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穿越卡拉麦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穿越卡拉麦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有一片近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戈壁,它横跨昌吉回族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区6县市,这就是全国第三大自然保护匠――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这里生长着一望无际的超旱生植被,特别是这里生存的成群的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等有蹄类野生动物,更是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广阔的地域,稀疏的植被、低缓的山脉丘陵和那五彩缤纷造型怪诞的雅丹地貌中,众多野生动物出没其间,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西部大漠风光的雄奇画卷,加之难以数计的古生物化石和古老的传说,更给这大漠风光平添了几分神奇,诱人前去探访。

经精心准备,今年,我们两名记者与另外3个朋友,于9月底乘着一辆“北京20”单车闯进了保护区的茫茫大漠。我们的计划是:4天在无人区行程1000余公里,揭开保护区的神秘面纱,将保护区的雄奇风光展现在世人面前。

寻找将军庙

在昌吉州奇台县的北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就是将军戈壁。这一命名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盛唐时期(一说是清乾隆时期),一位朝庭将军率兵奉命远征,平定边疆外敌入侵时闯进了这片茫茫戈壁,后来饥渴交加,人困马乏。一日,将军忽见远处波光粼粼,百帆竞发,于是率官兵前往,不知走了多长时间,那浩浩浪涛却越来越远,最后渐渐消失。将军一行这才知道上了那海市蜃楼的当,无奈之下,将军命人就地掘泉,然而,泉水却苦涩无比,不能饮用。将军不禁仰天长叹:“天灭我也!”终于,全军数干将士只剩下了一皮囊水,将军不忍独饮,传将士舔之,最后水绝,全军覆没。后人感于将军的品格,把将军征战的地方命名为将军戈壁,又不辞辛苦用驼队运来石木,在将军遇难的地方,修建了将军庙。传说是美丽的,充满着悲壮的浪漫色彩,但这段史实却少有记载,且难以考证。将军庙确实存在,只是很少有人亲眼目睹,所以将军庙的具置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一个谜。

9月21日,一个阴风萧瑟的日子,几杯壮行的烈酒将我i门送上了远征的旅途。寻找位于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东南角的将军庙遗址,成为我们4天穿越无人区的第一个任务。

沿着2965省道一直向北行约100公里,车在路边几间破房子前停了下来,便见有用白色石头摆出的“将军庙”三个醒目的大字,向导香忠元老师告诉我们:这废弃的房子不是将军庙,真正的庙址应在路东的山脚下,这字是好事者所为。路边果有一泉,向导说这就是将军命人挖的苦水泉。据悉,天气再热这泉从不干涸,天气再冷也从不封冻。我们掬水舔之,苦涩难当――“苦水泉”名符其实。担任向导的香忠元老师手指着东边2公里外那赭红色的低矮山丘说:“那里应该是‘将军庙’的遗址所在地!”

山上没有植被,赭红色的山岩中透露出中生代地貌的苍凉遒劲,我们沿着山的走向慢慢向前搜索着前进,却毫无结果,但大家心里有数,根据记载,将军庙应该离我们已经不远。大家分析认为:庙的位置应在低缓的山坡上,且地形开阔,由此出发我们再找,终于找到了两眼开口井(据说将军庙就在井旁)。在井边的一个坑地里,我们除去浮土,发现了用石块砌起的墙体,用绳测量一下,此地方圆约肋平方米。这,正是将军庙了(后经证实此地为将军庙)。由于年代久远,它早已没了庙的雏形,连整个庙的墙基也被深埋在了泥土之中。在此,我们除了找到了庙的墙基之外,再也没发现什么。时间能抹去一切,将军的姓名和将军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站在这尘封的遗址,环视四周,我们不禁为庙所处的位置叫绝:庙的后面是那红色的山岩,北边一条古丝道穿山而过,车辙碾压过的痕迹如今依然可辨。正前方是砂砾覆盖着的开阔平坦的将军戈壁,那里正是将军率兵驰骋杀敌的万里疆场,我们站在这里,大漠之风迎面拂来,一种苍凉悲壮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魔鬼”的把戏

