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榆次城隍庙与其他城隍庙建筑布局的比较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榆次城隍庙与其他城隍庙建筑布局的比较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榆次城隍庙建筑群的研究,得出榆次城隍庙在总体布局上的许多特点,并将其与其他城隍庙建筑布局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城隍庙建筑中诸多主要构成要素的相同与差异。

关键词:城隍庙;建筑布局;大殿

榆次城隍庙位于榆次老城的东大街北部,座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其主要由山门、钟楼、鼓楼、玄鉴楼、乐楼、显佑殿、后寝殿、东西廊房、东西配殿等组成,总计房屋60 余间,建筑面积约2000 平方米。占地面积4000 多平方米,是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

榆次城隍庙面南背北,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大门上悬挂“城隍庙”三个大字的匾额,正门左右枝门各一间,单檐歇山顶。入山门,进入一进院落,东西两侧钟楼和鼓楼,两者平面近方形,为两层楼重檐歇山顶。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矗立一座17米高的玄鉴楼,重檐歇山顶,穿堂式两层阁楼,面阔五间,进深两间。

乐楼紧靠玄鉴楼,位于玄鉴楼北侧与玄鉴楼梁柱相接,戏台又与乐楼南北相连,位于乐楼之北。这三座建筑是由不同时期建造而成的,整个建筑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穿过玄鉴楼、乐楼、戏台进入二进院落,院落中轴线之北为城隍庙的大殿显佑殿,东、西各建有廊房14间,外观像个方括号,与玄鉴楼、显佑殿相连,将院落围合成一个矩形,廊房与玄鉴楼、显佑殿连接处各有两间门道连通二、三进院落。

二进院南侧的建筑就是乐楼和戏台,乐楼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两层阁楼,单坡歇山顶。戏台单檐卷棚顶,与乐楼梁柱相接。在与乐楼一层角柱相连处,沿角柱45°两边伸出八字影壁,单檐歇山顶,两柱单楼式,柱间施以琉璃麒麟图案,并有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题记。

北侧即为城隍庙的中心建筑――显佑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

在正殿前檐相接处建有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式屋顶,三面开敞式建筑。

穿过显佑殿进入第三进院落,正面为后寝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硬山式建筑。后寝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东配殿为元君殿,西配殿为天缘宫,皆为硬山式建筑。

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彬县城隍庙,古名州城隍庙,位于县城东街北侧,彬县城隍庙总体布局较为完整。整体结构对称,布局合理。建筑面南坐北,主要建筑依次有庙门、神路、戏楼、钟楼、鼓楼、东西厢、大殿、寝殿及两侧配殿。其中戏楼位于城隍庙中轴线的主要位置,为明清以后翻建,戏楼为砖木结构,朝南一面为砖构券门,朝北一面为戏台,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层重檐式二层建筑。戏楼两旁对称地接建斜向的过街楼,楼上下两层,底层三间,明间为门道,两次间为小房;楼上各三间,供包厢观戏或演员休息之用,直通戏台。过街楼两侧又与钟楼、鼓楼相连成一体。钟楼、鼓楼为方形四柱攒尖顶,戏楼南面为重檐歇山顶,北面为三重檐。

平遥城隍庙位于山西平遥城内城隍庙街中段,为县级城隍庙。城隍庙坐北朝南,除正殿和寝宫外,主要由六曹府、土地祠、灶君庙及财神庙(含玄武楼)四大部分组成。临街庙门外,为一座高大的木结构歇山顶牌楼。牌楼匾额书“城隍庙”三字,背面为楷书“威灵百里”四个金字,配有青石狮和拴马柱。两侧有八字形砖雕照壁,中间的庙门为硬山廊式,两侧另设便门。进入庙门后即是前院,两侧各有游廊九间,并建有门官房,供守庙人使用。前院设有仪门,背面为乐楼,回廊式重檐歇山顶结构,在乐楼背墙两侧各开有一个六角形窗,中间为悬山式过街门楼,自门楼可经乐楼下面的甬道通达正院,同两侧钟楼、鼓楼下的两个便门相匹配,形成一道“仪门”。穿过乐楼通道至宽敞的正院。正面主殿建在宽敞的月台上。主殿前带有歇山抱厦的硬山卷棚顶凉亭式献殿。献殿后为悬山顶的正殿,为整个庙宇的最高建筑。正面神台上端坐城隍神。城隍神龛后设有隔扇门通往后院寝宫。寝宫位于大殿背后,自成院落。院内的正面为砖拱窑洞,为寝宫殿,上建木结构阁楼,称寝宫楼,为硬山顶,东西两侧各建有厢房,为北方居民典型的院落式建筑布局。

山西长治潞州府城隍庙位于在山西省长治市城东丽泽坊宏门街北端。规模宏大,布局奇特。庙内全部殿宇沿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其主要建筑中轴线上有大门,戏楼、献殿(香亭)、正殿、寝殿等建筑,两侧配有配殿及厢房等。其中大殿为元代建筑,寝殿主体为明代遗构。大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内外均有方形石柱。

通过与其他城隍庙的比较,可以看出,榆次城隍庙在总体布局以及主要构成要素上与其他地区的城隍庙的相同之处有:

1、大门,城隍庙都建有高大气派的庙门,门顶皆挂书有“城隍庙”或“显佑伯庙”的额匾,门旁有石狮、铜铁狮或石马。

2、仪门,即二门,多数城隍庙都建有仪门。

3、献殿或献亭,位于城隍庙大殿前,有宽阔的月台为官绅百姓拜祭之所,与大殿紧密相连。

4、大殿,大殿为整个城隍庙的主体建筑,殿中靠后立有城隍塑像,两旁分列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鬼卒。城隍塑像前放有香烛台、功德箱和拜垫,供信徒祭拜城隍爷之用,大殿为祭供城隍的主要场所。

5.寝殿,殿中立有城隍爷与城隍夫人的塑像,厢房为其起居之所。

6.东西庑,是城隍爷办公的地方,塑有帮助城隍爷办公的皂隶。

除上述内容之外,大多数城隍庙还建有主持房、道房、陪房等辅用房。规模大的建筑群,常会设有东西道院。

另外各地的城隍庙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群神杂居,不仅是城隍庙,在其他道教建筑和中国民间神灵信仰中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个城隍庙供奉的神可以达到好几十位甚至更多。这些神大多是城隍家族的成员,也有的是为冥界官吏或者民众为了方便祭祀而放置在城隍庙中的其他神灵等。

榆次城隍庙与其他城隍庙相比还有一些不同之处,那就是玄鉴楼、乐楼、戏台、影壁,分三次建成,却浑然一体。玄鉴楼与乐楼梁柱相接,乐楼与戏台梁柱相接,三个建筑紧密连接在一起。其二,乐楼两侧与乐楼一层角柱相连的琉璃八字影壁,不仅营造了围合的空间增加了院落的空间感及层次感,同时也提高了乐楼的收音效果。其三,戏台的中间建有过道,平时可供人穿行,在逢节日庆典,又可铺板唱戏。

参考文献

[1] 郑土有,王贤淼.《中国城隍信仰》[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申迎迎(1983-),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景观与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