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尼斯特洛姆和斯特论“媒介环境学是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尼斯特洛姆和斯特论“媒介环境学是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作为北美媒介环境学界历史上和当今的“明星”人物,分别是媒介环境学科诞生以来两件制度建设里程碑事件的主要领导者和理论贡献者。尼斯特洛姆认为媒介环境学是将复杂传播系统作为环境的研究,是一个视角,是新兴的元学科;斯特雷特提出媒介环境学是纽约学派和多伦多学派、麦克卢汉学、口语文字学、美国文化学,是对媒介环境的研究,是“媒介学”。理解他(她)们“媒介环境学是什么”的经典界定,可拓宽加深国内的媒介环境学研究。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尼斯特洛姆;斯特雷特;元学科;媒介逻辑;媒介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标题中的两人――克里斯琴・尼斯特洛姆(Christine L.Nystrom)和兰斯’斯特雷特(Lance A.Strate)――在国内传播学界远不如波斯曼、麦克卢汉等媒介环境学者那么著名,国内学界对他(她)也不像对麦克卢汉等那么熟悉。但是,如果说他(她)是北美媒介环境学界历史上和当今的“明星”人物毫不为过。因为,自媒介环境学科诞生以来,在其制度和理论建设的历史上,有两件里程碑事件,一是1970年纽约大学媒介环境学科点的成功创建,二是1998年媒介环境学会的成立,而他(她)分别是最主要的领导、组织者和制度和理论建设者。可以说,他(她)是媒介环境学科的台柱子,是媒介环境学科诞生、成长的践行者和见证者。

一、研究缘起和背景

(一)虽然新千年以来媒介环境学已经日益发展繁荣,但研究仍待深入,“媒介环境学是什么”仍然是人们好奇和需要明晰的问题

“如今,它(“媒介环境学”)仍然是人们在酒吧邂逅时比较得体的搭讪话。”这是美国媒介环境学会副会长林文刚(Casey Man Kong Lum)在本世纪初的作品绪论中说的一句话。尽管“媒介环境学”这个术语是20世纪60年代末问世的。然而,即使30多年过去了,在学术会议期间,人们还是纷纷礼貌而好奇地议论,它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一个层面上,到了20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媒介环境学这个研究领域仍然处在传播学研究的边缘地带。虽然,在21世纪初的今天,随着活跃在美国的学者如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斯特雷特、林文刚(Casey Man Kong Lure)、中国大陆学者何道宽等对媒介环境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媒介环境学自身的发展和在世界的影响已经扩大,各国传播学界也拓宽视野,开始关注这个学派,但毋庸置疑,国内学界对其的了解还不深刻。

(二)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是媒介环境学科点与媒体环境学会成立的主要制度和理论建建设者

之所以研究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关于“媒介环境学是什么”的观点,不仅因为他(她)们都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人物,更重要的是,他(她)们分别是媒介环境学科建设历史中两件里程碑事件――媒介环境学科点和媒介环境学会的成立――的主要制度和理论建设者。并且,同内对他(她)们的研究可以说是处于失语状态。

克里斯琴・尼斯特洛姆曾作为媒介环境学初创工作的制度规范人,与尼尔・波斯曼(NeilPostman)一起创建传播学本科学科和文化与传播系。在纽约大学诸多媒介环境学者中,她作为媒介环境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以媒介环境学科建设的设计师而闻名。除了制度方面对媒介环境学的贡献外,她还是媒介环境学的理论构建者,以学术成就享誉媒介环境学史。

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教授兰斯・斯特雷特,是媒介环境学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作为纽约大学媒介环境学的领军人物,他和约书亚・梅洛维兹(Joshua Meyrowitz)、麦克卢汉的儿子埃里克・麦克卢汉(Eric McLuhan)等都是当今传播学领域最活跃的媒介环境学者。

将国内对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的关注和他(她)对媒介环境学的贡献一起考虑,不仅可以令人明晰“媒介环境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还可拓宽、加深国内的媒介环境学研究。

二、尼斯特洛姆:“媒介环境学”是新兴的元学科

关于“媒介环境学是什么”,尼斯特洛姆在其博士论文中谈到两点主要论断(为阐释方便,称其为尼氏论断),即:

尼氏论断1:媒介环境学是将复杂传播系统作为环境的研究

尼氏论断2:媒介环境学是一个视角,是新兴的元学科

(一)尼斯特洛姆对尼氏论断1的引入和阐释从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谈起,进而论及人类变化影响下的学科变化,而媒介环境学就是作为这种学科变化的一个后果出现的。

1.尼斯特洛姆的阐释从20世纪数位文化名家如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等关于人类历史20世纪变化的观点论起。

