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施语文课程改革要以疑促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施语文课程改革要以疑促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不仅仅表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还表现在语文教材的选文上,不仅增加了许多全新的篇目,而且保留下来的一些传统篇目的文本及注释均有变动。在实施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选点突破,质疑设疑,启发学生反复比较,辨明是非,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现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第一册课本为例,阐述如下:

一、对新旧教材分析比较,质疑求异培养探究能力。

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的方法,已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对新旧教材,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质疑,比较辨析,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演讲词,与旧教材相比,词句有多处改动。

A: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有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旧教材)

B: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予回敬。(新教材)

这些画线的词句为什么要改?改得好不好呢?学生经过比较分析,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例中“拂去”比“抹去”动作显得更轻,当然更能体现出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无力,“万不得已”比“万分必要”的程度更深;“回敬”比“答复”更能表现出马克思对敌人的有力回击,更富战斗性。因此,这三个词的改动更加准确、生动地刻画出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突出了马克思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

是不是所有的改动都值得肯定呢?我们经过比较,发现有些还是值得商榷的,而这些地方恰恰是培养学生探究质疑能力的绝好素材。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一处比喻:

例一: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新教材)

例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新教材)

“刚出浴的美人”和“峭楞楞如鬼一般”这两个比喻旧教材是删去的,到底是去掉好还是保留好呢?你能想到更好的比喻来代替它们吗?这样,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赏析《荷塘月色》这篇美文正可循着这一切口,曲径通幽,走进作家的心灵深处,领域作者的情感世界。

二、精读深思,揣摩品味,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故高中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同样是以《荷塘月色》为例,朱自清的原文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莲赋》: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船倾而敛裾。

多美呀,那出水的红莲,那荡漾的绿萍,那清澈的流水,那轻盈的小船,还有那“巧笑倩兮”的女孩子……可旧教材却把它删掉了,为什么呢?新教材却为何又把这段添上呢?领悟丰富的内涵,用真情实感去体验、思考、感悟。这时,那洋溢在诗中的优美的景色,纯美的青春与甜美的爱情怎能不勾起朱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活力的憧憬?这种审美体验,既陶治了性情,涵养了心灵,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何乐而不为?

三、独立思考,探新求异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这样描绘“创新”,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而新旧教材的差异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新旧教材的注释分别为:

尺:战国时一尺约合现在的23.1厘米。(新教材)

尺:古代的尺比现在的短。(旧教材)

很显然,新教材的注释更为精确。可一个学生却给我罗列出很多例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张飞、赵云身高都是八尺,而反面人物却没有一个用八尺来描写,如曹操“身长七尺”,董卓“胖大”,吕布“长大”等等,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八尺”实际上是美化正面人物的一种艺术手法,而且往往有些夸张,所以新教材的注释过于精确,倒是容易误导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