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致敬“北梁棚改干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致敬“北梁棚改干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东河北梁棚户区,这个总理先后两次视察的内蒙古最大棚户区,曾是包头这座城市的发展之痛。如今,它以“超过此前十年的工作成效”创造了“北梁棚改速度”的奇迹。

走进北梁,了解北梁,倾听北梁,最让我们感动的是被群众称之为“北梁棚改干部”的这个群体,他们真心为民着想,真情为民服务,在北梁树起了一组硬朗的英雄雕像。他们职务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圆北梁居民的宜居梦”。当我们走近这个群体,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传递北梁棚改正能量

“这些习惯了处在高位的人们真能为老百姓考虑,沉下身子干好北梁拆迁工作吗?”为了打好北梁这场攻坚战,市区两级抽调了2000多名干部到拆迁一线,他们大都来自市直、区直机关,起初多数群众给出了这样的质疑。

“北梁动迁工作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北梁干部的共同心声。难在哪里?难在困难人群集中,难在征拆面积大,难在城市二元结构矛盾突出,难在矛盾问题错综复杂……抽调干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由于北梁改造多年积累的矛盾,以往因开发商拆迁导致的种种问题所造成的群众抵触、不信任和不支持。

如何让群众从抵触到接受,从不信任到信任,是北梁棚改工作的突破口。“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拓创新,大胆探索拆迁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让北梁棚改的正能量时刻流动在居民心中。”杜伟荣,这位市人大机关下派的北梁棚改干部,道出了做北梁群众工作的真谛。为了做好动迁工作,方便随时为居民解疑释惑,他总是随身携带着棚改工作手册。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他废寝忘食,一心扑在北梁棚改第一线,几个月以来,从没有度过一个双休日、节假日。听说片区居民张军的母亲因为拆迁心急住院,他与组长一起去医院探望;听到片区居民王有德的老伴因病去世,他主动登门吊唁,送上花圈寄托哀思;遇到拆迁困难户,他本着“和政策谈总比和法律谈好”的原则,站在居民的角度,顺着他们要求的合理部分寻求突破口,总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这些在他眼中微不足道的付出,却收获了群众的真情。“自从杜伟荣来到这里,他忙碌的身影、匆忙的脚步、和蔼的态度、平易近人的热情笑脸让我们倍感亲切,他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不折不扣认真贯彻党的政策,消除了我们的疑虑,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居民写给他的感谢信,给了他不竭的动力。

服务北梁,有种解决咱家事的感觉

即使是花白的头发、清瘦的面庞,也难以掩盖赵瑞的精气神,55岁的他从事法律工作近20年,因为北梁,这一年成了他最忙碌也最快乐的时光。他说:“在北梁,这种忙感觉很踏实,有种解决咱家事的感觉……”

去年北梁动迁开始,作为与北梁一路之隔的回民法律服务所的赵瑞成为动迁法律服务第一批义务工作人员,他查看了很多关于动迁的案件,并梳理了在北梁14年中受理过的案子,信心满满地走上了“新岗位”。可在征拆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法律问题还是让他犯了难,面对很多走进死胡同的问题,赵瑞摸索出了“多方证明、当事人签署承诺书、法律工作者见证”的办法,保证了征拆工作顺利推进。在处理西脑包一户牵扯到姐弟房产纠纷的案件中,赵瑞在走访了近一个星期后,详细摸清了弟弟在姐姐厂子里建房的来龙去脉。这一次,他从亲情入手,把自己多方收集到的姐弟间的真情故事像电影片段一样一一讲述出来。因为征拆,已似仇敌的姐弟面对过往放声大哭,均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房子的问题不仅解决,姐弟二人也找回了久违的亲情。

作为民营的法律事务所,在北梁征拆服务的一年多,由于没有时间接案子,事务所的收入受到了影响,除去各种费用,仅够保本,但赵瑞认为值得。而熟悉他的人都发现,这一年,他的语速降了下来,过去那个火急火燎的急性子也慢了很多。“欲速则不达。从事法律工作这么多年没有明白的道理,在北梁动迁现场找到了答案。”赵瑞开玩笑地说。

