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漳河镇柑橘合作社引领橘农闯市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漳河镇柑橘合作社引领橘农闯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年11月15日初冬时节,柑橘正红。笔者在湖北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绿盛、漳发柑橘专业合作社打蜡生产车间看到,前来合作社购买柑橘的外地客商源源不断。漳发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章荣介绍说,合作社平均每天有5万多千克柑橘销往沈阳、天津、太原、西安等城市。

去年是柑橘种植小年,和往年这个时节平均每天30万~35万千克的销量相比,合作社生意无疑冷清了许多。但“物以稀为贵”,销售价格却比往年相比有所上升。

柑橘“销售难”引发橘农“抱团”闯市场

近几年来,漳河镇把柑橘种植作为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出现了“连片开发,规模推进”的发展趋势,每年以333.3公顷的速度推进,形成了50公里长的环库柑橘经济带,柑橘专业村达16个,成为湖北省最大的优质柑橘生产基地之一。2008年,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到4133.3公顷,其中挂果近2666.7公顷;年产量6万多吨,产值5600多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带动全镇农民人均增收500多元。据统计,去年漳河镇柑橘总产量5万多吨,到11月中旬,通过两个柑橘专业合作社已外销3.5万吨,占总产量的2/3。

漳河镇柑橘产业发展能有这样的喜人景象,是与当地柑橘专业合作社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

产业发展之初,由于没有注重与市场对接,农民刚刚尝到一点甜头,就遇到“销售难”问题。1999~2002年,当地柑橘连获大丰收,可是,收购价只有每千克0.4元,而且收购者寥寥无几,橘农们一下傻了眼。怎么办?他们习惯性地去找政府,政府部门在媒体上做广告宣传,不顶用;派人四处联系,才知道各地市场也橘满为患。农民眼睁睁看着柑橘烂在园里,明白了丰产不等于丰收。“市场经济”为橘农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一搏。不甘失败的迎接村村民李章荣和苏院村村民邵安平、刘其友等一批柑橘种植大户带着乡亲们的企盼和政府的重托,踏上了外出考察柑橘销售之路。他们走遍了华北、东北、西北等柑橘销售市场。通过考察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国的柑橘供大于求,只是结构性过剩、季节性过剩、低水平过剩。他们了解到,在东北市场,柑橘进口货多,市场价达到每千克16元,而国产货是每千克2元左右。原因是什么?就漳河而言,一是没有品牌,优质柑橘待在深山无人识,产品不能变成商品;二是缺乏组织,生产经营分散;三是采收时间过于集中,产品加工跟不上,贮运措施落后,上市时间短;四是部分果园老化,品质下降,产量不稳,品种混杂,难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五是没有稳定的销售网络。

2003年2月,漳河镇柑橘产销协会应运而生。协会自筹资金20万元先后在苏院村、迎接村和陈井村修建了厂房和4条柑橘打蜡生产线,投资5万元印制了统一的柑橘包装箱;组织收购柑橘鲜果进行深加工,柑橘经清洗、分级、烘干、打蜡后大幅度提高了品位、畅销度和经济效益,每千克增值0.2~0.8元。2007年8月,经工商部门登记,漳发、绿盛两个柑橘专业合作社成立,开始以法人的身份参与贸易,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宽。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及成员产品销售和利益分配制度,优先收购社员产品,盈余按产量返利25%,按股金分红30%,20%留作风险基金,25%留作积累用于发展再生产。合作社成为柑橘生产或收购、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开辟了东北、华北等全国20多个柑橘销售市场。

现在合作社得到了橘农的认同,在短短的两年里,就有200多户橘农先后加入合作社。不仅解决了销售难题,更重要的是,农民认识了市场,树立了驾驭市场的信心。

合作社为橘农架起走向市场的金桥

合作社办起来了,要让库区柑橘与东北、华北市场有效对接,绝非易事。

品牌是基础。为适应市场发展,合作社申请注册了“荆漳园”、“漳河镇”柑橘商标,制定了柑橘果品采后处理程序、质量分级和包装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采摘、加工、分级和包装,最后统一品牌销售,极大地提高了漳河柑橘的品位、产销量和知名度。目前,漳河柑橘在北京、山西、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已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03年,漳河柑橘被确定为国家AA级绿色食品。

加工保鲜是关键。合作社制订了一整套先进工艺流程,将柑橘按大小、色泽、光度分类包装。过去柑橘在销售高峰期,价格只有0.9元/千克,经过打蜡保鲜,与销售旺季错开,价格可达到1.6~2元/千克。

市场是保障。合作社对社员柑橘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消除了社员的后顾之忧。为抢占市场,合作社建立了30多人的营销队伍,开辟了北京、天津、山西、河北、江苏等全国20多个省、市市场,并先后出口俄罗斯、朝鲜等国。

技术是核心。合作社聘请市、区农业局果树专家作为长期技术顾问,并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厅专家教授亲临基地现场讲授指导;仅今年就开展橘农培训近20次,培训周边橘农6500人次,发放《漳河柑橘》资料1万余份,组织橘农348人次赴宜陵、宜都、当阳等地学习精品果园技术;投资200多万元建立起柑橘无病害良种苗木繁育基地2公顷;发展精品标准化橘园200公顷;组织承接了柑橘良种引育、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设施栽培、生物防治、果品后处理等技术试验示范,通过科研示范,使柑橘品质发生了质的飞跃,优质果比重提高了10%,果品价格每千克增加了0.2元;同时,成立了修剪嫁接队、机动施药服务队,免费为社员进行柑橘修剪、新品种高接换优,进行统一生产服务;成立了柑橘生产技术指导组,聘请两位果树专家担任技术顾问,负责向社员推介新品种、传授新技术、解决生产难题,实行统一生产技术指导。■(湖北荆门市象山二路3号448000刘洋 陈治军汪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