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阐述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环境管理内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阐述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环境管理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基于生态文明为基础,然后充分的考虑生态文明、自然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调的发展与控制,使其能够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共融的状态。通过将生态文明作为事情审视的视角,在进行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他的内涵可以分为价值内涵、技术内涵等几方面。做好环境管理的内涵分析,有助于调整城乡发展之间的生态文明结构,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切实的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管理;内涵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9-0312-01

引言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从自然生态环境中获取相应的资源与能源,所以,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人类在与生态环境之间往往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当代环境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有序的开展,直接对人类的发展、生存带来了影响。面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做好对生态环境的管理以及控制利用,建立一种节约型的发展社会,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证生态文明得到长久保存,促使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出现。

二、生态文明环境管理中的价值内涵

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发展生存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空间,面对里面众多的奇珍异宝,做好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助于促进人类的进步并满足当代人类的生活发展去求。但是,面对工业化、城市化等工作开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生态文明的管理中不断的出现了各种问题,所以,明确生态文明环境管理的价值内涵,有助于让人类意识到生态文明环境的重要性。

2.1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在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又承担着保护物质世界的义务,这主要是通过按照自然生态规律来优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人类文明形态,主要体现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建设方面,这同时也成为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以及社会建设的价值基础

2.2 环境管理工作的价值定位

2.2.1 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能作为自然的主宰

生态文明主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极力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以及极端的生态主义,注重人是再价值的中心,但是不能作为自然的主宰。人类的进步发展应该切实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唯有按照这一生态价值规律。社会的发展才能真正走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2.2.2 传承本土化的生态文明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传统。这一传统是和现今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一致的。在继承中华民族一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这也是推进我国环境管理工作模式发展的源泉之一。

2.2.3 将生态建设、环境治理以及消除贫困三者有机结合

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环境治理是与消除贫困完全一致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关键,一方面需要我们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从而保证经济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现实成果,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建设“两型社会”新型工业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途径来开展。在城乡一体化的模式下发展生态建设以及实施生态工程,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最大化消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向着农村地区转嫁的情况,从而使生态文明成果惠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定将会充分惠及到全体人民当中。

三、环境管理的经济内涵

在进行生态文明环境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承认,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与生态文明环境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面对当代人类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随处都可以看见生态文明的身影。所以,为了能够做好生态文明的管理工作,完善经济的发展,针对环境管理的经济内涵进行研究分析,落实相关的科学发展策略,才是发展过程中的重点。

3.1 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五个统筹”,进而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到了实处,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高效节能化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3.2 集中体现生态文明的环境管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着更好更快方向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以及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着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不仅是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也是我国环境管理的总体目标。

3.3 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环境管理迅速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体现生态文明的环境管理,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立足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两型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实施既具有高新科技内涵又紧密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点的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是全面建立“两型社会”的基础从辩证的角度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要求在思考经济问题时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而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与规划时,要重视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的环境管理应围绕经济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环境服务的需求与收入的关系和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政策与规制三大主题,最大程度地缩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随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环境状况恶化的周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环境管理中的技术内涵

在进行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当代社会往往会以生态文明为基础,进行现代环境的管理以及控制。为了能够有效的对环境进行控制,做好城乡发展的有效结合,解决在环境管理中出现的漏洞以及不足,完善环境管理的技术,优化环境管理的技术内涵,明确环境管理的技术内涵含义,阐述、阐明城乡关系、产业生态关系等就成为了技术内涵的重点内容。

4.1 城乡生态关系

在三大产业的生态关系中,不但要城市实现新型城市化道路,消除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情况。在城乡结合部,应实施生态资源保护,发展生态化技术,理顺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状况。从开创良好的生态局面。

4.2 产业生态关系

在环境管理中,应全面发挥区域以及资源优势,理顺各产业之间的生态关系,通过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压力。

推动产业系统的良性循环

4.3 上下游地区间的生态关系

这一生态关系是指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平方向生态链。在环境管理中,以生态工程带动生态市、生态县、生态镇以及生态村建设,特别是对于环境管理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要着重控制农田面源以及养殖业的污染,最大化降低流域内的水污染情况。

五、结语

人类在发展、生活的过程中,正在不断的适应着生态环境的变化,然后基于自身对生态环境的认知以及理解,建立生态文明。面对人类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现状与趋势,在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合理的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做好环境的管理工作,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必然能够提升对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环境管理内涵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伍建颐.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管理的实质研究 科技与创新,2014(12).

[2] 梅宏.生态损害: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法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 法学论坛.2007(1).

[3] 向科.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对环境管理的实质的理解 环境与生活,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