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身边的风景更亮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身边的风景更亮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专栏名片

《玉林儿女》是一档讲述百姓身边故事的系列电视节目,采取每周一个人物、每个故事三分钟的制作模式,每周二黄金时段在玉林电视台首播,并同步到“玉林先锋”微信公众号(ylwmxf)、腾讯视频,同步在全市远教广场、玉林远教平台和玉林党建网滚动播出。节目开办一年多来,已播出65期。

也许因为向往远方的风景,人们经常会忽略身边的故事;而当我们把目光拉回到身边,却经常会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惊喜。广西玉林市远程办用一档叫作《玉林儿女》的纪实性党建影视节目,拉回了人们的目光,将光环还给了那些发生在玉林人身边的动人故事,让人们蓦然发现,原来他们的身边如此美丽。

讲好身边的故事

《玉林儿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力求讲好百姓身边故事,坚持取材制作视角平民化、节目表现形式故事化,于无声处听惊雷。

“高大全”转向“短平快”,制作微纪录片。针对传统远教教材遭遇的尴尬局面,玉林市创新制作思维,将制作重点向短、微纪录片转移,一方面适应新媒体发展形势,一方面也适应了嬗变中的观众审美取向。“发挥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玉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覃天卫坦言:“《玉林儿女》是我们思索的成果,也是我们面对新形势的一次探索。”在新思维影响下,《玉林儿女》系列节目成为玉林市微纪录片制作的标准化样板,带动玉林市各县区在2015年全年完成了近百部党教电视作品的创作。

平民视角展现凡人善举,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自己的身体充当保护垫挽救群众生命的杨科璋,做好事“上了瘾”的老党员庞一文,与环卫工人一起扫地八年的乡镇干部黎军善……随着一个个玉林人民的好儿女通过节目走进百姓生活,这些生活在群众身边的普通人成了玉林市干部群众热议的焦点、争相学习的榜样。“讲的都是我们普通百姓的故事。他们的事迹平凡中体现非凡、细微中体现伟大、点滴中体现崇高。他们传递了人间真善美、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容县容西镇选调生黄泽动情地给了《玉林儿女》系列节目一连串的“赞”。

反映现实,再现真实,以真情打动人。《玉林儿女》的宗旨是以“微纪录”唱响主旋律,在反映节目内容时不夸大事实、不盲目拔高,而是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反映生活中的人物,还原人物真实的心声,从而引导人们见贤思齐。 容县容州镇木井村青年涂湘炎从玉林师范学院毕业后,和三位同学扎根农村、艰苦创业。容县远程办记录了这一过程,将三个年轻人的故事浓缩成“三分钟神话”,引起了很多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年轻人的共鸣。“这种青春的力量和向上的精神,让我感动。”青年教师刘善征表示他从三个年轻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2015年以来,已经有60多部“玉林造”微纪录片面向社会播出,观看人数已达到150多万人次,反馈信息1300余条。

身边的故事点亮生活

玉林市远程办针对传统传播方式覆盖能力弱化的现实,结合新媒体方兴未艾的发展形势,以全渠道思维推广节目,让《玉林儿女》上电视、上手机、上广场,力争全面覆盖,达成节目社会效益最大化。

上电视,占领传播渠道制高点。玉林市远程办依托远程教育“三上活动”,与全市市县两级电视台密切合作,在每周二黄金时段进行节目首播,并在其他频道、其他时段进行五次重播。电视节目覆盖面大,极大地扩展了《玉林儿女》的影响力,每周二定时收看《玉林儿女》已成为很多基层党员干部的习惯。今年2月2日,农历春节前,反映陆川县陆透水库管理所所长何荣祥25年以水库为家的事迹播出后,很多人都通过微信向何荣祥送来了祝福。有位观众在微信上说:“老何,今年一定要回家过年啊!”

上手机,打破传统传播渠道局限。玉林市远程办利用新媒体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利于群众自主收看收藏、互动性强等优势,将《玉林儿女》上传微信平台,进一步扩展了节目覆盖面。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党员说:“我很喜欢看《玉林儿女》,可是工作太忙没时间看电视。不过这个节目在‘玉林先锋’微信平台上也能看到,节目组做得真周到。”还有党员说:“我更喜欢在微信上看《玉林儿女》,看完还能转发分享、点赞留言。”显然,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玉林儿女》增色不少。

上广场,引领积极向上的广场文化。近年来,玉林市加强远程教育广场建设,分布于全市各县(市、区)的远教广场也成了《玉林儿女》展现风采的天然舞台。玉林市制定了完善的广场播出制度,将《玉林儿女》列入广场节目单滚动播出,让节目走向室外媒体,进一步走近群众。今年2月23日,兴业县石南镇的党员何方无意间在远教广场看到介绍石南镇走出来的农民作家何每的微纪录片,很惊讶地说:“原来我们镇上还有这么了不起的人啊!”

全渠道、全方位的传播方式使《玉林儿女》节目迅速在群众中扎根,也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去发现身边的风景。2015年,全市群众向远程办提供了200多条本土故事线索。

身边的故事无尾声

为使《玉林儿女》成为一档可长期持续发挥作用的党建精品节目,玉林市远程办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灵活的资源整合机制,加强制片队伍建设,不断摸索节目制作长效机制。

建设能吃苦、会战斗的制片队伍。玉林市远程办挖掘长期以来形成的制片潜力,不断配强各县(市、区)制片队伍和制片设备,分解《玉林儿女》的制作压力。为了增强制片能力,玉林市远程办还定期选派基层制片人员参加自治区和各地举办的制片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据陆川县远程办副主任江国君介绍,为了做好《玉林儿女》制片工作,2015年,陆川县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又专门购置了新编辑机和高清摄像机。一年多来,陆川县制作了多部微纪录片,其中《何荣祥:在600米大坝上看25年风景》《丘小康:不停歇的管道医生》等作品获得了普遍好评。

整合制片资源,打好攻坚战。玉林市强化市县合作机制,开展联合制作。每通过一个选题,县级远程办送审,市级远程办做调查评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联合制片或远程指导。有的片子市县合拍、集体攻关,有的片子县级自制、集体会审,有效解决了“单兵作战”能力不足、“小成本”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时,还广邀设备先进、技术过硬的影视制作公司参与进来,进一步充实制作力量。

形成节目制作标准化。玉林市远程办除了自主摄制外,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作品。为保证节目风格统一、水平达标,他们制定了“三段式结构、五个一内容”的摄制标准。“三段式”即:30秒交代人物和背景,120秒讲一个故事,30秒提升主题。“五个一”则是:讲述一个人物、一个故事,突出一组数据、一个主题,用一句个性化话言点题。这种标准化制作提高了节目制作效率,也使更多专业团队和社会力量得以参与到节目制作中来。

何需寻他千百度?已在灯火阑珊处。《玉林儿女》以平民化视角传播正能量,讲出了玉林故事,讲好了玉林人的故事。在2015年万峰林国际电影节上,玉林市选送的《牛人再造一座真武阁》等三部微纪录影视作品喜获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