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考中怎样拿来“范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次偶然的谈话中,一位中考中作文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大谈自己取得高分的秘笈,他在中考前背了几篇范文,结果考试时,稍加改动地用了其中一篇,作文获得了高分。听了之后,颇有感慨。
范文有名家名篇,也有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背几篇范文应付考试有利、有弊。利处考试时只要瞒过阅卷老师就可能获得高分。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不会再去用心学习写作,从长远看,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无任何益处;其次,真正离开几篇范文后,自己会感觉无所适从,尤其是准备的范文与文题不吻合时,必然在考试中慌了手脚。
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对待范文,中考中又该如何“拿来”范文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些思考:
一、“拿来”优秀范文题目拟定方法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命题作文我们无法改变题目,但话题作文却能让我们有很大的选择与自由发挥的空间。如盐城市中考话题作文“考题”,就有许多优秀的题目值得学习和借鉴:《1+1=?》、《ABC,爱你又恨你》、《题海无涯苦作舟》、《一道耐人寻味的考题》、《从零分起步》、《考题,别与学生为敌》、《破解不开的考题》等。这些题目有的化用古诗名句,有的运用拟人、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有的巧用数字、英语字母,显得匠心独运,构思巧妙。如果把这些拟题方法“拿”到自己的作文中,我想肯定能为文章增添一大亮点。
二、“拿来”优秀范文独辟蹊径立新意的方法
文章最忌人云亦云,中考作文亦如此。如何根据个人阅历、平时的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在立意上形成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善于从优秀范文中体验那种深刻的情感。仍以“考题”话题作文为例,多数情况下,考生大多写生活中、成长中遇到的形行的“考题”,往往从个人思想品德上遇到的各种考题方面来立意,这就使得文章的立意基本相同。其实,我们可以从语文试题中的课外阅读题谈学习“大语文”的必要性;可以从班级干部竞选中遇到的有形或无形、明的或暗的“考题”,谈新时代班委干部的素质;可以从“雪化了变成什么”这道曾引起争议的考题谈评价方法的更新;可以从人类生存面对的“考题”谈环境保护的迫切性等。这些立意就明显的与众不同,显得新颖、独到。
三、要“拿来”范文巧妙选择新颖的材料的方法
作文,切忌千人一面,选材尤其重要,要从优秀的范文中学习选材的方法。仍以“考题”话题作文为例,多数人很快会联想并选取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私心、金钱、节俭、诚实、团结等方面的“考题”,多限于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取材,因而题材大同小异。其实,我们还可以充分放飞自己的思维,从记忆仓库里检索,搜寻“他人笔下无”的独特的“考题”来写。
四、“拿来”优秀范文中别具匠心的形式
文似看山不喜平。中考作文要打破传统的材料组织模式,在结构安排上力求创新、巧妙。如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上海考生宋静写的《苦恼》,其组材方式别出心裁,令人过目不忘。此文主体部分列举“我一周部分‘习题’”,采用数学上的“已知”、“求”、“解”、“订正”“”“”等格式书写,还有“批阅者”――爸爸、妈妈的“批语”,“我”的“回答”。另外该文开头巧引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结尾拟小诗“少年更知愁滋味,少年更盼愁滋味,少年不厌愁滋味,少年不畏愁滋味,人生的苦恼并不苦”来收篇,一唱三叹,首尾呼应。这种新颖别致的形式,应用到中考作文中,何愁得不到高分呢?
五、巧借范文中诗化的语言
词汇丰富,句式灵活,辞格运用巧妙,文句富于意蕴,文采斐然可期。这样的作文语言必然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是提高作文成绩的又一个增长点,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学习范文中的写法,让作文的语言鲜活起来。
(一)精心锤炼词语,力求准确传神。选择恰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为文章增色的一个好方法。唐代诗人皮日休说“百锻为字,千锻为句”,词语用得好,可达到字字珠玑、珠围翠绕的效果。一般来说,动词、形容词是最富表现力的,例如:“低低的天幕压在我的胸口,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撕裂”表达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仿佛心被撕开流着殷红的血的情景,而且“压”、“灰暗”、“沮丧”用得准确生动,把郁闷发挥到了极致。
(二)巧妙运用修辞,力求生动形象。修辞用得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性、形象性。例如:“书,一叠叠堆起来;书包,一天天重起来;眼镜,一圈圈厚起来。沉重,沉重,沉重。”语言简炼,排比与反复将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言简意赅。
(三)引用化用古诗文,力求新颖别致。在文章中巧妙引用化用古诗名句,能够让文章情趣盎然,美不胜收。如: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考试之中自得其乐也。又如,中考满分作文《中秋思月》中写道:月有圆缺阴晴,又怎能总是完美无缺?人有离合悲欢,又岂能奢求永久的团圆。 ”这里化用《岳阳楼记》、《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的意境深厚而优美。
以上,我们从题目的拟定、立意的创新、选材的新颖、结构的别致、语言的鲜活等方面谈“拿来”范文中的有益之处。如果我们中考作文中注意到这些方面,中考考试时就不会再愁作文拿不到高分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千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