博尔丁认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人类的社会的第二次巨变中,第一次巨变指的是从前文明到文明社会的转变。20世纪是人类历史第二次巨变时期,也就是从文明(civilization)到后文明(post-civilization)的伟大转折时期。尼斯特洛姆谈到,将20世纪界定为一个变化的时代是老生常谈了,这种变化在范围、节奏和对文化结构潜在的强烈影响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对博尔丁而言,1900年以来的变化意义巨大,按照博尔丁的说法,这种转变的动力在于人们对现实的“图像”理解的根本变化: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②把这种同样的根本转变作为一种范式(paradigm)的革命;皮埃尔・泰亚尔・德・夏尔丹(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称其为“智域”(法语no・sphere)的变化;欧文・拉兹洛(ErvinLaszlo)和其他人简单地称其为人类世界观的变化。他们所指的是身份、组织和文化应用的划时代的变化。

2.谈了上述文化名家所认为的20世纪各自总结的人类社会巨变之后,尼斯特洛姆论及了这种变化的一个结果,也就是媒介环境学的产生。

尼斯特洛姆认为,博尔丁和上述其他人所说变化的一个结果,或者,也许是变化的一个标记就是:脱离牛顿学说所强调的科学研究的严格区分和绝对专门化,而转向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逐渐融合。这种趋势的一个表现是近年学科的融合,如数学、生物化学、心理生物学、语言人类学、语言心理学等;另一个表现是学科研究新的探寻领域的出现,边界清楚的专业范畴简直不适用了。当然,新的探寻领域可能是在发展过程中的视角。在尼斯特洛姆看来,一个这样的新视角,就是媒介环境学――概括地界定为将复杂传播系统作为环境的研究。

(二)在尼斯特洛姆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尼氏论断2的阐释中,她认为,二十世纪学科变化出现的新的探寻领域可能是在向元学科(meta disciplines)发展过程中的视角。在尼斯特洛姆看来,一个这样的视角,或者说是新兴的元学科,就是媒介环境学。

1.尼氏论断2中,尼斯特洛姆之所以说媒介环境学是一个视角,源自她独特、新颖的研究思想。

她从物理学角度出发,界定媒介环境学仰赖的思想基石。正如上文所言,博尔丁等文化名家从不同角度谈了20世纪科学研究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即曾在人类科学研究中君临天下的牛顿范式受到质疑,取而代之的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思想。变化的一个结果就是脱离牛顿学说主导的科学研究专业化的泾渭分明,而转向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逐渐融合,促成了媒介环境学研究视角的形成。因为媒介环境学就是物理学和社会科学融合的结果,也就是尼斯特洛姆所说的“媒介环境学仰赖的思想基石”的形成。

按照尼斯特洛姆的思想,媒介环境学的思想基石源自物理学相对论思想。因为相对论观点认为,人们所认为的现实并非是独立于人的外在存在,而与人类用来探索、感知世界的传播工具有关。现实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传播工具提供的版本。不同传播工具特点不同,认识的世界也是不同的。所以,人类要研究随着传播工具变化的世界,对工具本身的研究就势在必行,所以对媒介技术的研究就成为认识真实世界所必须的范畴,这就是媒介环境学者的研究范畴。也就是响应20世纪思想研究领域巨变,以巨变后的思想为基石的新的研究视角的“媒介环境学”的诞生源头所在。

2.尼氏论断2中,尼斯特洛姆做出了“媒介环境学是新兴的元学科”的论断。

作为新生事物的媒介环境学,要在传播学领域立足和兴盛,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也就学科地位。学科是科学研究的体系化的产物,以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的不同,整体科学被分解为各门具体的不同的学科。尼斯特洛姆作为媒介环境学科建设的设计师,世界上第一个媒介环境学位点的主要建设者之一,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理解媒介环境学。尼斯特洛姆谈到,新的探寻领域可能是在向元学科发展过程中的视角,而媒介环境学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新的探寻领域,新的视角。但为什么媒介环境学融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思想,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却没有被尼斯特洛姆界定为交叉学科呢?而被界定为新兴的元学科,或者说。是向元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新视角呢?