按照计划,穿越无人区第一天的宿营地在魔鬼城,在那里要拍夜景和第二天的日出,这意味着在天黑之前,必须还要再赶2个多小时的路程。

到魔鬼城的路沟沟岔岔很多,恰似魔鬼们摆的迷魂阵,走每一条路都必须准确无误,否则错之丝毫,便会差之千里,好在我们带有向导,辨认这条路不是什么问题。

车在一条河道里全速前进,在这无边的大漠中似那大海中的一叶小舟。秋日的大漠晚风迎面拂来,置身于这浩渺的空间,惬意之中很能荡起人们辽远的思绪。渐渐地,西边最后一抹晚霞消失在地平线上,夜色如同一张巨大的魔网笼罩在大漠之上。终于,我们在将要到达宽鬼城的时候迷失了方向,我们几次试图摸索着前进,但车转来转却又回到了原地。无奈,我们只好点燃篝火,拿出帐篷安营扎寨。第二天早晨,帐篷上已经结上了一层薄冰。起来后,我们这才看清,原来魔鬼城就在眼前,距离我们的营地仅有1公里开外,再看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我们留下的车辙。昨天晚上,魔鬼们给我们玩了个小小的把戏,便让我们在原地兜起圈来。

魔鬼城在早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到处五彩缤纷,妩媚的风姿似那撩拨人心的手,让我们完全沉醉在这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漫长的岁月,将这里变得沟壑交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一座座山丘和岩石雕琢得千姿百态。它们有的像昂首静卧的海龟,有的像憨态可掬的大象,有的像引颈问天的沙驼,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还有什么阿拉伯的清真寺、的布达拉宫、云南的石林、北海的白塔、北国的长城等等,在这里都是那样的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这里是典型的发育成熟的雅丹地貌,它的形成长达1亿多年。在这里,远古洪水;中刷的痕迹仍然十分清晰。它留下的种种信息告诉人们,今天这干旱的荒漠,在亿万年前曾经是浩浩无际的湖盆区。山丘的沙岩由于含有不同的矿物质,又使它们呈现出五光十色,整个城中如同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是那样亮丽、热烈而动人。

离开魔鬼城,车向卡拉麦里山驶去。“卡拉麦里”是蒙古语黑黝黝的山的意思。这座山并不大,山上的植被也极为稀少,保护区就是以它命名的,我们很快就穿越了这座山。

与野狼共舞

车驶入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境内的一个叫做乔莫西拜的荒沟,那里正是我们今晚要去宿营的地方,也是我们穿越无人区的最后一个目标。乔莫西拜这条荒沟。远处一个个绿色的亮点显得十分夺目,似乎在招引着我们前行。野外生活经验丰富的向导香忠元老师说,那是野狼的眼睛。顿时,一股寒气不禁扑面而来。晚上10点多钟,车终于在哈萨克牧民早已废弃多年的两排土房前停了下来。下了车,只见这里到处杂草丛生,冷冷的月光笼罩着这荒郊野外,让人感到非常阴森。远远近近时而可见几对绿色的狼眼在闪烁着恐怖的光芒。

大家燃起一堆篝火支锅做饭。据说狼是怕火的,在晚上如果有了火,即使一个人在狼群之中,狼也不敢靠近。在一间土屋里,大家打开行李“一”字排开,用羊毛毡将窗子堵好。晚饭时,司机李仁提议喝几杯酒以壮壮胆,这立目得到了大 家的响应。酒过三巡之后,大家来了兴致,记者陈树军建议:轮着讲故事,谁若讲不出就罚酒一杯。首先香忠元老师讲了一个狼外婆的故事,其他人接着就是什么狼孩的故事、猎人和狼、狼和狐狸……不知怎的,故事总是和狼连在了一起。不知是谁带头唱起歌来:“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大家和着:“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调肯定是不准的,甚至连歌词也没记完整,但仍然一味地吼着,也似屋外那狼的嚎叫。

入睡前,谁也没忘了在自己的枕头底下放上斧子、榔头、匕首什么的,因为谁的心里都清楚,这毕竟是一个非常之地。小彭率先发出了鼾声,与那远处的狼嚎遥相呼应……

这是我们穿越无人区在野外宿营的第三个晚上,还好,一夜平安无事。第二天清晨,在宿营地的周围我们发现了不少新的狼粪,不远处的草丛中,一只鹅喉羚的头颅血淋淋地扔在那里,几根被狼啃剩的骨头似乎也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新的关于狼的故事……

保护区的动物世界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我们乘车在里面穿行,就像是进入到了一个巨大的野生动物世界当中。

