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云南省永平县老凹子铜铅锌多金属矿矿区特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云南省永平县老凹子铜铅锌多金属矿矿区特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介绍了云南省永平县老凹子铜铅锌金属矿矿区的地质特征以及资源潜力分析,结合工作实际为以后勘查找矿工作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字] 铜铅锌 地层 构造 潜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P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56-2

1概况

矿区位于永平县城150°方向,直距约40km,行政区划隶属永平县水泄乡所辖,矿区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南段,为北西向山系,地势北东高南西低,最高天鹅饱蛋山,海拔2721.9米,最低点大寨村北澜沧江边,海拔1100米,最大比高1621.9米,属构造侵蚀的中高山地貌区。

2区域及矿区地质

2.1区域地质

矿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中段结合部位澜沧江深断裂带及其北东部。澜沧江断裂为逆冲断层,走向315°,倾向西,倾角70°左右,在其活动影响下派生一系列推覆构造,区域上重要矿床主要受该系列逆冲断层控制,矿床即处于永平逆冲推覆构造带中。

区域地层受北西向澜沧江深断裂影响,以该断裂为界,南西部出露岩石地层主要有崇山群花木岭组一至三段(Pzhm1~Pzhm3)变质岩,其岩性为:一段(Pzhm1)片麻岩夹变理粒岩,二段(Pzhm2)变粒岩、片岩夹片麻岩,三段(Pzhm3)片岩;其次为泥盆系下统温泉组(D1w)浅变质砂岩、板岩夹泥质灰岩,石炭系下统平掌组上、下段(C1pn1、2)大理岩及绿片岩、玄武岩。澜沧江深断裂北东部属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的西缘部分,出露的主要地层岩石有:三叠系上统歪古村组(T3w)泥质板岩、砂质板岩,夹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三合洞组(T3s)灰岩、泥质灰岩及细晶大理岩;麦初箐组(T3m)上段(T3m2)为石英砂岩和砂质页岩互层,下段(T3m1)页岩、砂岩、泥质板岩、砂质板岩。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J2h)上段(J2h2)页岩、泥岩及泥灰岩透镜体,下段(J2h1)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砂岩;上统坝注路组(J3b)泥岩夹细砂岩、砂质页岩;白垩系景星组下段(K1j1)砂岩夹泥岩、上段(K1j2)泥岩夹细砂岩。

2.2矿区地质

2.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中上统、白垩系下统及第四系,现分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T3)

从下至上划分为歪古村组(T3w)、三合洞组(T3s)和麦初箐组(T3m)。

歪古村组(T3w):灰绿色、灰黑色泥质板岩、砂质板岩,夹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见有不对称波状层理,出露不全,厚度550米。

三合洞组(T3s):浅灰-深灰色薄至厚层状石灰岩,中上部有一层1~3米厚的化石灰岩,以腕足类化石为主,底部为黄灰色泥质灰岩,局部变为白色细晶大理岩。该层层位稳定,厚50~130米。

麦初箐组(T3m):分上下两段。上段(T3m2)为灰绿、灰白色石英砂岩和砂质页岩互层,从下向上出现4个韵律层,每个韵律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有蚀变矿化,为水泄矿区的主要赋矿层位。下段(T3m1)灰黑色板状页岩、砂岩、泥质板岩、砂质板岩,局部夹灰白色薄层砂岩及砂质结核。

(2)侏罗系中上统(J2-3)

中统花开左组(J2h):分上下两段。上段(J2h2)为黄灰色、灰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灰质细砂岩、钙质页岩及泥灰岩透镜体,有蚀变及铜矿化出现。层位稳定,可作为标志层。厚13~280米。下段(J2h1)为紫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局部见浅色泥岩、细砂岩条带。厚337~491米。

上统坝注路组(J3b):紫色、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砂质页岩,具层纹、交错层及波痕,本层变化较大,有蚀变矿化。厚200~740米。

(3)白垩系下统

仅出露景星组下段(K1j1),为灰白、灰紫色砂岩夹泥岩、紫红色泥岩。与下伏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呈假整合接触,厚100~385米。

第四系(Q):坡残积砂土、冲积、洪积砂土及岩块堆积,分布于缓坡及沟谷地带。厚度0~70米。

2.2.2构造

矿区构造总体表现为与澜沧江深断裂大致平行的一系列北西向的断裂构造为主,除层间小型褶曲外,褶皱构造不发育。

北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有:F1~F4,各断裂性质特征如下:

F1(澜沧江深断裂):为区域上规模较为宏大的断裂,即是云南省内两个一级构造的分界断裂,也是滇西中生界红色盆地与古生界变质岩系的分界断裂。该断裂于区内走向315°,倾向西,倾角70°左右,属压扭性逆冲断层性质;沿断裂有宽达100米的挤压泼水带,岩石均碎裂岩化、糜棱岩化。在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裂隙中,赋存有一定资源潜力的铜多金属矿化,如本区的V2矿体。

F2(澜沧江东断裂):分布于矿区中部,矿区出露长8.4千米,产状NW308°∠47~51°,走向上呈波状,有断层泥出现,属压扭性断裂。断层破碎带宽8~25米,蚀变强烈,铜矿化普遍,区内从北部的炭山至下丙龙一带已发现V3~V5三条铜矿(化)体均赋存于该断层破碎带中。

