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和孩子动真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和孩子动真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阿喀琉斯----特洛伊战争中最伟大的英雄,是第二代英雄中的佼佼着,阿尔戈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当他初生时,他的女神母亲也想使他成为神人。她在夜里背着父亲把儿子放在天火中燃烧,要把父亲遗传给他的人类成分烧掉,使他圣洁。到了白天,她又用神药给儿子治愈烧灼的伤口。有一次,珀琉斯暗中偷看。当他看到儿子在烈火中抽搐时,不禁吓得大叫起来。这一来妨碍了忒提斯,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

这个故事很值得我们思考,作为班主任,其中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反思——神都有缺点,更何况是人,还是一群需要帮助、需要引导的孩子呢?

当我们认识到这点后,我们面对孩子的犯错,就能更冷静、更沉着。处理起来也不会过激、甚至还会更幽默、更智慧,效果更佳。

从教十几年,也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关系有过冲突、有过欢笑。和学生斗志斗勇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心得是,绝不要和犯错的学生动真气。所谓动真气,就是因为对学生期望值高,故而因为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啦,或是上课讲小话啦,玩东西啦,与别人打架扯皮啦等等这些司空见惯层出不穷的错误,总会气的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对学生一顿暴风骤雨,甚至是拳打脚踢。学生要么瑟瑟发抖,要么无动于衷。用茫然而无知地或是无辜地或是无助的眼神望着老师,老师累得是上气不接下气,也再没力气还能说出什么话来。何必呢?我认为,只要记住,学生本就是来受教育的,所以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如果小小的学生就有了相当的控制能力,有了较强的认知和辨别能力,有了丰厚的学识,那还要老师教什么?那他不必来学校受教育了!还有,学生的进步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他不可能像飙升的股票,一个劲儿蹭蹭向上窜,他是会出现反复的。所以期望值要放低一点,放长一点。心态平和了,情绪就能控制了。

我举几个我在学生犯错时处理的例子:学生课堂交头接耳时,我会说“hello,你两又眉来眼去、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呢?”学生窃笑,注意力也集中到课堂,师生关系也和谐了,渐渐喜欢你了,也就喜欢你的科目了。自习课时,学生自习习惯不是很好,我悄悄进入喧嚣的教室,以无声胜有声,效果达到了,学生安静了,这时我会来一句“牧羊人刚离开一会儿,羊群就遭了狼群的打劫。”学生在这些诙谐的批评中明确了老师的要求。时间久了,良好的习惯才可能形成,学生也不会逆反,何乐而不为呢?

前几天,某班一个好表现的孩子被叫到办公室谈话,这个孩子辩解到:“我举手,她(某老师)怎么不叫我(潜台词:我以后会也再不举手了)。我提出错误,她还瞅我两眼。”面对孩子这种敢说实话的现象,作为班主任,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感到高兴,这总是强于学生对我们的不信任后表现出的无语而又逆反要强百倍,我们身边有许多孩子,就是被父母的强词夺理教育的不说话、不激动、不兴奋甚至不愤怒,但一旦被激怒,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这个孩子表现出了同龄人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内心呐喊!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开类似的思想教育主题班会或辩论会。主题就叫“说说心理话”或“如何才能真正被关注”以该同学为例,老师展开分析:该同学渴望被关注,是一种积极心态,应该表扬。但是七节课堂每节课只要他举手老师只叫他,这样对其他同学公平吗?受教育是平等。那些学困的同学更需要在课堂得到表现的机会,老师的鼓励。作为同学,我们难道没有义务和老师一起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兴趣吗?你的举手情况是给老师的反馈,可见会的不该藏着掖着。

至于,老师瞅你两眼的事,无论善意还是恶意,你因此而放弃学习,说明你有一颗脆弱的心灵!难道不需要让它接受磨难变得更坚强吗?

错误中前行,是孩子成长的规律。引领者需要严肃的教导,无伤大雅的小毛病也需要一些诙谐、幽默甚至是调侃。

动真气不但伤害孩子,也伤害我们自己——令皮肤长出色斑、引起胃溃疡、加快脑细胞衰老、令心肌缺氧、伤肝、引发甲亢、伤肺、损伤免疫系统。既然两败俱伤,我们何不改变战略战术!

既然不和孩子动真气,可孩子总会犯错,该怎么办?

首先,做一位“导引者”。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时期,很多时候,她们对人、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但总是片面的,甚至会钻牛角尖。老师此时就该做一位思想的引领者,为其导航。

老师可以把自己假设成“如来”佛祖,相信自己,无论孩子犯什么错,都在你的预料之中,都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面对犯错的孩子,先分析他当时的内心世界——再告知其错误之处——最后指导其正确方向。例如:当遇到难题时,多数学生不会,此时叫起一位同学,其他学生就会发出或表现出一阵鬼魅的窃喜。老师此时就可分析:你一定笑他多不走运,同时庆幸自己多么走运呀!殊不知这是一次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学生来校学习就会有不会,再正常不过,你的窃喜同时埋下了别人嘲笑你的种子。长此以往的指导,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学会思考。这样的教育不但不会令人生气,还会让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快乐。

其次,做一位“旁观者”。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家长或老师往往是预言家不多,乌鸦嘴不少。整天不是指责孩子“新盖的茅屋三天香”,就是断定孩子“狗改不了吃屎”,一开口就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把孩子说得一脸沮丧绝不罢休。

孩子有不如人意之处时,做一位“旁观者”,冷静、沉着地看待,才能给予合情、合理的指导,以及平等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