元学科是蕴含着终极答案的、代表世界真实存在的科学体系。但元学科并不容易发现。交叉学科诞生的原因在于原有的学科出现危机,不能承担和完成解释世界真理的任务,于是新的探寻领域或者说交叉学科就出现了。每一个交叉学科的形成、产生和发展,都是被寄予能彻底解释世界的重任的。因此,元学科是目标,交叉学科只是在特定阶段、人们特定的认识水平下对元学科的认识暂态。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尼斯特洛姆对媒介环境学元学科的界定。媒介环境学结合其他学科,被赋予了解释由媒介系统作用的人类世界的重任,在它诞生和发展中,最初我们不能否认它是一个交叉学科,但就它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它对世界理解体系的科学程度而言,它是元学科。

媒介环境学作为元学科,以人为中一心,研究传播系统作用下形成的环境,探寻人类、媒介技术、文化的共生关系中的真理。在将媒介环境学作出元学科的界定基础上,并且,尼斯特洛姆对媒介环境学这门元学科的发展阶段做了评价。她认为,作为一个视角,元学科,或者甚至是一个探寻领域,媒介环境学的发展处在初始阶段。媒介环境学家们知道,他们的研究兴趣所在――传播媒介、科技、技术和人们的感觉、思想、价值、行为过程的相互作用――并且他们知道,关于这些互动他们所要提出的问题。

三、斯特雷特:“媒介环境学”是“媒介学”

关于媒介环境学是什么,斯特雷特(LanceA.Strate)发表于媒介环境学会时事通讯中的观点是(为阐释方便,称其为斯氏论断):

斯氏论断1:媒介环境学是纽约学派和多伦多学派,还是麦克卢汉学、口语文字学、美国文化学

斯氏论断2: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是埘媒介环境(media environments)的研究

斯氏论断3:“媒介环境学”是“媒介学”

(一)斯氏论断1中,斯特雷特用排比的方式指出媒介环境学是单一、并列的诸多节点。

1.斯特雷特认为,媒介环境学具有开放的北美知识传统,是具有很多节点的意识开放网络。

在斯特雷特看来,其一,媒介环境学被理解为是一种知识传统,一个卡米拉・帕格利亚(Camille Paglia)界定的典型的北美传统。㈣北美是媒介环境学20世纪历史发展所在地。这并小是说媒介环境学只是和或者说必须和北美有炎,而是说这个领域的演变受到北美开放性的影响。因此,媒介环境学是独立思想者――如麦克卢汉、沃尔特・翁(Walter.J.Ong)和波斯曼――“积极将传统和交叉领域重新塑造、新旧并置,以使意想不到的联系发生,联系不仅发生而且新鲜的传统。其二,媒介环境学是建立在翁所称的“意识开放体系”上的传统。

斯特雷特指出,一个开放的体系提高了创造、自由和探索发现的过程,但是,当目标是绘制这个体系自身的地图时,也特别具有挑战性。媒介环境学是思想、个人和出版物的网络,在许多方面而言,追踪这个网络间的链接是可能的。有些问题的链接可以让我们接近这个领域的核心理念,另一些则让我们离核心理念越来越远。但是,这个领域并没有限定的边界,就像是没有一个最初的单一问题一样。它试图去辩称,只有超文本媒介(the medium of hypertext)能充分代表这样一个开放的网络。而超文本在一致性和规则方面会有一定的损失,虽然,一致性和规则可能是人为制造或在本质上是武断的。因此,在认识到以节点为线索的阐述可能只代表诸多可行的研究路径中的一种的基础上,斯特雷特在具体的文章中会选择媒介环境学的重要人物,也就是媒介环境学网络的节点来进行研究。如将媒介环境学网络的三个主要节点即麦克卢汉、翁和波斯曼作为某次学术研究航行的标记,透过网络进行一种线性阐述。

所以,斯特雷特之所以说媒介环境学是纽约学派和多伦多学派,还是麦克卢汉学、口语文字学、美国文化学,因为纽约学派也好、麦克卢汉也好、抑或是口语文字学和美国文化学,因为它们都是媒介环境学这个开放的意识网络的节点

2.单一节点属于媒介环境学的研究范畴,并不能涵盖媒介环境学的全部,斯特雷特用排比来明确一点即:媒介环境学是所有节点的组合

斯特雷特指出,在过去的36年里,对“媒介环境学”这个术语的应用,在纽约和多伦多之外,传播缓慢。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在应用过程中,它的本意被歪曲或丢失了。同时,其他术语被引进以指代同样的视角,比如多伦多学派、媒介理论、美国文化研究。同时,由于它和翁的研究联系紧密,以至于“口语文字研究”有时候被当做是“媒介环境学”的同义词了。近几年,尤其是1998年媒介环境学会成立之后,“媒介环境学”已经被作为精选的术语而被广泛接受。所以,这些诸如“口语文字研究”等都不能代表媒介环境学的全部,不能等同于媒介环境学,但它们确实又是媒介环境学这个开放意识系统的研究范畴。所以,媒介环境学是一系列并列的节点,除了斯氏论断1中排比列举的几个节点外,它还是其他节点的组合。因此,斯特雷特提出,媒介环境学不仅是纽约学派和多伦多学派、麦克卢汉学、口语文字学、美国文化学,还是语法和修辞,符号学和系统论,技术的历史和哲学。媒介环境学还是后工业和后现代的,并且还是前文字和史前的。

