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分值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0/100-15/100-25/150-35/150,却仍不能改变英语书面表达在我国高中英语的教与学领域内一直遭受冷落与忽略的命运!近两年NMET 的书面表达,分值比达35/150。这一举措无疑旨在改变普通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相对滞后的现状。因此, 现在该反思与寻找英语作文滞后原因的时候了。 下面就作文滞后现象的多层面因素做粗浅的探索。

一、标准化试题对学生表达能力的不利影响。

目前, 我国的NMET 试卷及高考上海卷都是以标准化试题(或多项选择题)为主体。 于是在高考的影响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而自从60年代以来,测试专家就指出:以“托福(TOEFL)”为代表的多项选择题属于分立式(distance point)试题,此类试题认为地把各种语言成分和技巧隔开,不利于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Wheel教授在

二、教材和实际教学对书面表达能力重视不够。

(一)在中英合编的新教材中, 写作内容是依据各单元的话题,散插在每个单

元的的最后一课,往往被视为对话,阅读教材的附庸部分这种安排本身就导致写作内容的支离破碎,缺乏系统的框架。教师似乎很难窥视全貌,更不用说学生了。另外,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蛇尾”现象,绝大多数课时都被用于讲授语言点,语法等内容,写作练习常常是在要下课时被一带而过,布置为课后作业,而且也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认真地按要求去完成。

(二)NMET 英语书面表达没有起到预期的良好导向作用。

《大纲》和《考试说明》把高考英语作文定义为100 个词左右的“情景表达”。由于提供情景的形式不外乎图画,图表,提纲,短文等,多年考下来,高考书面表达题形式雷同的现象很严重,没有质的突破和飞跃。在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下,一方面导致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书面表达的训练形式过于单一;另一方面也引发产生了一些所谓的写作应试“技巧”,如“汉语立意,+翻译10个句子表达法”就是用来应付看图写话的。试问,这样会把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印象何处去?

三、教学者和学习者策略的影响。

首先,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的影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安排一般是:高一年级偶尔做句子翻译练习,高二年级为了统考, 在下期突击训练数篇;到高三年级正式抓表达训练时,却又感到欠缺太多,样样要抓,力不从心。很少有教师能基于写作本身的特性和学生写作能力的现状,设置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和科学的写作教学计划。另外,写作教学的形式也过于单一,还停留在传统的方法上面,即学生草草的写一篇,教师匆匆批改一下,再稍稍加以评讲而已。其次,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的影响。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对英语书面表达有畏惧心理,市值为“难之最”,害怕写不好;有不少学生认为NMET中的书面表达是“下得了手却拿不到高分”的试题,不予与重视;他们还误以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无非在于多写几片而已,没有用英语记日记,记笔记的习惯;写作时常常是中文构思,再译成英语,很少找范文进行仿写,也不注意思考老师为何对自己的作文作某种修改和评注,因而也不能主动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

(一)学生缺乏目的语篇模式的了解。

按照的调查和分析,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属于螺旋型,不同于广泛使用的“直线型”的英语语篇思维模式。也就是学生作书面表达时,往往不是从主题入手,却倾向于采用意合法衔接手段,先围绕主题阐述评论,然后再以反复又发展的螺旋型形式对某一思想加以展开,故导致中国学生英语作文语篇水平存在两大缺陷:即“重点不突出”和“缺乏连贯性”。例如:书面表达让考生写一篇参观一个农场的日记,很少有考生在开篇就直接写类似“”那样的开篇交代句,以致使文章读起来不自然;也有不少考生不能抓住要点,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的东西太多,以致表达重点不突出,不切主题。

(二)教师的写作素质相对落后造成的

坦率的讲,中学英语老师一般都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写作理论和写作教学方面的训练。再加上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忙于知识点,语法的讲授,忽略了对写作教学方面的深层次研究。因此,对某些教师本身来说,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也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缺乏语篇水平的写作教学的驾驭能力。正像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一样,英语写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和心理活动。因此,导致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滞后的因素可谓多种多样。要彻底改变这一落后面貌,还需要广大英语教师设法加强平时的英语写作教学,并使之与实践相结合;另外,我们也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测试方法和评估目标体系,如:题型设置的灵活性,包括写作形式,体裁等的多样化;作文的计分方式及分值得调整,等等。

【参考文献】

[1]胡暑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1993)

[2]张颖“多项选择题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效果”《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