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户对农业生产风险的认知及投保意愿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户对农业生产风险的认知及投保意愿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虽然我国近些年保险事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切入到农村地区,但是广大农户农业生产风险认知投保意愿却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提升农户对农业生产的风险意识,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对于保护农民的财产安全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背景,通过分析当前农户对农业生产风险的认知和投保意愿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农业保险和相关支持政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产风险;投保意愿;农业保险

一、引言

21世纪初我国保监会就提出了发展农业保险,并将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分成了五种:第一,是和地方政府签订协议,通过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商业险。例如,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各地经营的农业保险。第二,就是在农业保险发展较好的地区设置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如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第三,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如黑龙江阳光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第四,由地方财政兜底的保险公司。第五,引入类似法国安盟保险这种具有提供先进技术支持以及管理经验的合资性保险公司等。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五种农业保险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和提升。但是对于普通的农产品的保险需求却相对有限,目前全国各地对于农业保险的建设更多体现在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方面。再加上不少农户对农业生产风险的认识不足,导致当前农户的投保意愿相对较低,这显然不利于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二、农户对农业生产风险的认识和投保意愿调查分析

(1)农户对农业生产风险的认知情况分析。为了更好地分析农户对农业生产风险的认知情况,通过收集了相关调查数据记录可以得知,很多农户对于因为自然灾害而导致农业绝收或者减产的风险,有超过60%的农户都采用了听天由命的方法,仅仅有28%的农户选择购买农业保险来应对,另外还有15%的农户选择自己会认真分析每年的自然灾害的可能发生,并提前做好一些相应的准备措施,另外还有部分农户会选择向相关农业部门寻求帮助。从这个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农户在面对自然灾害的风险时,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被动的,对于风险的认知程度还是处于低级水平,没有办法承担风险或者分散风险。而且农业风险本身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也就是说一旦出现农业灾害,往往会导致一片区域都会陷入困境,很难通过农户之间的相互帮扶来解决或者恢复生产,传统的农户风险应对方式成本很高。例如,部分用户通过自己的预测来提前应对,这种解决自然灾害风险基本上不可能,所以要想提升应对风险的主动性,通过现代保险的形式来解决,无疑是很好的转移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

(2)农户对投保意愿的调查情况分析。在调查农户对保险支付意愿时可以发现,有超过66%的农户听说过农业保险,也有不少农户购买过农业保险。例如,在黑龙江地区,就有28%的农户购买过大豆保险,因为在黑龙江,大豆是重要的农作物。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开展的农业保险形式主要还是成本保险,这种保险形式主要是将作物生产直接物化成本的投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计入保险金额。而直接物化成本则指的是扣除人工费用等成本的直接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农药、花费以及机械设备和其他投入的费用等。以黑龙江的阳光保险为例,对于大豆种植的保险金额就为每hm2需投保1800元到1950元之间,也就是正常收入的20%左右。有超过46%的农户认为当前农业保险所承担的年产值应该达到70%,这和20%的年产值显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从这点上来看,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财政农业补贴的方面下功夫。例如,进一步让补贴政策长期化,同时改善补贴方式,调整补贴结构。在调查农户愿意在哪里投保时,很多农户将自己的选票投给了政府部门,达到了43%,另外还有41%的农户认为专业的保险公司也比较合适,这说明从农户的投保意愿来看,还是更多地希望有政府主导,商业保险运作的方式。

三、促进农业保险降低农业风险的建议

从农业发展现状的来看,主粮生产对于国家的稳定无疑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近年来将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发展和保护的重要战略,对不同的主粮生产地。例如,大豆、小麦以及水稻等,一旦出现农业风险,就会对全国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单产波动水平会明显地高于全国的平均数。因此,在目前粮食播种面积逐年缩小,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到城市的背景下,保障粮食主产地的生产稳定,平抑粮食单产波动,对于促进我国粮食安全来说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期,沿用传统的农业保护政策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需要一种高效的制度安排,将粮食生产先天的产业缺陷进行转移,并分散风险,从而稳定粮食主产区的规模,于是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制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模式。

农业保险作为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业务已经涉及社会消费和流通以及生产领域。农业保险的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了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种,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指的是国家有关的农村政策。所以建立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并且符合当前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农业风险特点和农户的保险意愿等多元化要素的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从而逐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而所谓的农业微观政策则主要指的是针对农业保险而制定的专门性政策。

农业保险如今已经成为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保障手段。所以正确定位农业保险并且发展农业保险则是将农业保险不断向前推进发展的重要前提。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业保险当前的商业基础依然相对薄弱,在上面的调查分析中同样发现,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项目种类也相对匮乏,主要涵盖的就是种植和养殖两种产业,而且保险品种和涉及农业保险的经验和人才都相对匮乏,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农业保险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不能够满足农户的具体需求。因此,建立合适我国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现状的农业保险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针对我国当前具体的发展现状,开展农业保险需要遵循量力而行,先行先试以及逐步扩展的原则。在推行农业保险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政府的干预职能以及宏观调控方法,并在确定的农业财政补贴的基础上,设计一套政策支持性的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并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农业保险案例来探索适应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和农业保险经营主体需求的新的关系。另外,还需要完善农业保险立法,通过法律的有效监督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同时通过法律来明确政府的相应职能和支持作用,以及保险费率的形成机制,保险经营主体所享受的政策支持和农业保险的补偿机制、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等内容。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政府在支持农业保险方面的随意性,或者因为资金问题导致对农业保险支持的不连贯,而且通过完善立法也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保险意识,从而提升农民的投保意愿。

四、结语

我国农业保险必须要不断创新,特别是对保险品种的创新,和国家农业财政政策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政府农业保险制度,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农户的信任度,并且提升投保额度,从而有效分散农户的农业生产风险,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秀英.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2] 王尔大,于洋.农户多保障水平下的作物保险支付意愿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