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差点教育”动班级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差点教育”动班级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阶段我国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普遍现状是:不讲差异,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重视因材施教,什么都搞一刀切。老师们也深受“分数、分数、还是分数”的困扰,没有精力去关注个别学生的自身情况,去站在学生和家庭的角度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学生也渐渐地觉得自己样样不如人,老师不重视,学习也不好,没有前途和出路,继而自暴自弃。

接触到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黄宝国老师提出的“差点教育”理论后,作为一名担任班主任十余年的教师,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教育之路”和学生的“成长之路”。

“差点教育”,就是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得以自主的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它从根本上要求教育者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了解并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树立向上的信心,真正启动自我发展的动力和热情,从而发掘出自己的最大潜力。它也正契合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基于这一认识,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差点教育”系列活动。

一、为有“罕见”特长的学生举行全校作品展览

李同学是一个内向的男孩,刚入学时成绩中等,上课听讲也比较认真,作业也能及时完成。一个学期后,可能因为太默默无闻,缺乏老师同学的关注,学习开始松懈,上课听讲走神,偶尔完不成作业,成绩下滑严重。但他有一个不同他人的爱好---剪纸。看着一把小小的剪刀在一个长相粗壮的男孩手中翻飞,一张彩色的纸片眨眼间就变成了一只惟妙惟肖的小动物、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寿星、一副清新秀丽的风景画,不能不让人啧啧称奇。

抓住他这一过人之处,我先与家长交流想为孩子作品做展览的设想,得到家长的支持,再动员孩子构思作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制作出三个系列40多件精美的剪纸作品。最后,我找学校领导说明活动设想,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学校专门开辟出两个大版面的宣传栏张贴李同学的剪纸作品,全校师生也都在课余时间去欣赏他的剪纸艺术。在老师和同学们赞叹声中,我看到了李同学自信的笑容和挺直的脊背,那一刻,我知道,他找到了自己。

后来的日子如我所愿,他再也不用老师、家长监督,学习自觉、努力,成绩一路上升。还多次参加区、市手工创作大赛,屡屡得奖。

这次活动,不仅帮助他唤起了学习上的信心,也给班级“差点教育”系列活动开了幕、造了势,让每个学生都把眼光投到自己身上,找自身优点,树立“我与众不同,我很重要”的自信心。

二、为成绩优异的学生构建展示的舞台――兴趣小组

每个班里总有一些学生只知道埋头苦学,成绩优异,但没有其他的爱好和特长,一到艺术节、体育节就傻眼了,看到得奖的同学兴高采烈的样子,自己也有些灰溜溜的感觉。如何发挥这些学生的优势,保持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带动班级成绩的整体提高,是每个班主任煞费苦心的事情。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在“人类所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李希贵老师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提到“一个人认为自己重要的背后,其实是他心灵深处沉甸甸的责任意识!”要发挥这些学生的优势,保持他们的自信心,就得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班级中“很重要”!

抓住重要性和责任做文章,向来是做班主任的老师们的长处。我找到班里成绩好的学生,告诉他们我的设想:8门文化课,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成立兴趣小组,自任组长,负责向任课教师传递同学们的反馈信息,研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帮助任课教师给同学们释疑。

短暂的静默之后就是每一张稚嫩的小脸上的兴奋和激动,那是一种被认可、被信任的流露。群情激昂中很快分出了8个兴趣小组,随后各小组成员各就各位,开始执行自己的职责。早自习、午自习、课间、下午放学时间,都成为各个兴趣小组给同学们解决疑难问题的“黄金时间”。

在各兴趣小组你追我赶的竞争中,他们都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班级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各科成绩也大幅度提高。

三、为班级后进生开辟“绿色通道”

管理班级的后进生是让每一个做班主任的老师最头疼的事情。如何让班级后进生在班级中最大限度地发展自我,有所进步,也是我一直冥思苦想,力求解决的问题。

因为成绩不好,经常犯错误,后进生总是会遭受班级同学和老师的白眼。我想,他们首先需要的是理解、尊重和认同。十几岁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尤其是来自师长的肯定,他会觉得自己很重要,会对一切充满信心,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开始。

张同学的入学成绩三门课合起来不到90分,数学还是个位数。但人长得人高马大,酷爱体育,还是排球高手。在班级中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基础太差,实在听不懂的英语课开始睡觉,不会做题的数学课开始捣乱,弄得老师、同学都满腹怨言。

“差点教育”系列教育活动开始后,我马上想到了张同学的排球特长,我找到他,特批他成立一个排球训练队,自任队长,从班级中招募队员,制定训练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前提是课上力所能及地听讲,学会每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努力完成会写的作业。

“真的?”他不相信地看着我。

“真的”,我点点头,“只要你能做到我的前提要求,班里还可以用班费给你们购置一个训练用的排球”。

“老师,您太好了!我一定好好训练,也好好学习!”看着他熠熠闪光的双眼,我知道,我找准了他的兴奋点,他会有进步的。

接下来的日子,他井井有条地招募队员、制定训练计划,忠实地履行着自己作为队长和教练的职责,也信守了自己的承诺:尽最大努力学习。我的耳边少了怨言,眼里多了一个不怕吃苦,勇于承担责任的男子汉。

半年后,我帮他策划了一次级部排球友谊邀请赛,他所带的球队以所向披靡的气势勇夺桂冠。而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他的各科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回顾班级“差点教育”系列教育活动,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势利导,每个孩子就都会有进步和提高,未来,也都能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这也是每一个教育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我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选对了支点,我们撬动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而是影响了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