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朴实含蓄 情真意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春夜别友人・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春夜别友人》创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当时年轻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洛阳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为他送行。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感慨莫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首联点题,凝练而含蓄地交代了夜晚与朋友饯别的场景。有过点蜡烛照明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烛灯在蜡油充足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冒出许多青烟的,只有在燃烧时间久了、灯芯过长而缺油才会如此,因此“银烛吐青烟”一个“吐”字暗示了这餐饭吃的之久,甚至可能彻夜未散,这也恰与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遥相呼应。“金樽对绮筵”则运用了倒装,这是古诗为了押韵、追求新奇效果或特意强调某个内容而常用的手法,典型的例子如杜甫《秋兴八首》中“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之句,乍看不知所云,要调整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才好理解。“金樽对绮筵”的正常语序或可改为“绮筵金樽对”,即华美丰盛的筵席上只听到金樽相互碰撞的声音,一切尽在杯酒之中,仿佛所有的话语都是多余的,朋友之间的那份豪爽、真挚与默契于此表露无遗。这两句表面上都没有写到人,细读之下,却又无处不在写人。
颔联由筵席转向对远行之路的想象,寓示着分别在即。其中的“琴瑟”一词在此与音乐无关,而是用典。《诗经・小雅・鹿鸣》中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后人据此借“琴瑟”指代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如三国曹植在《王仲宣诔》中说的“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即用此意。“离堂思琴瑟”,尚未远别便已开始怀念,可见情谊之真、之重。“别路绕山川”则以路途的迂远含蓄地表达对家乡、友人的留恋与不舍,以及从此以后天各一方的怅惘之情,后世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也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山水横阻,后会难期,与此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点明时间已经是清晨。明月当空,繁星满天,当此之时,与一二知己秉烛痛饮,畅话平生,莫逆于心,这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当树梢上的明月、天空中的银河随着东方渐亮而慢慢隐退,一个残酷的事实也越来越无法回避:离别的时刻真的要到了!
尾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以问句作结,去路漫漫,不知道何时还能像今夜这样良宵把酒,一叙契阔。这两句话既像是诗人临别之际的喃喃自语,又像是朋友拉着即将远行的诗人的手说的依依惜别之言,留给了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但不管怎样,寥寥十个字,早已将朋友分别时的不舍与怅惘,以及对再次相逢的殷切期待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陈子昂是唐诗发展史上开风气之先的一位诗人。在其之前,占据诗歌绝对统治地位的是描写宫廷生活的吟风弄月、无病的齐梁“宫体诗”,陈子昂用他的写作实践主张恢复“建安风骨”,观照生活,留意民生,关注时事,为诗歌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盛唐诗歌走向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韩愈在《荐士》一诗中所赞誉的:“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宋代刘克庄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平淡清雅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后村诗话》)《春夜别友人》便体现了陈子昂诗歌的这个特点。综观全诗,并没有多少技巧上的雕饰,也不故弄玄虚,语言清新朴素,但表现力极强,显得蕴藉而富于张力,仿佛句句都在写景、叙事,实则处处都在抒情,这种情感的抒发虽不十分直露而浓烈,却真挚而醇厚,颇耐咀嚼。仔细玩味,那离筵上、临别时的一幅幅画面跃然纸上,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也如同身受,读来令人感慨、感动、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