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村一品”:开创富民强村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村一品”:开创富民强村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西安市临潼区区委、区政府按照“一带三区”的发展规划,围绕奶畜、杂果、蔬菜、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大力倡导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形成了渭河沿岸及西阎路沿线的蔬菜瓜果经济带,渭河以北奶畜为主的畜牧产业区、以番茄制种业为主的制种产业区、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区;景区以石榴为主的观光农业区;山塬区以石榴、火晶柿子为主的林果生态农业区和以晚秋西红柿为主的有机蔬菜产业区,优势农业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临潼区“一村一品”浏览

目前,临潼区已发展各类专业村113个,占全区285个行政村总数的41.4%,其中种植业类专业村59个,养殖业类专业村45个,加工业类专业村6个,旅游服务业类专业村3个,同时,依托资源,因地制宜,先后扶持发展了一批以农家乐、劳务输出等为主的专业村,有组织地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专业村发展迅速、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到目前为止,该区已形成了40个示范村(其中省级示范村22个、市级示范村7个、区级示范村11个。)和140个推进村。产业类型丰富多样,涉及生产型、加工型、旅游服务型和土建型劳务型,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农民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增收空间进一步扩大。目前已经打造出了以临潼石榴、秦俑奶粉为代表的一批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总面积2.92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8万吨的9个无公害蔬菜、果品生产基地的相继建成,使30%以上的专业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与龙头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秦陵街办下和村的旅游纪念品、斜口街办芷阳村的农家乐、新丰街办刘寨村的缝纫机零件加工、代王街办代王村的鼓风机零件加工等一批具有临潼独特资源魅力的特色产业和产品,也初具规模,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有效地催生出了“一品带动一片,一业带动一乡”的可喜发展局面。

“一村一品”的发展经验和特点

突出“四个重点”是临潼“一村一品”实践中的成功积淀。

“借他山之石,执政为民、富裕农民”。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无法实现临潼强区之梦,也难以更好地履行执政为民之责。临潼区委、区政府借鉴外地“一村一品”先走一步的实践经验,确立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临潼兴业富民之路。建立了区乡联动的工作机制,严格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把“一村一品”工作专项列入区“十一五”规划。

“企业拉动,能人带动,两项举措抓落实”。一是实施村“两委”大培训计划,夯实农村工作基础。村“两委”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临潼积极争取省、市农林部门专项资金支持,对全区的省、市级示范村进行了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经济知识、产业结构调整的综合培训,使示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耳目一新,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觉悟就是动力,觉悟就在行动。斜口芷阳村党支部书记姜巧样、代王街办代王村支部书记张转敏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做群众打心底里信得过的领头人、贴心人誓言。以自己创办的企业为基地,每年有计划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现代农业知识培训5次以上,重点为40个示范村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培训群众1000人次以上,为每个主导产业编印培训教程和宣传资料100册,确保培训效果,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目前,全区已建成百头奶牛小区、大场95个,入区、入场奶牛2.5万头,占全区总存栏的39.7%,建成自动化挤奶95个。拥有银桥、伊利、宏兴、金田4家乳品加工企业,年加工鲜奶能力达到45万吨,2007年实际加工鲜奶粉23万吨,实际销售收入20亿元,上缴税金7100万元,安排农村劳动力4300人。2007年末,全区畜牧业产值达10.2亿元,其中奶畜业产值达5.71亿元,占到畜牧业产值的56%。奶畜收入占全区人均纯收入的10.5%,在奶畜集中养殖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来自奶畜养殖。临潼已拥有5个中国名牌产品,乳制品有两个,占40%,分别为“秦俑牌”乳粉和“银桥”牌液态奶,“秦俑”商标还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基地+农户,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在孕育中产生”。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农户与公司的对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矛盾才能迎刃而解。临潼主要依托银桥和伊利泰普克两个乳品企业,为渭北奶农形成固定的鲜奶供需关系,奶农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规范奶牛的饲养、防疫、鲜奶的采挤、保存、运输等,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奶源,从而使龙头奶制品企业在应对因蒙牛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中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确保了我区奶畜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增强了奶农的信心。除此之外,自2003年以来,以西安市临潼区金鹏种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形成了8家制种公司,独创了西红柿大棚育种新技术,使种子实现了早上市、优质、高产目标。经过“十五”期间的结构调理,栎阳街道办朝邑村这个闻名全国的最大的西红柿制种基地,番茄制种达到了10000亩,番茄制种量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西红柿制种产业已成为全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支持石榴协会的发展,全区石榴推行统一生产、统一回收、统一品牌、统一投放市场的营销战略。业已发展以石榴为主的杂果14万亩,是全国著名的石榴生产基地,“临研”石榴获市级名牌产品,临潼石榴获国家质量检验总局“原产地保护”认证, 临研牌“石榴”远销海内外,使果农收入稳步提高。

