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AT故障测距技术查找高铁供电线路故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AT故障测距技术查找高铁供电线路故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京沪高铁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技术原理与应用、现场运行实例等方面指导牵引供电技术人员学习和应用AT故障测距装置、掌握AT故障测距技术,希望对京沪高铁牵引供电运行、检修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速铁路 AT供电 故障测距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在牵引供电方面有许多新设备、新技术得到应用,AT故障测距就是其中的一项。应用好AT故障测距装置,掌握AT故障测距技术,可为分析查找接触网线路故障提供可靠依据。

一、京沪高铁AT供电方式

(一)供电方式

京沪高铁某区段采用2×25kV 全并联AT供电方式,即同一方向的上、下行接触网由 1台断路器供电,且上、下行接触网在每个 AT 所都进行一次横向电连接,从而减少接触网单位长度阻抗,减少电压损失和增强供电能力,改善供电质量。

在全并联 AT供电方式下,牵引网线路变得更加复杂,线路故障更容易发生,因此,针对全并联 AT 供电方式,京沪高铁采用了单独的故障测距装置,在其发生故障后进行及时的故障查找和排除,以满足整个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

(二)典型主接线图

1、AT牵引变电所

牵引变压器采用三相V/X接线,由两组(四台)单相牵引变压器组成,正常时,一组投入运行,另一组备用。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低压侧,通过2×27.5kV断路器与2×27.5kV母线相连。

2、AT所

AT所上、下行接触网之间用断路器并联,正常运行时,断路器闭合,实现上下行并联供电,故障时断路器跳闸上下行断开。在两台断路器内侧还设有两台自耦变压器,每台自耦变压器通过双极断路器接于进线上,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3、AT分区所

AT分区所每个供电臂的上、下行接触网之间用断路器并联,正常运行时,断路器闭合,实现供电臂上下行并联供电,故障时断路器跳闸上下行断开。两个供电臂之间设带有电动隔离开关的跨条,实现越区供电。在每个供电臂的两台断路器内侧还设有两台自耦变压器,每台自耦变压器通过双极断路器接于进线上,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二、常用故障测距原理介绍

(一)AT吸上电流比原理

假设AT为理想变压器、钢轨对地全绝缘,且沿线路阻抗参数均匀分布,则当故障发生在第k至第k+1个AT之间时,有:

式中,lk---第k个AT所距变电所的距离(km);

lat(k),lat(k+1) ---第k个和第k+1个AT中性点吸上电流(A);

D---第k至k+1个AT间距(km)。

式中称为吸上电流比,简称Q值。

AT吸上电流比存在缺陷,如装置一次投资高、原理适用性较差、装置可靠性低。

(二)上下行电流比原理

当AT所上下行不并联,分区所并联,无论是T、F、TF故障,均可采用上下行电流比测距原理,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1,I2---故障及非故障方向供电臂电流;

D0,D1变电所距AT所距离、AT所距分区所距离。

(三)横联线电流比原理

横联线电流比原理和AT吸上电流比原理类似,要获取3个处所的横联线电流,找到最大的两个,确认故障的AT段,按下面公式计算:

其中,---为各处所的横联线电流模值。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全并联供电方式下,单线方式无法获取横联线电流。

(四)电抗法原理

牵引网短路时存在一定的过渡电阻,所以利用电抗和距离关系进行故障定位。

由于供电臂上区间和站场的的单位阻抗不同,需分段线性整定,站场的单位电抗一般按区间电抗的1/3整定。

三、全并联AT供电方式故障测距系统

上面讲述的AT吸上电流比、上下行电流比、横联线电流比、电抗距离法等故障测距原理适用于不同的供电方式,测距原理也各有优缺点,京沪高铁(北京段)的AT故障测距系统综合了上述各种原理和其他多种原理,在不同的供电方式下自动使用相应的方法。

京沪高铁(北京段)AT供电方式的故障测距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自动判断故障前时刻故障区间的供电方式,根据不同的供电方式采用相应的故障测距原理进行测距(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看到的有AT吸上电流比法和电抗距离法)。

