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植调剂产业在争议中前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植调剂产业在争议中前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众质疑:植调剂是否有毒

西瓜爆炸、放在冰箱里的黄瓜继续生长一度让人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植调剂有毒。

实际上,据研究植调剂多年的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院长郑先福介绍,植调剂的毒性等级均为低毒以下毒性,目前尚无资料或事例显示因给农作物施用植调剂而导致入或家畜中毒、致畸或致癌等现象,但是由于多效唑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而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的事件年年都有发生。

对植调剂的最大残留限量也有相关研究,从已有数据可以看出,只要规范使用植调剂,就可以达到标准要求,因为植调剂的用量很小,浓度大多在几到几十mg/kg,在安全期内使用不会对人或家畜产生危害。

虽然目前没有相关数据支持植调剂对人的负面影响,但受公众及舆论影响,今年3月1日起已经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就新增了多效唑、乙烯利等七种调节剂在稻谷、小麦和瓜果等多种作物上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使用关键:教农民正确使用

植物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正因如此,对植调剂的使用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出现误差,就可能对农作物产生药害,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郑先福表示,近年来,药害成了植调剂使用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农民在使用中有时非常随意,使用时期、使用剂量、使用方法等不正确,随意混配、复配很常见。

中国农业大学段留生教授表示,植调剂最好是一个作物对应一个制剂,因为同一个作物(不同品种)对植调剂的敏感性都不同。

国内最大的植调剂企业——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颜亚奇表示,因不科学使用造成的药害实际对企业也造成很大的伤害,每年因处理这类药害事故的费用约占公司销售额的3%左右。经过长期摸索,四川国光总结出了使用生长调节剂应遵循9个科学原则。1.选择“三证”齐全产品。2.疏花疏果、保花保果须分清。3.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剂量。过量很可能有害。4.配合植物生长,调控使用时期和用药时间。5.按不同作物及品种的敏感性而合理选择种类。6.调节剂作物间要匹配合适的使用方法。7.注意植株长势和气候的变化。 8.多种植调剂混用要慎重。9.先小面积试验,再扩大应用。

行业尴尬:自主创新能力弱

在与读者交流中,很多农民反映,当前植调剂的产品种类太少。据中国农业大学谭伟明副教授介绍,截至2012年底,我国植调剂生产企业272家、登记的有效成分有34个、品种588个,其中原药123个、制剂465个,登记对象涉及75种作物、56种用途,在目前的制剂登记产品中,乙烯利、复硝酚钠、赤霉酸和多效唑占近一半,原药和制剂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四川、河南三省,代表企业如四川国光、郑氏化工等。而国外企业在中国登记的植调剂产品较少,约占5%-6%。虽然年生产应用面积约20亿亩,植调剂也形成了从原料供应、研究、生产、销售到推广应用的产业链,但是相对农药行业其他种类,植调剂显得弱小。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查显才表示,目前植调剂产业仍暴露出研发力量分散、自主创新能力弱、行业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应用指导不力等问题。

查显才认为,要使植调剂行业的发展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解决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生产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主体,应重点在资源整合、技术服务和自主创新上下工夫。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鉴于中国从事植调剂的科研机构分散、人才分散、经费分散、攥不成拳头、形不成重点的问题,企业和科研单位应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通过组建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形式共同打造自主创新平台。通过平台来聚集力量,优势互补,突出重点,联合攻关。第二,政府要进一步发挥导向作用。建议管理部门制定全行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出台指导植调剂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政府层面进行整体推动;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引导和鼓励行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包括科技力量的整合。

专家支招:科学规范才能发展

植调剂科学规范才能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郑先福表示,要使植调剂能更好发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开发出更高效、友好的植调剂,同时加强植调剂复配技术的研究,增加复配植调剂的品种,弥补单一品种在效果上的局限性。

第二,应规范植调剂的宣传,植调剂是一门科学,既不是“毒药”,也不是“灵丹妙药”。因此我们不能夸大宣传植调剂的功效,对它的毒性、对环境的影响、应用效果等进行科学宣传,同时也不能遮掩其因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而应客观、如实地进行宣传,使人们对植调剂建立客观、真实的认识。

第三,应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农民存在用药不科学的问题,生产企业的宣传和科普工作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所以生产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要注重对零售商及农民详细介绍使用方法,确保植调剂能够被科学使用。

第四,加强植调剂知识的教育。植调剂作为农药中的一个小品种,一直以来也未得到社会上一些职业农业知识培训机构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植调剂知识在社会上的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