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沙尘暴中觉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沙尘暴中觉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摄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初都是很轻松的,而且它很容易给摄影人带来愉快和满足。可是,一旦走上了摄影之路,有时却真的找不准方向,那种迷惘的心境很是痛苦。看看郑培君是怎么从迷惘中走出来的。

业余摄影创作近二十年来,其中的欢乐与艰辛,自不必多说,只感到最大的难点,莫过于对拍摄题材的选择和把握。我曾为此而深深地陷入到苦恼之中。而让我真正摆脱这种苦恼的,却是在经历了一场场越刮越凶的沙尘暴之后。

我曾经在内蒙古地区生活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拍摄了许多草原上绚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并因此得过奖,在这些成绩面前,内心总有一些自豪感。平日里,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摄影创作上。伴随着快门揿动声,存放底片的档案在一天天加厚,我渐渐地发现,我所拍摄的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总是雷同,一种厌倦的情绪袭上心头。艺术贵在创新自己早就明了,可究竟怎样去创新,实在是一件另我困惑的事。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在近两年的时间,脆就什么也不拍了。

如果不是因为那场至今让我想起来都觉得恐惧的沙尘暴,和那被风沙掩埋的牧场,或许至今我也不会再次拿起相机。

1993年8月中旬,一场持续了三天的沙尘暴,袭击了我所工作的草原地区,当时,我无法进行正常的野外工作,电源的中断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就连宿舍的房门,都被风沙埋上了一截,需经过清理后才能推开。后来得知,这场沙尘暴,共造成死亡八十五人,毁坏房屋四千一百一十二间,损失牲畜十二万多头的后果!灾难是惨重的,而当时我却认为,那只不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而已,并没有引起我过多的关注。只不过,因此让我知道了一个新名词――沙尘暴。

连续几年中,又刮过数次沙尘暴,我仍旧没有在意。三年前的一个盛夏,几位刚刚“发烧”的影友,一再约我去拍片,盛情之下,我只好拿起尘封已久的相机,欣然同往,直奔我曾拍出过好作品的牧场,然而,此行却让影友们大失所望,因为,我已找不到原来牧场的准确方位,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茫茫的沙滩!这件事,极大地触动了我,让我深思!

作为一个喜欢摄影的人,我是那样的眷恋着美丽的草原。当美好的景象在眼前消失的时候,当风沙刮起,失去蓝天的时候,当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家园的时候,我又能够做些什么呢?我不能与奋战在治沙前沿的人们一同去与风沙抗争,更不能用我的身体阻挡住沙尘侵袭,但我可以用相机拍摄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可以用纪实的图片去传递这种令人心痛的景象,唤起人们珍爱绿色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不正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吗?

拍摄题材的确定,促使我查阅了大量关于环境方面的资料,并开始关注所有与环境有关的各种信息,从中了解到了许多有关知识。

2001年秋季,我得知,在内蒙古通辽市境内的科尔沁沙地,活跃着一支义务治沙队,他们是一些当地的牧民和中小学生。这几年,科尔沁沙地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市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居住在沙地附近的牧民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从来不伸手向政府要钱,而是自发地组成了这支队伍,每逢春秋两季,坚持治理沙漠。于是,我自费去了那里。

一天下午,在漫漫沙尘中,我终于在沙丘上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这些朴实的牧民和学生,虔诚而忘我的劳动情景,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一次次地按下快门,将他们定格在胶片上。

前不久,我的一系列有关环保题材的作品,先后在全国各类环境摄影比赛中获得佳绩,其中这幅《还我绿色家园》的作品,在第九届“亚洲风采”影赛中获得年度最佳摄影师大奖,并入选第二十届“国展”,这更加激发了我拍摄这一题材的热情。

在这几年的拍摄中我领悟到,作品是否获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作品,与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摄影的纪实功能,记录时代,留下历史,才是摄影人应尽的职责。

我知道,以后的路还很长,还会有风沙扑面。今天,我在沙尘暴中觉醒;明天,环保志愿者的行列中,会增加一个步履匆匆,身背相机,追赶队伍的人――那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