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声乐教学新趋势下应用声乐教学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针对传统声乐教学现状,本文在阐释应用声乐教学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展应用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并从“转变办学思路、重构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术创新、构建声乐教学实践平台、鼓励创办声乐教学职业培训机构”等五方面入手,探讨了开展应用声乐教学的切实途径,旨在探寻现代声乐教育之路,不断提高我国声乐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应用声乐教学 实践 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声乐教育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逐渐呈现出一些矛盾问题,如专业设置、课程教材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与(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脱节,学校专业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现了音乐专业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对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因此,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改革和完善传统声乐教学,培养应用型声乐人才,已成为高校声乐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声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我国的高等声乐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已开始从传统的、学术型的人才培养逐渐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曾为我国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和声乐从业者,但是,立足当今和放眼未来,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高校的声乐教育已经出现学术型人才培养设置重复、培养目标不明确、成才率低下、声乐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一方面,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因槟勘瓴幻魅罚定位不清晰,很多声乐学生在校学习时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是什么;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看,很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已经脱离社会实际需求,仍把所有的“莘莘学子”们朝专业歌手或歌唱家方向培养;然而,按照这种框架、模式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下的就业形势需求是脱节的,甚至是相悖的!因为,声乐艺术类的学生毕业后真正能成为专业声乐表演人才的屈指可数,大多数声乐学生毕业后可能是在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或各类文化团体、培训机构从事着声乐教育及普及工作。目前,这种脱离时代需求的教育和培养模式,一方面造成了大多数声乐类学生毕业后没有用武之地、音乐“人才过剩”的假象;而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声乐专业高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科学、不专业,或欠规范,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生活需求!
二、应用声乐教学及其必要性
调查研究显示,以“应用声乐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查询(),截止到2016年10月,查询结果为“0”;以“应用声乐教学”出现在篇名中为线索进行查询,有459条结果,但逐条核实后会发现,真正以“应用声乐教学”为名称独立出现在文章标题中的,结果依然是空白。因此可见,应用声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尚未真正起步,而应用声乐教学法更无从谈起,仍需要广大音乐从业者、爱好者去认真地研究、归纳和总结。笔者总结十多年来的教学感悟,并结合近几年声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交流反馈,加上笔者在声乐培训机构的社会实践,对应用声乐教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抛砖引玉,供大家交流、探讨和参考。
应用声乐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应用为目的的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其宗旨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创造型的音乐艺术人才。
推行应用声乐教学,并非是要否定和颠覆传统声乐教学,而是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方针政策和顺应时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精英式教学的单一模式,以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性转型。推行应用声乐教学,既是音乐类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规范和指导社会声乐培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的需要。
三、如何开展应用声乐教学
(1)转变办学思路。在欧盟、美国等高校毕业生中,约80%是应用型人才,20%是学术型人才。国内则相反,约40%是应用型人才,60%为学术型人才。不少大学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差,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在国内的艺术院校中,学术型声乐人才培养设置过多,应用型声乐人才培养设置几乎没有;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基本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相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 因此要改变高校学术型声乐人才培养院校设置重复的问题,毕竟少而精的歌唱明星培养之路属于专业声乐系,其他院校应该是声乐教师培养;应围绕应用声乐教学设置专业课、设计课程教材;调整原有的声乐人才培养结构,改变声乐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在象牙塔中研究学术,而应该让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所以,就必须大力推进应用声乐教学的研发与推广。
(2)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既然是声乐教师的培养,那就应有明确的声乐教师培养方案。一方面,需要设置一定量的专业课,同时也要在大三阶段加入应用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果学生毕业之后的定位为大众声乐老师,应该在大三阶段学习应用声乐教学理论知识,了解自己毕业后将要面临的授课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把握科学、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当面对不同的上课对象时,运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教材来进行声乐教学。尽早明确了职业目标,学生就会珍惜在校学习时间,并有目的地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学习能力和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学以致用。
(3)鼓励学术创新。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对高等教育声乐学生进行应用声乐理论和实践指导,需要有应用声乐教学的学术带头人和一套较完整的应用声乐教育教材体系。目前,有演唱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老师都留在了高校。从事专业学术研究,大部分高校声乐领域的教师把思维都停留在专业学术型的声乐演唱与教学方面,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却很少能够放下架子去从事普及声乐教学的研究。而在声乐教育领域,从事声乐教育者都是音乐院校、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本科生。不管是声乐专业学术素养还是应用声乐教学的研发能力都不能胜任这个重任,因此就出现了高校声乐教学人才过剩。而应用声乐教学领域缺乏学术带头人的现象,导致了普及声乐教学的领域教学理念混乱,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手段贫乏等一系列问题。高等院校急需能够引领应用声乐教学的学术带头人与一套完善的教育教材体系。
(4)构建声乐教学实践平台。具备了明确的声乐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术创新体系,高校还应该与社会团体、艺术培训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合作。学生可以在声乐教学平台中进行教学实习,了解毕业后将面临何种群体的学生,了解应掌握何种声乐技能,了解面对不同群体应该怎么教;这样,就极大地避免了高校声乐教学部门闭门造车;并且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其在校期间能够有目的地学习;同时,通过在校期间学习的应用声乐教学理论知识,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实习,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5)鼓励创办声乐教学职业培训机构。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眼里,专业院校的老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社会普及音乐教育低到尘埃,专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间存在深深的鸿沟;如何提高社会上整体声乐教育老师的地位,就需要不断学习科学规范的发声方法,培养应用声乐教育教学理念,多方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手段。因此,有必要在专业院校和社会之间设立职业培训机构,以此来均衡专业院校与社会之间的落差,让社会声乐从业者有再次进修、学习的场所。目前在我国,职业培训机构也是一片空白,这样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断层,必然导致出现专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间的深深鸿沟,这也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专业音乐教育的覆盖面远远不及社会音乐教育,国家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往往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职业培训结构的设立将填补这个空白,成为他们之间的有效连接。
应用声乐教学是在响应高等教育改革、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推行应用声乐教育教学,寻求一条既适应社会需求又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的现代声乐教育之路,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水平,而且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教师教育转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易靖平.高等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艺术教育,2014(11).
[3]余复生.浅谈音乐教师教育[J].艺术教育,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