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析内控制度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内控制度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由董事会、管理层及其全体员工实施的,为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则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从而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取决于内控制度设计是否完整和合理,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如果说合理和完整的内控制度设计及有效执行,是保证监管部门或企业自身订立的内控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这一条件客观上需要有一套体系来对内控制度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作出评价,也即应找到一种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对其进行等级界定,并借此达到规范企业内控制度的目的。构建一套规范和完整的内控评价体系对于企业和监管部门而言至关重要,缺乏评价体系的内控制度,其作用将大打折扣。所以说,一套完善的内控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能力和控制效果,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规避风险;同时可确定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依赖程度,防止差错和舞弊的产生,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和自身形象;可堵塞企业自身管理漏洞,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

应该说,我国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方面虽已进入起步阶段,但有关内部控制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仍较为薄弱,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包括三方面: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

(一)完整性标准。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整是评价标准中首要的一条,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若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达不到,则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它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设置内部控制系统,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

(二)合理性标准。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合规性、适用性、经济性。企业因所处行业、组织规模、交易性质、经济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应当根据企业不同的特点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它要求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切合企业的实际,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相互牵制原则),内部控制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相抵触等。

(三)有效性标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是否能为提高经营效益、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方面提供合理保证,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其完整性与合理性为基础。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则以其有效性为目的。在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内部控制不仅仅需要在总体上是有效的,而且需要各项具体制度也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要审核内部控制系统是相互协调还是自相矛盾;是相互制约还是顾此失彼;是否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要关注内部控制是否适度,如果过严则会使管理活动失去活力,影响相关方积极性的发挥;过松则会引起运行机制失调,达不到控制目的。

三、内部控制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客观总结,要切实注意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独立性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在对内部控制评价时,其独立性如何,既关系到评价的权威性,又影响到评价的实际效果。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价。我们应强调内部控制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系统中各级管理组织、各项制度、不同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因素,杜绝互无关联、相互抵触的情况发生。同时,要注意内部控制能否相互联系,共同保证和促进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二)内部控制评价与实际相脱节问题。内部控制及其配套制度制订的详细全面,并不一定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强。在内部控制评价中,不仅要对业务流程和配套制度评价,而且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避免内部控制制度虚设和作用淡化。

(三)内控评价人员问题。内部控制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范围十分广泛,有些流程涉及专业技术知识较深。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观念、素质和责任意识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内控评价相关人员只有具有必要的敬业精神、业务素质、组织能力等,才能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在企业顺利开展。

(四)内控评价功能作用发挥问题。企业内部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防范经营风险,因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逐条逐项落实,评价报告要准确界定被评价项目的经营风险档次,指出风险所在,促使高管层重视并适时改进。

四、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对策

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企业控制环境。对企业进行测评,主要是对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管理架构是否合法运作和科学决策。我们应坚持在企业董事会等权力机构领导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执行,即“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它相关事宜等”。

(二)企业风险。不同企业,风险不同,控制重点也不相同。企业管理层应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内、外部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考虑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必要的对策。我们在对企业风险防范测评时,应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时,不仅要全面,更应关注重要的环节和工作流程。应侧重一些容易发生错漏和舞弊行为的业务流程和控制环节,如货币资金、物资采购、应收账款、成本费用、固定资产管理等。

(三)企业信息沟通。在对企业信息活动测试时,要重点审核公司是否已制定公司内外部信息的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准确传递,让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及内部审计部门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和风险状况,使各类风险隐患和内部控制缺陷得到妥善处理。

(四)构建一支专业的内部控制评价队伍。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效能。因此,只有通过组建内部控制评价专业队伍。并不断提升其素质,才能切实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