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儿春季保健系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春季保健系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春季节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其特殊的气候特点,为各种不为我们肉眼所见的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同时也对我们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正直幼儿园陆续开学的阶段,同时又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为最大限度的减轻传染病对幼儿园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护理成为此时幼儿园中幼儿保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作为幼教工作人员而言,具备对传染病的基本认识,其目的虽不在诊断治疗上,但对帮助家长及早发现患病幼儿,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并将传染病对幼儿园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在这里我们简要的为大家介绍几种幼儿春季常见的传染病以及简要的护理常识。

流脑

病征:简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6岁以下幼儿患病率较高。其季节性明显,尤其是在每年3~4月,潜伏期多为2~3天,最长可达1周。其特点是发病急,突然发热,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瘀点及抽搐、颈部僵硬等异常症状。幼儿患病严重的会留下脑性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甚至会在数天内死亡。需要提醒的是,3岁以下的患儿除发热、呕吐以外,常常拒食,并伴有腹泻、睡眠不安、尖声喊叫,成人会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延误治疗。

护理: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内,饮食上要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对服用过磺胺药物患儿要多饮水。

流行性感冒

病征流行性感冒患儿从感染病毒到出现发病症状时间较短,其潜伏期一般多位数小时到2天。发病较突然,最先是幼儿浑身发冷,随后体温升高至摄氏39℃以上,此症状一般会持续3~5天,同时伴有头痛、身体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护理:成人护理时要注意多为幼儿补充水分、多让患儿休息;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发病前期以清淡为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幼儿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体温出现回升,并伴有咳嗽、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就有可能患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须立即就医。

小儿急疹

病征:又称婴儿玫瑰疹,经呼吸道感染,但传染性不强,多见2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春秋季为发病高峰。被传染以后4~8天,小儿突然高热,几小时内可达39~40℃,经3~5天忽然下降。此病的特点是一开始退热时即出现皮疹亦,皮疹为玫瑰色丘疹样,大多稀疏分明,先见于躯干,渐渐布及全身、手足、脸部较少,皮疹在24小时内出齐,1~2天内完全褪尽,不留色素,不脱屑。

护理:高热时可以给解热剂,若高热持续不退,患儿头部可用冷湿敷,并用退热剂。高热对发疹是必需的,因此不建议退热过低,应多喝水,多休息;幼儿患病期间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麻疹

病征: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经10~12天发病。其典型症状为,在3~5天内发热至38~39℃,怕光、流泪、流鼻涕、咳嗽等,与患感冒相似;经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麻疹粘膜斑,后按顺序发出疹子,一般先从耳后、前额、发际部开始,逐渐波及脸部。如果疹子顺利出齐后即开始消退,疹退处见麦麸状的细微脱屑,体温也随着下降,恢复正常。疹退后留有棕素沉着,1~2周后完全消失。一旦麻疹治愈,可获终身免疫。无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不必住院治疗,但在出疹的5天内传染力很强,必须严格隔离。患儿如果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有可能并发了肺炎,如果在出疹过程中患儿声音嘶哑,喝水即呛咳,这是并发喉炎的前兆,这些并发症都要及时就医。

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给患儿保暖:在发热出疹期间,多喝水,这样可以使皮疹易于发透,又利于体内毒素的清除;给予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特别要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发热有助于皮疹透发,所以出疹期高热不退可用小量的退热药,但体温不要降得太低,维持在38℃左右;在恢复期要少吃油腻的食品外,每天可用温开水将毛巾浸湿擦净鼻和眼睛。

百日咳

病征: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可延至春末夏初,甚至高峰在6、7、8三个月份。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是传染源,从潜伏期到第6周都有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约2/3的病例是7岁以下小儿,尤以5岁以下者多。因婴幼儿从母体得到的特异性抗体极少,最为易感。发病期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深长的鸡鸣呼吸声(又称为鸡鸣尾声)或伴有呕吐。病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护理:在初咳期可用抗生素治疗,减轻症状,但在痉咳期则抗生素并不能缩短痉咳的病程。不要随便给宝宝服用止咳药,不祛痰而强行止咳是很危险的。喂奶时若发生阵咳,等阵咳过后再喂,防止窒息。

居室要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避免受凉;饮食上少吃多餐,选择易于消化吸收。患儿的衣服被子要常洗常换,必要时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流行性腮腺炎

病征:春季为发病高峰,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一般先见于一侧,大多在1~2天后对侧也肿大,部分患儿仅有颌下腺肿。多数一周内可痊愈,而且获得终身免疫。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护理:无并发症的宝宝无需就医,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若发现幼儿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痿糜、嗜睡,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需及时送医院诊治。

饮食上要注意多饮水,食用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要给宝宝吃酸性食物,用冷毛巾挤干水后轻轻地贴在肿胀的部位,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风疹

病征:风疹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患儿被传染后,隔10~21天才发病,开始有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在发热的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疹子。疹色往往在1天内,从面部开始很快布满全身,四肢较少。一般待疹子出齐就退热。疹子数没有明显脱屑,也不留色素沉着,通常体温不高,患儿精神较好。风疹发病较轻,全病程2~3天。得过风疹可持久免疫。

护理无需特殊治疗,在体温较高时需要卧床休息及多喝水。少数患者可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关节炎或心肌炎、脑炎及肝炎等,需及时送医。幼儿可吃稀饭或半流质饮食,如咽痛,可用温热盐水漱口,发高热而伴有头痛者可服解热剂。

猩红热

病征猩红热是高发于冬末春初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2~10岁幼儿的发病率为最高。一般分为三类,即轻型、中毒形和脓毒,其特点分别是,轻型:体温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现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红热;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惊厥、昏迷、呕吐、烦躁不安,有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点。脓毒型:此类患儿极为少见,其症状较中毒形重,患儿有高热、烦躁不安,咽峡炎加重等症状。

护理:室内应注意阳光充足和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患病幼儿要注意卧床休息,食用流质软食,多喝水,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饭后漱口;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注意不要让幼儿抓破皮肤,皮肤搔痒时可涂抹药水以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