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传统单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隐形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应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强化其工作力量和工作质量。为此,本文基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初步分析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机理,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以提高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关键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基本原则;基本要求

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较为重视显性教育,忽视了隐性教育。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文化日渐多元化、思想日渐多样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这种形势下,需将隐性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传统单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活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为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论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重点,也是传统思想教育工作的突破口。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不以直接、灌输式的显性教育为主,采用比较隐蔽的形式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和教育方案,无意识、间接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施教,而受教育者在学习中无需有明确的目的、计划和活动场地,由潜在于班级、学校和社会中的隐含性教育因素和外在环境潜移默化地引起心理、情感、知觉上的改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熏陶。显而易见,隐性思想教育是针对显性思想教育而言的。相比于纯粹以知识传输、传导为主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意识、信念等,利于达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向和目标隐藏在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中,让大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教育,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虽没有明确的目的、活动场地,但其所发挥的作用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实施也并不是杂乱无杂的。经过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背后蕴含着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实施过程中只有把握住这些原则和要求,才便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作用过程中的内在机理,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显著效果。

1.在教育目标上坚持方向性原则

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往往隐藏在其他教育活动或教育活动中,实施手段具有隐蔽性、非强制性,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尽管如此,但在教育目标的方向上应是明确和坚定的。无论何种组织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有着明显的倾向性,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倾向性的主要手段。西方发达国家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如美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民主理念和民主行为的公民。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主要倾向性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指导思想及教育内容上要保持着明显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与此同时,以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民族主义精神和道德素养,使之成为社会建设与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

2.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立足于以受教育者为本

与直接、灌输性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比,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直接将某种思想加注在受教者身上,而是以受教者自身的价值观念为主,并将受教者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中心位置。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促使受教者全面发展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二是,尊重受教者,既要接受受教者的思想观念也不能将某种政治思想加注在他的身上。西方一些国家对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较为重视,原因在于能够体现人本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国家的我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的隐性教育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念,尊重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理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做到教育人而不是将思想强加于人。

3.教育过程中有效贯彻渗透性原则

由于高校的隐性思想教育活动通常隐蔽在其他教育活动中,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隐性教育活动的实施要讲究渗透性,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渗透在其他活动中,以实现教育目的。在这种要求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要具有渗透性,尽管没有系统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应在其他教育活动实施中时刻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潜移默化地让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在中国近代史课上可借助爱国人士的英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和新世纪精神文化,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

4.教育手段上采取系统性原则

为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隐性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全面、系统、综合利用各种具体的手段,如暗示法、熏陶法、感召法等,合理加以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隐性思想政治教收获更好的效果。教育活动实践证明,思想教育活动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手段与方法的话,易造成教学空间上的真空,并不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结论

隐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的一种手段,一直手段一些西方国家的喜爱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打破传统显性教育的局限性,积极引入隐性教育并掌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等机理,在实施过程中将学生放在思想教育的中心位置,坚持隐蔽性、方向性、渗透性等原则,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小兰,童建军.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四个维度[J]. 江汉论坛. 2009(03).

[2]徐丽燕. 关于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7).

[3]林伯海,李锦红,宋刚. 试析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03).

[4]倪先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7(Z1).

作者简介:徐城(1978-),男,汉族 ,湖北省武汉人,现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教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政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