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儿园“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构建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园“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构建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园的微课程是指幼儿园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中选择微小的点渗透到课程中,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形式。民间游戏在孩子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幼儿园活动中民族文化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来源于当地人们的现实生活,游戏中的歌谣用当地的方言表达,贴近自然,贴近孩子生活,其生活性、自然性以及开放性与创造性都比较适宜用微课程的形式进行展示。近年来,我们尝试借助主题构建的方法来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微课程,从细微处着手,做好“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创新,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一、“民间游戏”微课程内容的选择

我们以实施微课程的形式使孩子们在“民间游戏”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中,不断提升和拓展生活经验,感受家乡的文化。在“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体验、学习发展的规律、“民间游戏”内涵的价值和本土文化传承的需要等维度,开展的时间段在一周左右。

1.了解本班孩子的独特性。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这些孩子除了表现出一般的学习、发展特点之外,还有着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扎根孩子的生活去选择“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内容。由于我园开展“民间游戏”的课题实践研究已经有十多年,孩子们在园生活学习中总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民间游戏,有些孩子在家里也会和家长以及同伴一起玩,教师需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进行前期的调查,选择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激发孩子兴趣的内容进行微课程的设计。

2.考量“民间游戏”内涵的价值。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本班孩子的发展状况,还要充分考虑选择的“民间游戏”是否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对“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要进行理性的判断,更多地选择在常态课程中有可能缺失或者难以捕捉表达的、有一定内涵价值的内容进行微课程的构建。如民间游戏“跳房子”就蕴含着空间、本地建筑、数字认知、同伴协同游戏等价值,这在常态课程中较少综合显现,可以考虑用于微课程的构建。

3.分析本土文化传承的需要。我们经常强调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从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到各方面的管理都力求做到安全两字,而孩子的文化安全很少有人提及。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接触本土文化的精华,在幼小的心灵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就是基于对孩子文化安全的考虑。播下本土民族文化的种子并促其发芽、开花、结果,才有可能理性地面对各种外来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帮助孩子选择“民间”游戏微课程时充分考虑到本土文化传承的需要,如体现本地渔业文化的,就有相关的网小鱼、钓鱼、摸螺蛳等民间游戏。

二、“民间游戏”微课程方案的设计

有了恰当的“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内容,接下来就是方案的目标确立、框架的搭建以及具体内容的设计,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预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一起丰富方案的内容。

1.根据内容选择的三个维度来确立方案的目标。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了本班孩子的特点,“民间游戏”本身蕴含的价值以及本土文化的传承需要,在目标的确立上着眼于这些。例如大班“筒子游戏”微课程的目标就包括:运用筒子玩各类游戏,乐于创造新的玩法;发展手脚协调、动手操作、互相合作、协同游戏的能力;了解筒子是家乡特有产业的附属品,虽不起眼却很好玩。

2.借助主题活动的框架进行微课程的建构。微课程更多的是一个小型的主题活动,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内容相对集中、单一,时间跨度大等等。在建构微课程时,可以借助主题活动的架构方法来进行建构。如小班“民间游戏”微课程“摇啊摇”就从游戏本身产生的社会背景、游戏的材料、游戏的童谣、游戏的相关故事等等进行结构。在游戏童谣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教学活动,午睡前讲《摇船卖萝卜》的故事,户外活动玩“摇小船”的游戏等等。这些活动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于收集的民间游戏,根据目标,可以把这些相关的游戏整合起来,开发成相对独立的主题活动。

3.根据《指南》精神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在设计“民间游戏”微课程时要注重“民间游戏”本身的游戏性,而不是将其改为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或其他的活动,在方案设计中,预设的内容不能过满,而要给孩子留足空间,引导他们自发自愿进行游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建构“民间游戏”微课程。

三、“民间游戏”微课程方案的实施

设计好的方案,更需要在实施中检验。在“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结合学期主题教学计划实施微课程。将设计的“民间游戏”微课程直接融入学期的主题教学计划,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整个学期课程与幼儿发展阶段的顺序性与递进性是否统一,若有不合理之处,需要对微课程和整个学期的主题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2.在实施过程中,追随孩子的兴趣调整与完善方案。孩子游戏时,其经验往往是综合的,而不是语言、社会、认知、动作等领域的割裂或具有孤立的单一性,因此教师从孩子经验出发进行的指导行为也将是整合的,游戏中要更多地提供给孩子“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在顺应幼儿天性、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跟随孩子的脚步去调整与完善“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方案。一个成功的微课程在设计之初是具有未完成性的,在实施过程中由孩子去慢慢添加上所有的内容,教师要做的是观察、记录,引导幼儿往正确的方向走。

3.借助家长资源实施“民间游戏”微课程。“民间游戏”微课程确定之后,可以多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探索微课程的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家庭资源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资源。在开展“民间游戏”微课程“好玩的绳子”时,我首先向家长介绍微课程开展的一些情况,并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鼓励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吸纳信息。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丰富了孩子们对服装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保证。

通过“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开展,使孩子们在体验本土浓郁的趣味游戏的同时,感知、了解家乡的文化、民俗习俗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经验,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关注周边环境的变迁,增进了对民间游戏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民间游戏”微课程活动的评价

在“民间游戏”微课程建构的过程中,评价活动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切实从孩子发展的需要出发,树立起正确的儿童观。

1.确定多元的评价主体。“民间游戏”微课程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自我评价以及其他人员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作为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家长作为幼儿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而幼儿更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更拥有课程的决策和评价的权利,这种评价可以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过程,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其他人员包括园内的幼儿发展水平评估小组的成员、参与“民间游戏”微课程开发的社区资源者等等,通过多元的评价对“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实施予以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评价进一步调整微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实施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中的观察与记录进行过程性的评价。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设计了观察评价表,在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由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了解幼儿的当前状况,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填写“观察日记”,记录每个幼儿每天的情绪状况和参加的民间游戏的情况,在结束阶段再对幼儿的健康水平进行总体评估,考察每一个游戏项目的活动及每个幼儿的进步情况等等,每天引导幼儿在“快乐日记”上用图画或其他标记记录自己的表情符号和参加的民间游戏内容,每星期进行汇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构建,是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使得一些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游戏得以传承与创新,也使得幼儿在“民间游戏”微课程中对某一种民间游戏有了一种持续的兴趣,进而丰富了这一类型的“民间游戏”,创生出新的属于当下孩子的“民间游戏”。

(沈艳凤,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幼儿园,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