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员工转岗培训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次培训重点突出态度、知识和技能,这三者的关系尤如一架天平,态度是“支点”,知识是“砝码”,技能则是“物件”,三者缺一,天平就失去了功能。所以,要实现企业员工转岗培训目标,就要通过三个课堂抓好三个重点。
1.开设思想教育课堂,让员工端正态度
此次参训学员成分复杂,从工作性质上看,有来自生产一线、偏远队(站)的工人,也有来自机关科室、后勤辅助单位的管理人员;从年龄上看,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也有工作30多年的老员工;从学识层面上看,有高级工程师,也有初级工人;从身份上看,有无固定期全民职工,也有劳务派遣人员,学员年龄、身份、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员工思想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老员工学不进,年龄偏大,不愿意开动脑筋;技术干部不想学,自认为有学识有经验,不愿意涉足新领域;有家室的员工更有抵触情绪,不愿意离开基地,离开家庭。鉴于此,培训班开班第一课就是过思想关,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给学员讲局(油田)情,讲厂情,讲拓展外部市场对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性,讲清洁能源的前景,让员工能正确对待转岗,用积极的态度参加培训。
2.开设专业理论课堂,让员工掌握知识
在组织学习时,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分析转岗员工,掌握培训进度。对受训员工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素质能力等状况要了然于心,以便合理安排班级,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避免出现良莠不齐的员工一起培训,导致部分员工被迫“陪读”的现象,确保同一批次的学员在学习上能齐步走。二是配强师资力量,保证教学水平。培训老师兼具“培训管理者、教学实施者、改变创造者”三种角色,所以选择老师的基本要求是“六有”,即有热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有控制能力,有授课能力,有运用现代培训技术的能力。本次培训任教老师都是从LNG和采油厂技术部门抽调,他们有工作经验也有教学经历。在教学过程中,分阶段明确教学目标,持续开展课程调查,师生共同探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设现场实习课堂,让员工运用技能
实际操作培训中,严格遵循“分岗位指导,重能力培训”的原则,根据学员学历、年龄和原岗位情况,对培训员工进行新的岗位定位,按中控、主操、辅操、电工、仪表、充装、化验等岗位定向确定师傅,并跟班学习。实习中要求学员做到“三个必备”(劳保、操作指南、笔记本),“三个必会”(设备性能,设备操作,故障判断),让员工尽快熟悉生产装置和工艺流程,实现从“门外汉”到“业内人”的角色转变。
二、积极推进培训延伸是提高企业员工转岗培训质量的手段
培训延伸是指员工完成岗前培训后,继续开展的新岗位培训。因受学习时间和实习场所限制,员工很难在岗前培训中实现从“新手”到“老手”的转化,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继续开展在岗培训,让员工边工作边提高。做好培训延伸服务,必须搭建好三个平台。
1.技能竞赛平台
技能竞赛是提高员工技能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让员工在竞赛中得到激励,在竞赛中增长技能。本次企业员工转岗培训延伸服务中,开展了包括技术比武、现场教学、拜师学艺等多项活动。还围绕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开展专项竞赛,要求员工“一跟二清三明白”,即跟紧安装调试人员贴身学习;清楚安装方法、清楚工作原理;明白安全事项、明白操作规程、明白操作步骤,促使员工尽快熟悉生产流程。每项竞赛结束后,都要检验竞赛效果,奖优罚劣,从而激发了员工自觉学习的热情。
2.学习交流平台
把学习交流活动始终贯穿于生产管理全过程,在转岗员工正式到岗后,充分利用倒班间隙开办夜校,对学员进行岗位轮训。一方面邀请专业人员授课,学习新知识;一方面让学员主动找差距查不足,补齐“短板”。还以装置试车为契机,将培训与生产有机结合。比如,针对试车时机组出现密封不严的问题,举办了干气密封与机械密封知识讲座,聘请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现场讲解设备工作原理和故障处理技术,在学习中排障,在排障中学习。还组织技术骨干到科研院所参观考察,学习各类现代化仪器设备的相关知识,增加技术储备。
3.制度管理平台
为让员工在工作中每一个操作都符合要求,专门组织专家编制了“工艺卡片”和“操作卡片”,“双卡”既是岗位操作指导书,也是行为规范。“工艺卡片”上,设备处理能力、主要工艺参数、动力供应指标、环保监测等数据清晰明了,员工一看就能对设备功能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操作卡片”,从启动准备、开车检查到运行状态确认,有清晰的操作步骤,有详尽的注意事项。使操作人员工作有标准,管理人员管理有依据。江汉采油厂的转岗培训实践表明:实施大规模集中企业员工转岗培训,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切合实际的教学重点,积极主动的延伸服务。一个团队大规模易岗,不仅是企业技能的进步,更是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好大规模集中转岗培训工作是一个大课题,江汉采油厂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值得研究的情况还很多,需要更多的实践去解决新的问题。
作者:余文英 单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