2)提供详细的故障测距报告,更方便检修人员查找故障。在故障报告中,不仅有故障距离,还有故障类型(T、F、TF)和故障方向(上行、下行)。

四、故障测距数据修正

(一)Q-L表修正。

Q-L表

段点 0 1 2 3 4

L0 0.00 3.00 6.00 9.00 12.00

Q0 0.15 0.33 0.50 0.67 0.85

L1 0.00 4.00 8.00 12.00 15.00

Q1 0.10 0.30 0.50 0.70 0.90

1、单个故障点修正:

每次发生永久或确定地点的故障时,记录下故障Q值和故障点距离。例如对于一次确认的故障点,参数为,。则将结果在上表修正,以后逐渐根据每次故障修正。

2、整个AT段修正

在一个AT段,当发生两个较远(超过AT段长度的一半)的故障时,对整个AT段的Q-L表修正。两次故障,参数为,和,。

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有,得到对应本AT段0.00km处的,同理可得,最后根据首尾两个点将本AT段其他3个点计算出来。

(二)X-L表修正

统计实际故障点和测量电抗,修正方法和前述的QL表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定值整定的时候,要考虑供电线的分段距离表;分别整定T、F、TF型电抗距离表。

(三)京沪高铁调试阶段通过短路实验对故障测距数据修正

1、现场短路实验情况

短路实验总计3次,在K49+482处总计做两次,第一次为下行T线永久性故障,第二次为上行F线永久性故障,在K37+194处做一次短路实验,为下行T线永久性故障。

2、短路实验数据

故标装置并未直接给出吸上电流比测距结果,计算短路点数据是根据故障测距报告中的吸上电流计算得出。由于第一次短路时,AT所由于电流接线问题未采集到该所吸上电流,所以第一次短路无法计算测距结果。

3、故标数据校正

1)单位电抗校正

根据第一次短路实验得到变电所到短路点电抗为5.72Ω,实际距离为21.429km;根据第三次短路实验得到变电所到短路点的电抗为2.31Ω,实际距离为9.141km。可以计算得出:第一AT段的T线单位电抗为0.253Ω/km,第二AT段的T线单位电抗为0.285Ω/km。

2)吸上电流比Q值校正

第二次故障吸上电流比Q值为:

=3648/(3648+2059)=0.64

对应L值为:49.482-40.251=9.231km

将计算出的(Q,L)插入原Q-L表中。

同理,将第三次短路时计算出的Q=0.55,L=9.141插入原Q-L表中。

以上为开通前短路实验时对故障测距数据进行的调试,在正式运行中,需要不断根据实际短路后的数据进行修正,京沪高铁找到故障点的最进两次跳闸分别与故障测距指示值相差17米和1米,说明经过修正的数据已经使得测距指示值达到了很高的准确度。

五、现场实例

(一)故障测距报告阅读

AT故障测距装置报告主要看变电所测距报告,AT所、分区所的报告仅供参考并配合保护装置报告进行分析。故障发生后,当通道通畅的时候,AT所、分区所才会出故障报告,记录本所参数,当做故障测距试验的时候,AT所、分区所不出故障报告。

(二)故障报告实例(略)

本文介绍了京沪高铁(北京段)AT供电方式的故障测距系统,这套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存在“数据接收失败”,是指变电所故障测距装置接收AT所数据失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会同厂家作出了相应修改,数据接收失败后将会在通道畅通的时候再次接收数据,并生成报告。

2、只给出了AT测距法的报告,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电抗测距法的报告作为参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会同厂家对软件作出了相应修改,在报告中同时生成AT测距法和电抗测距法的报告。

3、故障报告给出了实际公里标,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给出相对公里数的报告作为参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已经会同厂家对软件作出了相应修改,在报告中同时生成实际公里标和相对公里数的报告。

结束语

在今后的京沪高铁牵引变电运行、检修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故障测距装置和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深入应用故障测距装置和技术,为分析和查找京沪高铁牵引供电线路故障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