神秘莫测,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人格的修养和塑造,我们一定能找到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幸福,随时就像美丽的花儿一样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绽放!

参考文献:

[1]邬昆如.人生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刘传广.实在与选择[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3]柏桦.人格――确定自我魅力[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

[4]韩振峰.人格塑造与人生修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5]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廖申白.《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