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3D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D课堂”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d课堂?”是的,不过这个3D可不是炫目的高科技,而是我校正在探索的以“发现”(Discover)、“领悟”(Digest)、“发展”(Develop)为关键词并旨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3D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苛勒的“领悟说”教学理论以及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3D课堂”彰显出以“发现”为前提,以“领悟”为根本,以“发展”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特色。

“3D课堂”教学的基本路线是:发现领悟再发现再领悟…发展

1 教学实践

课题: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片断1:播放杭州“最美妈妈”视频(http://v。ku6。com/show/e4gPlPk-E1ShLuoE。html)――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孩子,女童脱离危险。救人的年轻妈妈吴菊萍,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吴菊萍”。如图1所示。

发现引导:“最美妈妈――吴菊萍”身上的“美”,表现在哪里?

学生发现:“最美妈妈――吴菊萍”的“美”,表现在见义勇为、人性善良、关爱生命、母爱伟大。

领悟引导: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的生命是伟大的、宝贵的,通过这个事例,你领悟到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领悟:与人为善、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发现引导:坠落女童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坠落女童的运动是直线运动,而且下落速度越来越大。

领悟引导:女童下落的速度是均匀增加呢?还是不均匀增加呢?

教学片断2:把挂在线上的小重物在离桌面一定高度处把线剪断,观察小物体的下落情况。

现象发现:小重物下落的初速度为零,且下落运动的路线为直线。

领悟引导:请同学们对小重物的运动性质做定性的描述。

学生领悟:小重物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到运动,即其速度由零到不为零,说明小重物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

问题发现: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

领悟引导:情境事实,如图2所示。

(1)两个相同的小纸片同时从静止释放,下落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

(2)两个相同的小纸片,把其中一个小纸片揉成一个小纸团,两物体从静止同时释放,

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思维得到升华。

下落相同的高度小纸片下落的时间较长。

学生领悟:两相同物体所受阻力相同,从相同高度从静止同时开始下落,下落的快慢相同。

问题发现:若不考虑空气阻力,任何物体在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快慢是否相同?

教学片断3:拿一个长约1。5 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形状和质量都不同的几个小物体,如金属片、小羽毛、小软木塞、小玻璃球等,放到玻璃筒里。开关打开,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这些小物体的下落情况。如图3所示。

学生发现:几个小物体从静止同时开始下落,落到玻璃筒底端的先后不同,即下落时间不同、下落快慢不同。

教学片断4:把上述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去,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观察各小物体下落的情况。如图3所示。

学生发现:玻璃筒里空气抽出后,几个小物体从玻璃筒的顶端下落到底端的时间相同,即下落快慢相同。

比较发现:在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一定高度的运动快慢与空气阻力、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与物体形状、质量无关。

学生领悟: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快慢与物体自身因素无关,是一种与其他因素有关的运动。并且物体最终落上地球的现象,说明了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快慢与地球有关。

教学片断5:提供物体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0。04 s。

现象发现:相同时间内下落位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下落越来越快。

问题发现: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

领悟引导:(1)因为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下落的位移越来越大,故排除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探究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方法:①验证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差Δx相等;②用Δx=aT2计算出不同的连续两个0。04 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

探究结果:①Δx=1。6×10-2 m为定值;②不同时间段内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相等,都为a=10 m/s2。

学生领悟: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略。

教学片断6:阅读课本上“一些地点的重力加速度g/(m・s-2)标准值:9。80665 m/s2”

规律发现: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大而变大,且重力加速度的值都在9。8 m/s2左右。

问题发现:为什么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为什么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值都在9。8 m/s2左右?

领悟引导:物体落上地球且物体下落的重力加速度与下落物体无关,说明重力加速度一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领悟:重力加速度与地球和地理位置这两个因素有关。

点评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学生对此运动规律应用的技能水平主要取决于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水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落实在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探究过程上,从对自由落体运动现象的观察到运动性质的探究,再到对重力加速度的认识,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以情境为基础、以发现为前提、以领悟为根本,学生在发现、领悟的基础上实现自己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有效发展。

2 思考探索

2。1 确立一种认识:“3D课堂”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模式,因为教学有模,教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

发现和领悟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创设发现条件,创造发现机会,在发现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促成对发现的领悟。所以,“3D课堂”出发于发现、着力于领悟、落脚于发展。发现的内容有真发现、伪发现、潜发现以及科学发现、错误发现、事实发现和知识发现;发现的途径有情境(自然情境、实验情境、事实情境、模拟情境、想象情境)观察体验、文本阅读、现象模拟、事实想象、交流互动等,然后,通过质疑、分析、变式、探究,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基础上达成对发现的理解和领悟。

2。2 建立一种思想:“3D课堂”理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部分,而发现、领悟、发展并不

是课堂教学完整、有序的三个教学环节。

发现、领悟、发展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并在课堂教学中周期性的循环递进。在发现的基础上领悟,在领悟的基础上发现,在发现、领悟周期性循环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也就是说发现、领悟、发展并不是把课堂教学过程分成先后有序的三个部分,否则,课堂教学过程就显得机械、呆板,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人为的限制,课堂教学过程就失去灵动性、高效性。把“3D课堂”教学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活动,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质量,从而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学对象的面向度、课堂教学生成度和教学目标达成度。

2。3 着眼一个目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3D课堂”围绕三维目标、基于学生个体知识、经验储备和认知操作的差异性,以核心概念和规律的领悟为平台,以发现、领悟、发展构成的智能环为线路,形成师生、生生对话、交流的信息场,以此构建集发现、探究、内省、自悟于一体的充满活力、特色鲜明、促进发展的新课堂。

2。4 着力三种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发现力、领悟力和在此基础上的自身发展力。

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发现力、领悟力和自身发展力,是“3D课堂”的着力点,这三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以实验为基础,以过程为主线,以思维为中心,以变式为手段”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素材设定学生发现途径,让学生在情境、模型、想象、思考、交流、讨论等教学活动中,有所质疑、有所思考、有所发现,在此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过程经历、变式思维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其次,让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变式思维、实验探究等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内省自悟,促进学生理解领悟,使学生在理解、自悟的基础上提高自我领悟能力;另外,基于学生发现力、领悟力的自身发展力,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目标,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实现自身的有效发展,否则,学生的发展就是低效或无效的。为此,发现要符合学生自身能力、经验水平的实际,领悟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理论和实验为手段,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