3、斯特雷特用系列排比来形容媒介环境学,还因为媒介环境学者的工作是辩证的。

斯特雷特谈到,如其他批评家对媒介环境学者如麦克卢汉、哈弗洛克和翁所抱怨的,他们认为这些媒介环境学者提出的是一个“大分水岭”理论,夸大了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的区别。接下来,斯特雷特用了系列排比来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事实确实是他们(媒介环境学者)看见了口语和书面文化的大分水岭;文字与图像间的大分水岭;字母和象形文字、表意文字的大分水岭;对于书写而言,泥版作为媒介和莎草纸作为媒介的大分水岭;羊皮纸和纸之间的大分水岭;抄写复制和印刷机的大分水岭;活版印刷术和电子媒介的大分水岭;并且,现在的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大分水岭。然后,斯特雷特阐释了一系列排比列举所说明的问题。他说,我可以继续举例加长这个清单,但是,问题在于有许多这样的分水岭,这表明没有单一的一个分水岭到了伟大的程度。批评家们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媒介环境学家们的工作常常是辩证的,他们用对比去理解媒介。所以,对于辩证工作的媒介环境学家而言,也没有一个单一的节点伟大到可以代表媒介环境学的程度。

(二)关于斯氏论断2,也就是为什么说“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是对媒介环境fnmediaenvironments)的研究”?斯特雷特在《媒介环境学评论》这篇文章中谈到,媒介环境学体现了翁所说的考虑问题的生态视角。

翁将媒介环境学形容为一种新的意识状态,他建议从生态角度去考虑当代问题。认为对人类早期生命的思考在达尔文的工作中达到顶峰,自然选择和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人类群体的事物与电子传播媒介如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培养相关。

斯特雷特解释说,这样生态角度的考量对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媒介即讯息”这句话表明,在电子媒介时代,一个全新的环境被创作出来了。这个新环境是对工业时代旧的机械环境的重新加工,新环境对旧环境的重塑就像电视对电影的根本性重塑一样。而媒介环境学作为对媒介环境(media environments)研究的媒介环境学,其理念是科技和技术、信息模式和传播模式在人类事物中起主要作用。

(三)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有了斯氏论断3:“媒介环境学”是“媒介学”。因为,媒介环境学重视研究媒介,强调媒介在人类事物中作用的重要性。所以,从媒介环境学是对媒介技术本身的研究这一点看,斯特雷特认为媒介环境学可以说是硬和软技术决定主义和技术进化,是媒介逻辑,媒介理论,媒介学(medlology)。

结合斯氏论断1,因为媒介环境学是有许多开放节点组成的网络,所以,媒介环境学这个“媒介学”对媒介的理解也是开放的。媒介环境学是将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但这个研究领域除了包含传统理解上的对媒介和传播中介的研究外,媒介环境学研究的这个媒介,它的研究范围广泛,还包含了对技术、符合系统、审美形式的研究。它是语法和修辞,符号学和系统论,技术的历史和哲学,因为它不仅研究有了文字之后的大的环境系统;它是后工业和后现代的,因为它研究这个时代由传播系统作用形成的环境;它还是前文字和史前的,因为它还研究文字出现以前的、人类有文字记述历史之前的环境。

总之,如斯特雷特所讲,媒介环境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麦克卢汉学,口语文化学等等,但媒介环境学又不仅仅是麦克卢汉研究、艾吕尔研究、芒福德研究、口语文化学研究。且不管媒介环境学如何跨学科,研究领域如何宽广,都离不开“媒介”,都强调媒介本身在其中的作用,所以,斯特雷特又说,媒介环境学是“媒介学”,她围绕着媒介逻辑,以媒介理论为依据开展研究。结语

关于“媒介环境学是什么”,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阐明的观点中,有相同的一点,就是媒介环境学是对“环境”的研究,并且这个环境是经由媒介传播的作用形成的。这一点和国内学界比较熟悉的波斯曼对“媒介环境学是什么”的表述含义一致。波斯曼讲过:“媒介环境学把媒介当做环境研究”。波斯曼在表述中强调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媒介环境学研究的是“环境”,第二层意思强调的是媒介环境学研究的“环境”是由“媒介”组成的,所以“环境”要被作为“媒介”来研究。这两层含义所指的就是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的表述所言。

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又各自提炼出了自己对“媒介环境学是什么”的论断。并和波斯曼的经典表达一样,被认可并作为媒介环境学会面向全球的媒体的主要内容登发,以供全球媒介环境学者、传播学者和对媒介环境学感兴趣的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