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素描:从零开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素描:从零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是笔者几年来针对非艺术类招生的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实验的一个理论梳理。这些专业的学生是以文科或理科招生的,因此入学前没有任何美术基础。但他们入学后的专业却和美术有关,需要基本的素描训练。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让学生获得绘画的兴趣与自信,对于形式语言有基本的把握,并能使用风格化的造型来表达对象的特征,成为我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素描;兴趣;形式语言;风格化造型

按理说,大学里的艺术类学生在入学前都已经有几年的绘画功底,不存在从零开始的问题。本人之所以会探讨从零开始的素描教学,缘起于我近年来在教学中常常遇到的一类特殊专业:非艺术类招生的设计专业。这些专业方向虽然和艺术有关,却是按文科,理科专业招生。例如:广告学(文科),工业设计(工科),数字媒体技术等等专业。学生们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艺术教育。而且,他们入学后所学的主要科目不是艺术类的课程,而是文科、理科、工科等方面的课程。但是为他们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又不同于仅仅作为素质教育的艺术公共课,因为它还带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因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工作中会部分地用到艺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素描,是一切艺术科目的基础,这些专业亦然。但是,目前艺术类专业主流的素描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欧洲文艺复兴建立的写实传统为主,强调真实再现自然对象的技术能力,特别强调造型的准确、空间的深度、质感的表达等等。而这些都需要常年的严格训练才能达成。面对这样的高门槛,这些零基础的学生难免望而生畏,产生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在短短几周的时间里无法获得这样的写实能力,于是对于素描课兴趣索然,干脆随便应付了事。

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如何让这些学生学出兴趣,在有限的几周时间里获得明显的进步?这成了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这又引出了进一步的思考:这些学生究竟需要获得哪些能力?在哪些方面获得进步?他们和拥有一定美术基础的纯美术专业或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的需要有何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最需要的是首先对素描产生兴趣,在画素描的过程中体验到游戏的。其次,是对于画面形式美感的把握能力,最后,是运用风格化的语言表达具体形象的造型特征的能力。

根据这个判断,我把素描课程的实践训练分为三个阶段:涂鸦阶段、临摹阶段和写生与照片改造阶段。

一 涂鸦阶段

(1)感受材料

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画素描可以使用的工具材料。我不把素描限定在用铅笔或炭笔在素描纸上作画,而是要鼓励学生尝试任何材料。我甚至也不把素描限定在只能使用黑白两色,而是可以出现其他色彩,但是不以色彩变化为重点。作为载体,我会介绍各种不同的纸张,除了常用的素描纸、水彩纸、铅画纸、新闻纸、宣纸之外,也可以使用牛皮纸、硫酸纸、彩色卡纸、报纸这些不常用的纸张,甚至厚纸板、木板、布料、树叶等等其他材料。在笔和颜料方面则分别软笔、硬笔、固体颜料和液体颜料,例如铅笔、炭笔、木炭条、色粉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笔刷、毛笔、水粉、水彩、墨水、墨汁等常用的绘画材料,也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滚筒、刮刀、草棍、铁丝、大头针、硬纸片、塑料片、牙刷甚至自己的手指等其他工具。

在介绍的过程中,我先向学生演示各种材料的组合使用带来的不同痕迹效果,同时用一些作品图片做辅助。然后让学生自由地尝试使用这些工具材料,在各种工具和材料之间自由组合。

这个初始阶段的诉求是在触碰材料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最原始的游戏:勾勒、涂抹、刻划、拓印、喷绘、粘贴、泼洒、滴流、刮擦、揉搓等等,总之一切能够产生痕迹和新形态的方法都可以鼓励,而不要求产生任何具象的形象。简单地说,这个阶段就是涂鸦的状态,宣泄的状态,画出什么东西都可以,评价标准是产生的效果越多越好、差异越大越好。

(2)形象联想

接着,我在这个阶段中进行延伸,让学生对刚才获得的那些抽象的痕迹和肌理进行观察,看看像什么东西,再通过有意识的加工进一步发展出具体的形象。这是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游戏,我们都有在各种各样的云朵中发现一匹马、一张人脸的经验,人们也经常根据山岭的形状给他们命名,比如“美女峰”、“象鼻山”、“九马画山”等等。这同样也是一个被画家们广泛使用的方法,达芬奇在他的日记中就记载过他如何在墙面的污渍中看到一幅千军万马的壁画构图。恩斯特则是用画纸铺在地板上拓印出地板的肌理,再根据这些肌理画出各种神秘的形象。

这个阶段属于自发性的训练,类似于超现实主义者的“自动绘画”。通过这个阶段的尝试,学生对各种绘画材料的特性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它们的组合使用能够产生什么效果,并且激发了对于新形象的想象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绘画行为中获得了游戏一般的兴趣,进入一种比较放松、自由的状态。