青春因北梁而厚重

“作为一名年轻人,能够参加北梁棚改工作很骄傲”,“在北梁我们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犹如战友,犹如亲人”,“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重要场合紧张爱出汗的毛病也改掉了”,“对自己的工作有了重新认识,责任感更强了”,“不能再觉得自己是孩子了,在北梁我必须让自己成为‘女汉子’”……这是一组80后年轻干部在北梁的简易拆迁工作室中面对采访对自我的重新审视。

在他们眼中,北梁更像一个大讲堂,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与北梁群众沟通,向组里的同事学习,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洗礼与教育。“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即使再苦、再累,我们都无怨无悔。”1988年出生的小伙子张龙,大概道出了这群年轻干部的心声。张龙是城市管理执法局抽调到北梁的第二批干部,在第一批抽调干部的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局里领导认为北梁是锻炼干部的好阵地,所以主动申请轮换一批干部接受锻炼,张龙有幸成为这其中之一。“他们回去都是哭着作的汇报,12人得了200多面锦旗!”第一批同事给了张龙很深的触动,也给予了他巨大的动力。有幸来北梁锻炼的张龙始终为他的同事骄傲。但实际工作并非都如他想的那么美好。张龙工作的片区“离婚的多,精神病多,老人多。被追赶出来的时候也有。”一脸凝重的张龙说,“做群众工作最大的诀窍就是要有耐心、有真心、有爱心。”

2012年毕业的大学生村官赵蕊,当号召东河区干部志愿上北梁的消息传到她耳中,稍显兴奋的她义无反顾地报了名。由于第一次参与征收安置工作,很多东西不知从何下手,赵蕊边看边学。从《征收安置方案》的学习,到试着为居民计算补偿价格,从不会处理群众问题,到试着为居民化解心中的疑虑,这个漂亮、朝气蓬勃的小姑娘在最后谈到棚改工作的感受时,动情地说:“跟村民、居民接触,一个人一个性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倾听,其次要注意细节,要细心,他们都是粗线条的人,在办理手续的头一天晚上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提醒他们要带的相关证件,尤其不能让老人们来回折腾,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默默坚守的北梁专项组

北梁棚改工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相互支持。除了直接入户动迁的工作人员外,还有一些专项组的工作人员,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入户到北梁居民家中,但他们默默奉献,为推动北梁棚户区改造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动迁工作无小事,动迁工作事事急”,脸色黝黑,穿着朴素的徐金霞笑容可掬。她于2013年10月被抽调到北梁企事业征收安置组,通过认真学习,企业走访,熟悉政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策通”。在征收路政支队的资产过程中,院内租户50多岁的秦玉喜夫妇经营“好孩子”幼儿园很多年,并且把房顶重新加盖,租期也未到,在自建资产确认中屡屡提出质疑,要求解决今后的生计问题,以各种理由躲避、拖延,甚至拒绝搬迁。面对这种情况,徐金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遍又一遍地讲政策,耐心地解释和沟通,最终才得以顺利完成拆除任务。像这样的企业问题,徐金霞每天处理很多,她说,企业家们辛苦经营一辈子,他们合理合法的利益不能受到半点损害,否则自己的良心过意不去。

“我要当面感谢高局长,见不到高局长我就不走。”现场指挥部的维稳大厅里,一位头发花白、热泪盈眶的老大娘正在对工作人员激动地讲着。78岁的刘桂英,家住西脑包街道康乐社区,一儿一女都患有疾病,平常自己靠捡破烂为生,日子过的非常艰难。终于盼到了签完协议准备腾房搬家,谁料就在快搬完的前一天,家里被盗,老人气愤而无奈,“如果不给我找回东西我就不搬了。”面对老人的诉求,东河区局局长高勇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接待,积极协调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为老人争取到了补偿款。“无论什么样的群众工作,都需要我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把群众反映的事当作自己的家务事,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对于接待群众上访,这是高勇的经验之谈。

在北梁,这样的棚改干部还有很多,“心系病重母亲,却更系北梁棚改的王晓琴”、“去往北梁途中出了车祸,头部缝了20多针坚持工作的刘恩智”、“一直患有肝病却依然在北梁工作的白景山”……他们不辞辛苦,无私忘我,只为北梁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早日让这里的群众过上舒心的日子。而这样的北梁故事也还有许多,不惊天、不动地,但每一个人都令人唏嘘感叹,每一个人都让人充满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