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导学案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导学案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需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来制订,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

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获得自主发展。导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的产物,它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获得自主发展的机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学案也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教师既不是目中无人的讲解者,也不是冷眼旁观的参观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中的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

导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具体化,确实给我们的课改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县从去年开始实行小班化教育,这个学期又全面铺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探讨,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我所在的学校是教育局选定的开展小班化教学比较早的几个学校之一,因此从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就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导学案进行小班化教学了。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应用,我对导学案有些话不得不说,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一、不能让琅琅读书声在课堂中消失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项目里面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理解了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朗诵有一种渲染情境的魅力,朗诵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但是运用导学案教学后,我们上课忙着讨论、发言,我们已将朗读这一语文最基本的手段和目的给遗忘了。课堂上不再有琅琅书声,课文仅仅作为文字被印刷在纸质上,我们不再通过朗读来感染自己,师生也不再通过朗读来达到情感的共鸣,我们的课堂少了一些韵律。

比如在教学《雷电颂》这样富有激情的课文时,不读是无法体会到人物内心那种澎湃的思想感情,也就无从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不能实现真正的走进文本。古文与诗歌的教学也是一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理解语意,培养语感,体会韵律美,在琅琅书声中得到熏陶,感知语文的大美。

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朗读视频或者录音,领略朗读的魅力,并进行模仿。比如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新年诗歌会》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来源,央视的名嘴轮番登场,朗诵的都是一些名家名篇,对学生的影响相当大。教学《雪》时我就用了徐俐和朱军的朗诵版本,效果出奇的好。

二、无“导”等于误导

新课标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激情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教师将导学案分配下去,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读懂课文,完成教师的任务,语文课堂多了学生的讨论、讲评和分析,多了练习和笔记。

这一模式确实注重了学生的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也往往缺失了,教师成了导学案的设计者、课堂纪律的维护者,而没有成为学生语文课堂上的引领者。

我们在向兄弟学校取经时也发现了这样的状况,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分析导学案上的题目,教师充其量就是在答案无法统一时站出来一锤定音。课堂简化成:做题—讨论—分析—统一答案。教师的导根本没有体现出来。何为导?导就是指给学生一条路,让他们自己去探寻;给学生一张网,让他们自己去捕鱼;给学生一张弓,让他们自己去打猎。导是方法,是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是新课堂模式的精华所在。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怎么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要明确指出如何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没有导,新模式就是题海战术,就是简单的试卷分析。

三、导学案的设计简单化,使用机械化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往往过于简单化,不讨论、不思考、不集体备课,随便找几个题目就凑成了一个导学案;或从网上直接下载,交给学校一印就算了事。而同一年级的老师从主备老师那里拿到导学案后就直接使用,这样的导学案还可以年年用。更有甚者相同的导学案还会出现在兄弟学校老师的课堂上。对老师来说这样做确实是省了不少事,只要花很少的力气就能完成任务,但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来说却是相当不利的。教师千万不能为图一时省事而在设计导学案时简单化,在使用导学案时机械化,否则最终将害人害己。

导学案的设计是新模式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有借鉴、有参考,但更要有自己的思想。在设计时还应当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环境,就算是借鉴参考也应适当地加以修改,让它适应自己所在的土壤,能让它生根发芽。脱离实际而一味地生搬硬套确实要不得。

设计导学案时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要查找资料,要吸取同行的精华,要投射进自己的思考,要听取同校老师的意见,更要注意学生对导学案的反馈,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与策略,让导学案真正成为导与学之间的桥梁。

四、一个导学案一个落脚点

导学案使用起来很费时可能也是很多老师的同感。有些老师就经常抱怨课老是上不下去,影响了教学进度。产生这一问题中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因为在设计导学案时不愿意“舍”。

很多老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求全求多,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其实我们的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只要在每个导学案中选好一个知识点,并把这一个知识点好好落实下去,假以时日,学生就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正所谓有舍才会有得。集中精力,攻其一点,才能使教学效率最大化。如何选择一个落脚点,选择什么样的落脚点,我们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而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来决定,使我们的导学案更有个性,更能体现教师的“导”。

导学案是一种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从出现到成熟总是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甚至难免会走弯路,我作为一个比广大同行先走小步的小兵总结了一点小小的经验,供大家参考,希望在这条改革之路上我们都能走得踏实,清醒而又坚定。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郑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