F3断裂:分布于矿区中部,长800米左右,产状NW312°∠50°,倾向NE,破碎带宽0.5~10米,中部有灰白-灰黑色断层泥;该断裂于区内阿五山以北导致花开左组下段(J2h1)地层重复且覆于花开左组下段(J2h2)及坝注路组(J3b)之上,并切错V1矿体。沿该断裂带局部有含铜重晶石小透镜体,断层带中及两侧,也有小矿脉产出。

F4断裂:位于矿区东部,总体走向北西30°,向北东倾斜,倾角35~80°,断层破碎带宽30~50米,导致区内上三叠统地层覆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K1j1)新地层之上。

3矿床地质

3.1矿床特征

矿区初步圈出的V1~V5矿体均赋存于断裂破碎带内,除V1矿体产于北东向的F5断层破碎带外,其余4条矿体均产于北西向的断裂破碎带内。本区矿床具有以下特征:

(1)区内矿化不受地层围岩影响,而严格受断层裂隙控制。

(2)各矿体组成矿物基本相同,含铜矿物以砷黝铜矿为主,黄铜矿较少,脉石矿物以菱铁矿、重晶石为主,石英次之。

(3)地表氧化为褐铁矿,淋失后含铜品位一般较低,多为0.05~0.5%,向下有增富趋势。

3.2矿体特征

老凹子铜多金属矿矿体受断层控制,产于断层旁侧的中统花开左组(J2h)地层中,矿体氧化深度不大,除地表少量氧化混合铜矿石外,基本属硫化矿石。各矿体矿石矿物基本相同,金属矿物有砷黝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菱铁矿,脉石矿物有重晶石、白云石、石英,氧化矿物有褐铁矿、孔雀石、兰铜矿、铜兰、臭葱石等。

V1矿体:位于矿区北部,产于北东向的F5断层破碎带中,TC1~TC4四个地表工程控制,呈脉状、透镜状,矿体产状331°∠38~52°。矿体长460米,厚0.84~5.6米,平均3.22米;铜品位1.38~3.68%,平均3.38%。

V2矿体:位于矿区南西部,产于北西向的F1断层破碎带中,TC8~TC10三个地表工程控制,呈脉状、透镜状,矿体产状243°∠28-43°。矿体长560米,厚1.30~6.9米,平均4.10米;铜品位1.45~2.98%,平均2.74%。

V3矿体:位于矿区黑山北部,产于北西向的F2断层破碎带中,BT1、BT2两个地表工程控制,呈脉状、透镜状,矿体产状230°∠61°。矿体长730米,厚2.81~3.60米,平均3.21米;铜品位0.64~3.67%,平均2.39%。

V4矿体:位于矿区中部阿拉则村东,产于北西向的F2断层破碎带中,BT3地表工程控制,呈脉状,矿体产状240°∠39°。矿体长50米,厚2.80米;铜品位0.74~5.53%,平均3.14%。

V5矿体:位于矿区南东角下丙龙村南东,产于北东向的F2断层破碎带中,BT4地表工程控制,呈脉状,矿体产状240°∠44°。矿体长130米,厚3.63米;铜品位0.65~4.78%,平均2.72%。

4资源潜力分析

矿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中段结合部位之澜沧江深断裂带及其北东部。矿区构造总体表现为与澜沧江深断裂大致平行的一系列北西向的断裂构造为主,其北东部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属区域上厂街-光山梁子北西向构造带的西缘部分;南西部属澜沧江北西向构造带。就矿区区域矿产分布规律看:厂街-光山梁子北西向构造带控制了厂街-咱咧厂铜钴矿带内厂街、水泄等十余个铜钴矿床(点)的分布,各矿床(点)具有矿化不受地层围岩影响,而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的特征;澜沧江北西向构造带控制了钨锡,特别是钨锡扩散晕的分布。

从1/20万保山幅区域矿产调查成果看,以矿区内F2断裂为界,矿区北东部处于厂街鲁史中低温铜钴矿成矿区及所圈定的厂街辣草箐中低温铜钴多金属找矿远景区(编号Ⅵ)的中部南西侧;矿区南西部处于澜沧江伟晶岩成矿带北段及所圈定的哨塘寨慈园伟晶岩型白云母、钨、锡、稀散元素找矿远景区(编号Ⅴ)北西部。

从矿区已发现的V1~V5,除V1矿体产于北东向的F5断层破碎带外,其余4条矿体均产于北西向的断裂破碎带内看,主要受北西向的构造破碎带的制约,矿化与此方向的断裂关系密切,可作为找矿标志之一。

综上所述,该区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条件十分优越,具有较好的铜多金属矿资源潜力,目前已初步圈定的矿体走、倾向上均未完全控制,矿床规模可望达中型规模。认为本区存在隐伏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深部矿体较地表矿体可能更有潜力。

5结论

矿区通过以往地质工作,虽然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初步查明了矿体的产出赋存状态,总结了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通过少量的工程控制,发现圈定了V1~V5五条矿体,初步估算的334类资源量具中型矿床规模远景;但是,由于勘查工作程度低,现阶段存在对矿床研究程度不够,已发现的V1~V5矿体有待进一步作走、倾向上系统工程控制。因此,应加大勘查投入,重点放在完善对已发现矿体的系统工程控制、查明矿石物质组分、矿石特征,并注意综合评价,必将圈定具有工业意义的矿体,极早进入矿山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