二 临摹阶段

在自发性的训练之后,我们会进入有限制的阶段:临摹。

(1)图式分析

在真正的临摹之前,首先需要一个预备阶段,即图式分析的阶段。如果之前已经上过构成基础课,这个阶段就比较简单,否则的话,还需要先把构成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就是以抽象的视觉元素的观念看待画面,把一幅画面转移成为点、线、面、黑、白、灰的排列组合。这个阶段所选择的范本可以是任何风格的绘画作品,学生尽量用几何造型来归纳、简化范本,只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构图即可。经过这个训练,学生将会养成以构成的观念审视画面的习惯。

(2)完整临摹

在临摹的阶段,我们尽量回避古典时期的,写实性的作品,突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的现代主义绘画。但是不必拘泥于素描作品,即使是水彩和油画作品也可以临摹,但是可以摒除其色彩因素。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风格化倾向,画面以平面造型和几何建构为主,有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平面形式语言的学习,而不是写实造型方面。另一个可以临摹的资源是“素人艺术”,即那些未经过专业训练、但在形式方面有独特天赋的自学成才的人。这一门类概念最先由法国艺术家杜布菲提出,法语名为“Art Brut”,英文翻译为“Outsider Art”。这些人的作品没有圆熟的技巧,却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原始直率的视觉美感,其造型也更具特征性。这一类作品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显得更亲近,更容易学,但在临摹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学习到形式语言的审美规律。在完整临摹的过程中,学生仍然要保持以构成观念审视画面的习惯,但不要再归纳、简化,而是要尽量地接近原作的面貌。但重点关注形式语言方面的因素,比如线条的轻重缓急,黑白灰色块的虚实变化,不同材料所制造的笔触痕迹与肌理效果。对于具象绘画中独特而强烈的风格化造型,学生也可以着意学习,预备在以后的阶段中运用出来。当然,也不必要求学生想复印机那样严格地复制范本,而是要强调学习范本的特征,得其风神即可。

这一阶段虽然从构成的观念开始,但不同于构成课的纯抽象演绎,这里强调的是从具体的绘画形象中归纳出构成因素。不是直接从审美规律开始研究,而是从具体形象范例开始,其效果更加新鲜生动。

这个阶段的主要成果是,学生通过临摹储备了一批形式语言图式和风格化造型模式,这也为下一步从自然物象中研究形式语言做好了准备。这也是为什么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传统艺术学习都强调临摹的原因。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学徒们是必须先师法古人,而后才师法自然的,其目的就是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心中能有图式来应对。临摹的另一个好处是使学生看到自己也能画出像模像样的画面,从而增强他们对于绘画的信心。

三 写生与照片改造阶段

在临摹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入写生或参考照片作画的阶段。写生的题材可以涉及人物、静物、风景、组合场景等等,尽量的丰富多变,这有助于保持学生的视觉兴奋。每个对象可以速写和慢写相交替。速写可以迫使学生抓取对象的大致特征,对其进行大胆的夸张强调,而不会早早陷入细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放开手脚。慢写则可以帮助学生仔细观察对象,尽量画出丰富的细节。并且可以对作品的构图、造型、用线、黑白灰关系等因素反复修改,力求达到形式语言的协调。但慢写也不宜太长时间,最多用一整天的时间画一幅画就够了,不能搞那种连续画几周的长期作业。一是课程时间本身就不允许,二是初学者没有能力对一幅作品进行长时间的雕琢,太长时间面对一幅画会令他们产生厌倦。

在慢写训练中,我仍然要求学生们先做图示分析,使他们保持以构成的眼光看待自然和画面的习惯。这在写生中具有更大的意义,因为它可以使学生以整体的观念去观察对象。

写生阶段比临摹要更生动,但难度也更大,因为临摹的范本是已经由艺术家经营好了的完整形式,可以直接照抄,而当初学者第一次面对自然本身的时候,他们需要从自然到画面的转译过程。而自然比最丰富的绘画还要丰富,并且经常处在变化之中。初学者难免不知所措。因此,这个阶段可以通过拍照,借助照片的方式来帮助完善作品。照片首先把空间中的自然对象转换为一个平面图像,自然为初学者降低了描绘的难度。但这个平面的图像仍然是未经过艺术处理的,中性的图像,仍然需要学生们利用前阶段已经习得的形式语言图示来进行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我给予学生们更大的自由度,鼓励他们把自然对象仅仅当做一个视觉的起点,主动地改造自然对象,甚至会取得比照片更“像”对象的效果。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写生与借助照片来画素描,使学生在面对自然的时候能够自觉地使用习得的形式语言和风格化造型方式来进行归纳提炼,自主地建构一个特征明确的造型形象和具有美感整体画面,这也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

经过这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的课程训练,学生们初步建立了对于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在之后的设计专业课的学习中,他们将能够自觉地从整体构成的视角来理解和创造一幅画面,也能够有意识地用风格化的造型语言去表达形象的特征,而这对于设计来说,是比写实技巧更加重要的素质。

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论文,项目类别:二类项目。项目编号:jgel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