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民工转移就业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民工转移就业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2017年3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的《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前十名中,西安紧随珠海、南京之后,位列第三。可以预想,随着陕西省西安市迎来“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和大西安建设等新的历史机遇,农民工市民化、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将成为更加重要、更加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此问题,西安市总工会近日对西安市建筑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的农民工群体进行了深入调研,集中研究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探索推动农民工加快市民化、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途径。

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的必要性

1.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市民化意愿强烈。据2016年6月2日召开的西安市农民工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西安市农民工总量从2010年的102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130万人,增加28万人。西安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主体,80后、90后超过全市农民工总数一半,而新生代农民工,由于他们在获取信息、找工作、社会交往等方面较之老一代农民工更具竞争力,普遍没有务农经历,对职业前景和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市民化意愿比较强烈。在我们调查的82位新生代农民工中,打算或已经在省内务工的约75%,考虑和已经在省外务工的仅占约10%。2.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为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西安市相继出台多个文件,重点推动扶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返乡创业等工作,出台西安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有序放开农民工在西安的落户限制。“十二五”期间,进城落户农民工达91.7万人。西安市总工会围绕全市大局,制定并实施“服务农民工五项关爱行动”,即关爱农民工素质提升行动、关爱农民工依法维权行动、关爱农民工制度保障行动、关爱农民工帮扶救助行动、关爱农民工精神文化和身心健康行动,旨在推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明显提高、劳动条件日益改善、工资报酬按时取得,参加社会保险面扩大,精神文化活动丰富,融入城市共享发展成果。“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培训农民工32.5万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人数由2010年的35.3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87.96万人,增加52.66万人。3.一系列社会问题“倒逼”农民工就业向“就近就地”回归。一是异地就业成本高。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外出务工必须办的证件主要有:外出前由当地有关部门开具身份证明、务工证、婚育证;到就业地后需办理暂住证、就业证、计生证、健康证等证明、证件,人为地提高了农民工异地就业的门坎和劳动成本;二是异地就业维权难。异地就业、流动无序不仅制约了农民工输入、输出地工会组织对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也给农民工有效维权带来较大困难。异地维权程序复杂、成本高、难度大,很多农民工交不讼费、仲裁费、鉴定费等费用,案件难以进入诉讼程序,直接阻碍了农民工异地法律维权效率的提高。三是家庭问题引发观念变化。近年来,由于“民工潮”引起的农村离婚率上升、留守儿童群体、独居老人几大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农民工群体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开始出现变化,他们开始寻求既能照顾到家庭又能解决生存发展的就业路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农民工都表示在同等条件下,愿意就近就地就业。

制约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因素

1.“落户难”和“住房难”并存。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强调户口的不可迁移性,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排斥在分享城市社会资源之外。在一纸户口上附着了就业权、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和公共设施与福利服务权利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造成农民工就业遭到限制和歧视,社会保障程度低,难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就住房状况而言,农民工的住房需求被排斥在公共服务和城市社区之外。一方面西安市区的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受调查的绝大多数农民工表示收入不足以在城市购买房产。另一方面,城市住房体制改革虽然一直在积极推进廉租房建设,但相对于农民工的庞大群体而言,仍然显得杯水车薪。2.“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调查中显示,西安市农民工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的人员最多,占65%以上,就业人员中参加非农就业技术培训的只占30%左右。农民工多数从事苦、累、脏、险工作,工作性质导致农民工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技术技能升级,往往会进入低工资收入低技能投资低技能水平低工资收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文化程度、职业技能、技术等级、行业需求等诸多数据反映,就业难、招工难“两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与农民工群体技能素质较低对应的是,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西安市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据西安市人社局统计数据,每年全市技术工人缺口达5~8万人,技能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西安产业发展的瓶颈。3.“融资难”和“创业难”并存。近年来,西安市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返乡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创业主体。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创业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资金问题是返乡农民工创业遇到的最大门槛。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大部分立足于以农为基础的产业领域,受企业规模、信用条件、农村房产无法抵押等限制,农民工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即使得到贷款,资金成本也比较高。据调查,农民工创业资金来自于家庭和亲友的占66%,来自于个人务工积累的占18%,来自贷款和其它的仅占16%。返乡农民工手上虽有一定技术但只懂得“低头做工”,很难精准分析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阵地是在农村,因为收入低、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条件不完备,对于各类人才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总理多次指出,要推动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是城市化发展、制度供给以及自身意愿和能力综合作用的过程,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着力“扩容”。在稳定住现有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发挥城市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在第二产业中强调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二、三产业发展。发展城市第三产业,尤其是快递业、软件业、租赁业、物业管理等新兴行业,通过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宣传、引导、鼓励农民工通过多种灵活形势实现就业,建立创业推动体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鼓励更多的返乡农民工走上成功创业之路。同时,对吸纳农民工的民营企业进行税费减免,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使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肩负起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2.着力“提质”。提升农民工素质,是促进农民工就业特别是解决结构性矛盾最积极、最有效的措施。要扩大培训面,建立起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推动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都能享受有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要增强针对性,根据企业用工急需,组织开展上门、对口培训和岗前培训,实现培训和上岗无缝对接。根据农民工意愿,分级分类开展劳动预备培训、中短期实用技能培训、岗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要注重质量,建设一批专业高效的培训基地,规范培训机构的管理和运行,通过技能大赛、劳模创新工作室、职业技能带头人等多种形式,加快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培养高技能人才。3.着力“保障”。加快消除影响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制度门槛和政策障碍,形成完善有效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机制,这是推动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坚强后盾。首先是要让农民工“安居”。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逐步降低农民工落户城市的门槛,实行以合法固定住所为主要条件的迁移政策。在住房制度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职工宿舍,允许就业稳定的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买房或租房不受户籍限制。同时,城镇政府统筹规划、大力发展廉租房建设;其次是要让农民工“安心”。要健全工会组织,推动农民工普遍入会,通过企业、政府和工会的三方协调制度,促进劳资关系和劳动利益的协调。严格执行劳动法规,保障农民工获得合理报酬和休假休息、劳动保护的权利,逐步缩小与普通工人的工资差别。再次是让农民工“无忧”。根据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大和向城镇逐步转移的特点,按照低水平、广覆盖、安全接转和可持续的方针,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要切实解决农民工在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工创业就业无后顾之忧。

作者:童颖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