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真水流风远益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水流风远益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敖普安,1942年生于湖南湘潭,当代著名学者型书法篆刻家,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湘潭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出版有作品集《真水无香》《攻玉室诗词选》;曾任《齐白石全集》编委,《齐白石辞典》主编,《中国书法名城》杂志创刊主编。敖普安崇尚禅意书风,积大半生之功力创“百纳体”,作品清新隽逸、耸拔开张、冲淡高古、风格独具且不主故常,其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受到国内外理论家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人士喜爱。

【关键词】敖普安 书法篆刻 百纳体

中国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一种独立的艺术,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三种古老文字之一。其余的两种,一是古埃及的图画文字,一是苏马利亚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这两种文字都先后沉积在历史的文化里,唯独中国的汉字一直发展延续、使用至今。自从有了汉字,书法艺术便随之而兴,故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字的演进,书法艺术形成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书法家也借不同书体表现自己的书风,异彩纷呈,气象万千。

如果说绘画是直观的视觉艺术,是形象的艺术,那么书法就是理性思维的抽象艺术;绘画是用形象说话,书法是用抽象说话;绘画是形象,书法却并非形象,而是思维、学识、修养、心胸、眼界、文化、性格、气质等综合素质在书写过程中,留在纸面上的个性化的偶然性的笔墨痕迹,即古人所谓的“心画”,敖普安就是这样一位书法家,其书法融碑帖p篆隶于一炉,既有书卷气,又有金石味,大气开阔、古雅高华,富于情趣与生机,平静之中蕴含一种金戈铁马的气势。

敖普安出身世家,幼承家教,刻苦自学,广求名师,数十年如一日攻研诗文、书法、篆刻,兼做诗歌与评论,而课徒传薪、提携后进,更是不遗余力。在急功近利风气弥漫的当今社会中,敖普安始终保持着谦诚的治艺态度,追求求是求真的精神。湘潭文坛耆宿田翠竹曾以“冰雪沁高洁,风雨郁苍青”“集玉一室,玉如其人”相称许。

敖普安是学者型书法篆刻家,为人温和恬淡,清正平和,潜心学问,孜孜以求,谈笑中极具机智幽默,有儒者的人格风度,有诗书画印相参互证的学养和文化人的精神情操。在繁冗的日常工作和编撰著述之余,其对诗词、文赋、楹联以及书法绘画史论均有涉猎与研究。其书法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绝不是天赋的张扬,而是内敛的舒展。

敖普安学书,年轻时从颜真卿楷书临习入手,扎实的基础功夫,取得间架分布与筋骨笔势,继而由唐上溯秦汉魏晋,得“二王”书法的舒展自由,在规矩中灵韵活脱。后更参以黄山谷之长撇大捺,使其腾挪外延之势达到极致。并吸收《石门颂》《瘗鹤铭》以及怀素草书和魏碑诸多的韵味,又以金石、篆刻意象充盈其中。普安先生嗜古而不泥于古,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尤其可贵之处,是顺应时代潮流,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普安书法,篆、隶、楷、行草皆能,其篆书结体长方,融入隶楷书意,笔画方圆并用,粗细自如,空灵散淡,无一丝常见篆书的森严刻板气;其楷书危峨拔挺、撇捺开张、少顿挫、多硬断、伟岸拙奇,又透出其性情之灵秀;其行楷大抵沿楷书体势而愈活泼自由,笔画更趋舒展潇洒,典型者如行书立轴《清晨入古寺》(1996年)简逸幽淡,大有潭影空翠、万籁俱寂的禅意;其行草,如行云流水,任笔所之,但又不越出自己的风格范围。代表作如行草对联《几点落花数声啼鸟/半窗明月一榻清风》(1999年)修长圆转、错落参差,有飘逸之致而又不失拙奇大方的本色。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融心灵思维和文字为一体的视觉艺术,通过点画所表现的内涵是含蓄的、朦胧的、生动的、丰富的。书法有音乐的旋律,于无声之中充满了快慢和谐的节奏;书法有舞蹈的风姿,俯仰有致、跳跃生神的动态;书法有文学的章法、起承转合、呼应、高潮、重点、结尾;书法有绘画的经营位置,虚实相生、神情韵致、浓淡照映,书法还有诗的韵律,棋的布阵……