“技术支撑,开展部门定点挂钩服务,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加大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选派69名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驻示范村,帮助指导示范村制定发展“一村一品”规划,做到专业村与技术人员的一对一衔接。

制约“一村一品”发展的瓶颈何在

“整体发展规模较小”。目前除了区上确定的22个省级示范村的农业产业发展比较突出、规模较大外,市上的7个示范村和区上的11个示范村在生产规模上就显得相对弱一些,尤其是后续将要发展的140个推进村中,生产规模就更差一些,有些还处于起始阶段,特色产业的生产还没有形成主导产业,难以适应规范产生效益的要求,加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对一些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或多或少也带来了一些影响。

“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尽管临潼目前有石榴酒加工企业3家,有火晶柿子加工企业2家,但加工能力有限,累计加工量分别为石榴2000吨,柿子300吨,是总产量的20%和2%,而且生成的产品知名度低,销量差,市场占有量远远达不到产业化的需求,蔬菜深加工企业到目前为止全区还没有一家,所有蔬菜全靠市场实时消化。这种粗放式的低水平经营模式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制约了 “一村一品”的发展。

“资金链条不强”。近年来,尽管临潼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由于区级财力不足,除了对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大外,对“一村一品”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区上拟定的每年下拨100万的扶持资金难以兑现;信贷支持也很微薄,根据《临潼区信用联社支持“一村一品”示范及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每户贷款者的贷款信用额度由信用社评定的信用等级来确定,其中“优秀”为3万元,“较好”为2万元,“一般”为1万元,主要依靠省上每年向22个省级示范村下拨的10万元扶持资金,示范村的示范作用受到抑制,难以承载起兴业富民的历史重任。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尽管临潼目前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个,但是参与各类经济组织的村组只有18个,只占专业村总数的18%,占各级示范村总数的45%,参与率最高的也未过半,加之所成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起始化阶段,本身还存在发育不良的状况,除了石榴协会相对发展较成熟以外,其他经济组织均存在规模小、组织松散、动作不规范的现象,从而使“一村一品”与市场对接上存在链条薄弱的现象,大大削弱了各类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外,在40个示范村中,与龙头企业对接的只有13个,占总数的32.5%,还有67.5%的专业村仍处于自产自销的粗放经营模式。专业村中建立龙头企业的只有8家,占总数的20%,比例相当低下,建立批发市场的只有4家,仅占到总数的10%。从总体上来讲,商品化意识不强,传统农产品商品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远远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从业农民素质低”。近年来,随着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农村搞种养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儿童,相对来讲,科技文化素质低,传统务农观念浓厚,缺乏市场经济与科学种田知识,严重制约了“一村一品”农业的发展。如2006年省级示范村交口乡的新民村,由于村民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相互跟种,导致1万亩无公害芹菜销路不畅,菜农利益严重受损。

打好组合拳,扩大“一村一品”实施效果

“重视和加大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的培育”。一是要加大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着力推进龙头企业技术进步,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二是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同体的建立。首先是引导龙头企业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由农民按企业要求组织生产,企业为农民提品保护价,真正建立企业与农民的紧密连接机制;其次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避免企业与农户直接对接产生的矛盾和风险;第三是促进经济合作组织向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管理模式转变。三是制定并加大财税等优惠政策的实施,着力为龙头企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搞好农村金融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

“加快科技创新,发挥引导作用”。一是确立好目标。要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二是采取科学方法。要采用政府支持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有效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三是突出重点。着力强化对示范村的技术服务和农技推广,促进“一村一品”的升级。四是精心服务。要组建“一村一品”专家组,聘请农业院校及省市农业专家担任技术总监或“顾问”,定期到示范村调研,为示范村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实际问题。

“抓好打造产品品牌这一关键”。一是要突出发展规划。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明确“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二是要突出品牌重点。着重选择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项目,形成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主导产业品牌。三是突出宣传推介。利用陕西杨凌农产品博览会和各种媒体,实行临潼“一村一品”农业整体包装和推介。四是突出质量标准。加快制定汇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全面提升“一村一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水平,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名优农副产品奠定基础。

“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一是把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不断重视和加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二是积极培育无形市场。鼓励培育农村产业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产品流通,坚决清除阻碍农产品流通的关卡,确保农产品运销畅通无阻。三是加快城乡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四是积极加强调控。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中间流失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得到的利益少,在强调市场自发调节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加强调控,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断健全市场体系。

实践证明,只有把抓好“一村一品”农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新格局才会早日形成,并最终展示出“一村一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