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教育专业基础课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教育专业基础课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基础课《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扣紧职业能力标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毕业生将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与对象特点,合理设计实施项目教学,以有效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对专业基础课渗透职业能力培养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教育;基础课程;儿童文学;项目教学;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零距离对接,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性与价值诉求。专业技能类课程在实现高职教育这一理念方面,操作性较强,容易落实到位。但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落实职业能力培养问题,则是一直困扰并激发高职教育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教小学语文的教师。所以,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以下简称语教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中,语文学科能力和语文教学能力是并重的。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开设《儿童文学》这门基础课,其设置意图是很明确的,就是让语教师范生在职前培养阶段重点研究与小学语文课文相关的童年期儿童文学作品及其教学,为后续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感性支撑。但《儿童文学》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采用讲授法,难以实现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因此,本文拟以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落实《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为指导思想,以“项目教学法”为操作策略,通过改革《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培养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一、开展“教、学、做”一体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分为“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五个方面。在本课程分体裁教学童年期儿童文学知识与理论时,引进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做”一体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具体步骤是:

1、项目准备

教师以现行《小学语文》课文为例,教学童年期儿童文学知识与理论,为学生自主完成作品分析任务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论与策略支持。

2、项目实施

学生以教师提供的现行《小学语文》课文为素材,分析作品并获得该体裁童年期儿童文学知识。

(1)分组。学生自由组合成5-6人的学习小组。

(2)计划。主要是分工和进程安排。分工是商定组长、记录员、小组学习成果“发言人”(轮流担任)和任务实施计划。

(3)实施。这个过程有三个环节:按任务分头准备;组长组织交流研讨,记录员做好记录;形成小组学习成果。

3、成果分享

分享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小组本次学习成果“发言人”本组学习成果并解答其他小组的提问,小组其他成员可以作必要补充或协助解答;二是分享小组学习过程的体验。

4、评价、反思与激励

分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小组的成果形成最终学习成果,在最终成果的形成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成果做简要评价。二是各小组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性发言。这个步骤其实也为下一次项目学习作准备。三是各组为其他组打分,各组得分折合计入组内各位学生课程学习平时成绩。

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人人参与活动,合作完成任务。虽然项目学习成果不一定很理想,但重要的是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取得丰富收获: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二是在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体验如何合理利用学习资源,编写学习成果交流方案。三是学习项目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操作策略;体验启发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四是学习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激励措施,体验积极评价给评价对象带来的愉悦体验。

二、开展课前课本剧表演活动

小学课堂教学语言和班队活动形式,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为此,《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把“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少先队活动”列为小学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在本课程教学中,引进项目教学法,设计实施每周一次课前20分钟课本剧表演项目,要求师范生模仿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行为特点,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藉此以渗透职业能力培养。具体操作步骤是:

1、制定计划

在本课程第一次课介绍课程学习要求时,指导建立学习小组,提出项目实施计划:各组预先自行准备,每周一个组表演,一学期每组表演两次,每次评定成绩,期末评比并折合计入课程学习平时成绩;教师给学生的表演全程录像,并把视频资料复制给学生,以资鼓励。

2、素材选取

从《儿童文学》教材例文、《儿童文学作品选》或《小学语文》课文中,任选一篇叙事性文章作为改编素材。

3、组织实施

教师给各学习小组编序;表演从第三周开始实施,每周一组,依次表演;学生可以选择在当周第一次课或第二次课表演(本课程每周四个课时,每次课两个课时)。

4、分享体验

表演结束,学习小组“发言人”用2-3分钟讲述项目准备过程和演出过程的切身体验。

5、评价与反思

用7-8分钟时间,各组对表演组课文理解、课本剧改编和表演效果进行简要评价并赋分,各组得分折合计入组内各位学生课程学习平时成绩;教师作简要点评。这个过程,也是对后续项目实施的指导过程。

通过课本剧表演项目训练,学生在课外准备和课前表演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得到切实的发展,学生在改编剧本与表演实践过程的想象与模仿中加深了对儿童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行为特点的体验,语教师范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言语能力和与儿童有效沟通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对《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三、开展儿童文学作品的“续写、改写、创作”项目训练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儿童文学作品“续、改、创”项目训练。目的是通过儿童文学写作项目训练,让语教师范生“蹲下来”,揣摩儿童观察事物和表情达意的特点,体验用“童眼”发现“童趣”、用“童心”感受“童乐”、用“童言”讲述“童事”,为理解、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和认识小学生认知规律提供丰厚的感性经验支撑。具体做法是:

1、在课程开课之初,教师布置项目训练任务;

2、一学期内,每个学生课外自主完成“续、改、创”儿童文学作品各一篇,其中,“续、改”训练项目要求以《小学语文》课文为素材;

3、各组在组内交流基础上,每类作品推荐一篇“代表作”,并做好自我点评准备;

4、教师指导班级在第5、10、15周分别举行阶段交流分享活动,各组交流“代表作”、分享写作体会,并进行互评赋分,各组得分折合计入组内各位学生课程学习平时成绩。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小学教师要“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经过儿童文学作品“续、改、创”项目训练,语教师范生用儿童视野观察儿童世界,用儿童语言叙述儿童故事,切身体验儿童的感知、观察、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体认儿童表情达意的语言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同年龄小学儿童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的认识。

在两年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本课程教学通过以《小学语文》课文为素材设计实施教师职业能力项目,通过让师范生“蹲下来”以儿童的假想身份在活动中体认小学儿童的认知、情感、言语、行为特点,师范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能力、认识小学儿童的心理行为能力和采用适合小学儿童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教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师范生始终在思考三个问题:当前的专业学习和将来的职业活动有什么关联?如果是儿童,他们会怎么看、怎么说、怎么做?如果是小学教师,我该怎么看、怎么说、怎么做?师范生带着这些问题参与课程学习活动,对高职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与认同和关注教师职业、认识教师职业与发展教师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实践证明,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只要围绕毕业生将从事职业的工作情境、工作内容、工作对象特点,结合课程实际,设计实施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是完全可以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有效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7期

[2]栾玖华:项目教学法在技能训练中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技术.2008年02期

[3]刘淑芬陆春妹: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改革中的实施步骤.职业技术.2008年07期

[4]叶鹏: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若干问题探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许长斌: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