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把“愉快教育”引进数学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把“愉快教育”引进数学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大纲中体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指导思想,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打好基础,做为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指导思想的贯彻,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每一册教材、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甚至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实践活动去体现,去落实。要落实这一教育目标,必须通过一种良好的手段来实施。

愉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已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它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以“乐教”、“乐学”为特色。我认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把“愉快教育”引进课堂是落实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良好手段。

下面就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愉快教育”引进课堂谈点体会。

数学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深感兴趣,使数学课堂成为孩子求知的乐园呢? 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的两个环节。

一、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俗说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常以对教师的感情为转移。如果教师把爱寓于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姿态传递给学生,那么就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由此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地学习,鼓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奋发进取;对于那些数学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多关心、多帮助、多辅导,努力捕捉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排除学习数学的消极心理障碍。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科学性较强,如果不采取照好的教育手段,课堂就会没有生机,缺乏活力,学生就不会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开发,教育目标的实施便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把以教师为主转变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把重结果转变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把重教法转变到既重教法又重学法,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各种和谐的情境,来诱发儿童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探求知识。把儿童的情智两个系统的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1.运用色彩鲜明的教具来激发儿童感知的积极性。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知觉开始的。”“一切知识都不应该根据书本的权威去灌输,要尽量利用感官去施教。”低年级的儿童,对学习材料的注意往往来源于浓厚的认识兴趣,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占优势的阶段。如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就更容易引起儿童强烈的注意和极大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诱发学生思维,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在教第一册9加几时,我采用了自己制做的小鸡图。

这种教具色彩鲜明,可见度大,数量关系清晰,这样的图式取代了单纯的数学概念、算理的理论描述,这种手段符合儿童的认识事物从直观形象开始这一特点,便于调动儿童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感知,使儿童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借助这一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凑十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敏锐性,并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设疑激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孔子早就做过学思结合的论述,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特别爱好的感情状态,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儿童勤思多想,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我在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的一道判断题:(1)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多2朵;(2)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多2朵。问题出示后,要求学生判断,当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时,我又进一步提问(1)谁跟谁比,我们说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多2朵。(2)如果只知道黄花的朵数,不知道红花的朵数,我们能说“多”几吗? (3)“多几”是几个数的比较中得出来的? 这几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马上积极起来,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3.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儿童的求知欲。

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操作这一手段,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摆弄、尝试的心理、生理特点,使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得到真正的理解。巴甫洛夫曾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联系。”操作是手和眼协同活动对客观规律的感知过程,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动作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学生动手操作总是在视觉、触觉协同感知的同时,语言也悄悄的展开,在操作中思考、摆放、移动、调整,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得形象与表象,又能及时地推动着儿童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

如:我在教教材中“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出示例题34+28后,先通过摆小棒为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其表象;接着让学生逐步脱离学具,用语言概括操作过程,把“三动”——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然后,借助学具操作的表象再次回忆摆小棒的过程,由拿小棒的方法和道理类推出笔算时的方法和道理,由表象到抽象,重视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易于理解;最后,师生共同回忆竖式的计算过程,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进位加法的法则。此节课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教学全过程,效果非常好,学生个个都情不自禁地露出愉快的笑容,显示了他们自己获取知识的幸福感。

4.用新颖的数学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集中。数学课要恰当地组织儿童做数学游戏,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中。如:我在教10的加减法一节课时,授完新课后,在巩固练习时,估计有些学生注意力会分散,所以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帮小鸭子找家”:

师问:“同学们,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你怎么做?”生答(去帮助)。师:“很好。有一群小鸭子,它们游玩以后迷失了方

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生答(愿意)。师:“现在,我们来帮小鸭子找家。”

教师指着事先画好的小黑板(上面是一排小房子),门牌号分别是“7、8、9、10”,下面是一群小鸭子(小鸭子身上都有一个算式),“这些是小鸭子的家,你们算算小鸭子身上的算式得几,就把它和门牌号是几的房子连起来,表示帮小鸭子找到了家。”教师的要求还没说完,学生的兴趣立刻产生,个个都跃跃欲试,表示愿意给小鸭子帮忙。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马上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不但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而且学生还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谐的气氛,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充实.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完成学科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