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和谐警民关系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推动公安机关发展的基础,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点。警民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生态系统的特征。基于此,本文以生态学理论出发简要分析了影响警民和谐关系的不良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关键词:生态学;和谐;警民关系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影响警民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必须找准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从这些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加以改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理论,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和作用的科学。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平共处的和谐状态[1],只有整个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社会中的个体才能稳定发展。警民关系也可以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警察与民众是最主要的主体要素,还有媒体等参与主体,这些主体不断与外部环境发生着互动作用。因此本文尝试以生态学理论的视角解读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二、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因素
(一)民警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民警素质的高低对社会治安起到直接作用,且会直接影响着和谐关系的建立。部分民警缺乏公仆心和责任感,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服务意识相对薄弱;还有部分民警工作作风较差,办事效率较低,形成执法不公、不严、不规范的局面,严重损害了民警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警察的公信力也因此大大降低,最终出现警民关系差的局面。
(二)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存在不实报道
新闻媒体喜欢报道民警相关的讯息,个别媒体为了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报道与实际不相符的新闻,有时会丑化民警形象、扭曲民警思想、对不实的结果妄加判论、对公安机关的内部消息无限炒作,此种情况大大影响了民众对警察的正确判断,造成人民对警察的不信任和排斥,从而影响着警民关系的正常化、密切化。
(三)群众诉求与警察执法能力之间有差距
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警民关系,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的逐步提升,对警察的执法力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部分警察自身执法能力较弱,严重影响着民众对警察的看法和态度,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最终影响着警民的和谐关系。
(一)提升民警法律意识,切实提升执法质量
依照生态学理论的解释,公安民警作为参与主体,有个体主观能动性,政策法律作为外部环境要素,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公安机关在日常执法时必须依照一定的法律规范,同时需要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若政策法律做不到完善完整,必然会导致部分执法者在执行过程中偷钻法律漏洞。同时公安机关还应设法提升警察的整体素质和办事能力,推进公平执法、规范执法,杜绝徇私枉法的现象出现,从而提升民警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地位以及信服力,做到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和谐警民关系为目的[2]。
(二)正确引导新闻舆论,维护民警形象声誉
在警民关系生态系统中,新闻媒介作为一种参与主体发挥着自己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营造和谐的警民关系,必须努力引导新闻媒介,使其在系统中发挥良性促进作用。首先,媒体应大力宣传公安机关的职能和责任,积极宣传警察的正面新闻,使人民大众正确了解警察的职责和性质。其次,以多种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大力提升人民的法律意识,使人民群众做到知法守法,并能主动全面协助警察办案,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再次,做到警务报道的时效性,使人民真正了解警察的生活和具体工作,遏制歪曲事实、蛊惑人心的新闻出现。
(三)警民加强沟通交流,赢得群众信任支持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生态学理论可以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供理论支持,在警民关系生态系统中,警察和民众作为重要主体要素,只有他们互动正常、关系和谐,整个系统才能正常运转。因此两者必须保证关系的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目前,警察和人民之间存在较多的误会,因此两者之间通过多种方式多进行沟通交流是必要的,是两者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生存的基础,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前提[3]。
四、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构建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和谐警民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需要人民群众、公安机关以及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完成,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以及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邵祖峰,李玉琴.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和谐警民关系建构探析[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1):6-11.
[2]李兴林.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J].创新,2014,8(51):74-77.
[3]贺恒.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探析[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20(5):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