在这里见到最多的是鹅喉羚。鹅喉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身披一身桔黄色的毛,前肢粗壮,后肢细长,在这大漠中可称得上是短跑健将。跑起来高高翘起的尾巴露出一片白色的绒毛,煞是好看。见我们来访,这些很少见人的胆小的家伙以极快的速度逃离我们的视线,也有胆大一点的,在距离我们约50米开外,不时停下来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蒙古野驴在自然保护区中是长跑的冠军,为了寻找食物和水源,往往每天要奔跑上百公里的路程。它们生性剧、机敏,栖息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地方。蒙古野驴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当中,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我国的蒙古野驴主要集中于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内。

保护区内集中了较多的珍稀飞禽,主要有玉带海雕、金雕、秃鹫集类、波斑鸨、沙鸡等。雕和隼类往往是独来独往,如大漠中的独行侠。它们在我们的车前时飞时落,似乎一改独身自好的秉性,与我们这些陌生的来客结伴而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有兽类68种,禽类田6种,啮齿类8种。其中有12种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6种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0余种野生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录中。同时,保护区还生长着梭梭、红砂、合头草、假木贼、沙拐枣、柽柳、针茅等140多种超旱生植物。这里,是大量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遗传基因库,它为人类人为影响自然、拯救濒危动植物种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研究等提供了有利场所。

彭向前工程师对于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可说是了如指掌,特别是说起蒙古野驴来更是如数家珍,让人感到非常有趣――蒙古野驴虽然充满着野性,但作为一个种群的“驴社会”却有着严格的“规章’。无数个“驴家庭”组成了许多“驴家族”,“驴家庭”是“驴社会”中的细胞。一头身强体壮5、6岁的公驴,领着妻妾儿女独立生活,儿女们在在2、3岁之后又会“婚配出嫁”组成新的家庭,绝无,这就避免了“驴社会”的近亲繁殖。在雨过天晴后的石涝坝,夕阳中我们看见了一个9口之家的“驴家庭”,他们在饮足水之后,一边吃着青草,一边悠闲地向着东南方向的山坳走去。小彭指着最前面的那个不时四处张望的大块头驴说:“那一定是这个家庭的家长了,紧跟在后面的或许就是他的‘妻子”。当“家长”的公驴一般都是走在最前面的,要不时地了解周围是否会有危险,可说是操心到家了。这充满亲情的“驴家庭”也会有不平静的时候,起因就是“第三者”插足。充满青春活力的单身“驴小伙”,若看上了丰腴的早已“为人之妇”的母驴,那它就会主动挑起事端,与一家之长的公驴展开一场情斗。原来的家长若抵御不了“第三者”的插足,便只好乖乖地泪别妻小。将来如果他愿意,又会成为别的家庭的“第三者”,或领上“驴姑娘”组成新的家庭,而原来的母驴也会心甘情愿地投入新的“丈夫”的怀抱,幸福地去度“蜜月”了。于是,“驴家庭”的动荡就这样又很快地平静下来。

作为一家之长的公驴一方面极力保住自己在家里的绝对统治地位,让一家大小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扎紧“篱笆”严防“第三者插足”。另一方面,他又时刻盯着“驴家族”中“族长”的宝座。因为这个“族长”与人不同,只要有本事谁都可以当,当然,这要通过一番更加严峻的较量。“家族”中的“族长”在本族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要分配各家的领地,还要带领全族“百姓”抵御外来之敌的侵扰。自己无私,能把最好的草场和水源分给别人,保证全族不断兴旺发达,这就是“族长”的“政绩”。

在“驴社会”中没有什么终身制,而是遵循着自然界里优胜劣汰的法则,这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有不少战败的“驴长”们,似乎已经看破“驴社会”的红尘,有的也自知再无东山再起之日,他们便成为大漠中的“散兵游勇”,人们称它们为“光棍野驴”。在保护区内,我们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游走四方的“独行者”。它们见到我们不象其他驴那样惊慌,往往将我们打量一番后才跑开,它们毕竟已经无牵无挂了。

第四天早晨,我们在乔莫西拜荒沟里一片一人多深的芦苇丛中潜伏下来,拍摄到了这里成群的鹅喉羚。这天下午的6点多钟,我们到达设在五彩湾的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基地,结束了为期4天的无人区穿越活动。在这4天中,我们单车纵横1200多公里,拍摄并记录了保护区内大量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