敖普安书法具有音乐的韵律美、节奏美,大开大合、疏密得当、张弛有致、收放自如。他以篆刻的布局入书,以诗词的意境入书,注重个性的张扬和情感的抒发,于平实中求变化,于凝重中见疏朗,如《寿同松鹤/怀抱古今》一联,一“抱”字尽得收放之妙,其结构上收下放,左束右展,相得益彰,各尽其妙,气韵流动而又结构缜密,体现了一种韵律美。敖普安书法又有独特的风格美。其书法,融篆、隶、行、楷、草于一炉,极尽变化,又有章可循。他曾说,书法应以意为主,意到笔到,不可拘泥。其中,“意”正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如略带行草笔意的巨幅立轴《观沧海》正体现了他的这一艺术主张。敖普安书法还有高雅的情趣美。稚拙凝重与豪宕大气和谐统一,潇洒飘逸的撇、捺似长袖善舞,读来使人胸襟开阔,如《几点落花/数声啼鸟》一联,其“一”字笔画粗长,十分醒目,与下字“榻”中的“羽”部夸张的超长造型相映成趣,并与上面“窗”字的“心”部横弯钩的超长造型遥相呼应,成为整幅作品的点睛之笔。

“一支秃笔行天下,半是诗人半印人”。敖普安植根文化传统,敏思笃行,开拓了富有现代审美意识的书法艺术风格,体现了其艺术与人生的高度融合。先生的篆刻艺术不仅印中求印,而且印外求印。其作品追求“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境界,体现出诗、书、印三位一体而以印为本的审美特征。继承和发扬了齐白石老人“胆敢独造”的精神。先生治印,从古玺、汉凿、铸铜印到西泠八家、近代黄牧甫乃至吴昌硕、齐白石探其奥微,用刀冲切兼施,以冲为主,有时兼以披削,不激不厉,快慢轻重,爽利果断。先生治印,印面不尽用文言古语,而往往刻入白话新声。1996年,他以洛夫诗句刻成的《诗魔之歌印集》160余钮,不仅为篆刻艺术内容拓宽了思路,而且为现代新诗与古老印艺完美结合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如白文印“春醒后,我将以融雪的速度奔回”这种“印面文学”,用的是流自心田的新诗语言,故著名诗人洛夫称誉其是“一位用刀子写诗的人”。在刀法上,该印将篆字的“垂脚”予以夸张,使之趋于粗壮;在章法上则于行间大胆留白,将书艺的章法挪移于印面,而字群之中,长短、大小交错成文,表达了他对篆刻美的独特理解。又如朱文印“井的暧昧身世”全新构成,印中寓画,亦如新体哲理诗耐人品味。一个特大而粗壮的“井”字,似从古老的《散氏盘铭》化出,起着统率、分割“画面”的作用;而作为“背景”的一段印面文字,又似从秦权中化出,笔笔如同铁线,与布满印面的“井”字形成强烈反差,于是通幅形成了富于装饰性的合力。他的“诗魔之歌”白文巨印,可看作是他的代表作。印面四字,从赵之谦、齐白石的结体、章法化出,屈曲而不填满,方正而又横斜,但刀法却不那么猛利、犷悍、奇肆,没有强烈的爆破痕迹,使充沛的气势中含蓄着一种玉筋的意蕴。该印四周的草书“印边款识文学”,是敖普安自填的《沁园春》词,所咏为“《诗魔之歌印集》献辞”,先生此印,是一种力、一支歌、一篇创新的宣言书,体现了他“合心香瓣瓣,荐酹黄河”的心声。敖普安不仅是“一位用石头思考的人”,而且是一位驱寸铁而歌唱的人。

敖普安是一位创新求变、多方位的书法篆刻家,他的榜书、巨印笔力雄强拙厚,气势磅礴,张力辐射,撼人心魄;而那些小幅如册页、扇面或小印,又如渔歌牧笛,逸兴遄飞,轻倩可喜。同一风格下的多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或自作诗联)、不同情境,衍生出不同审美趣味的丰富多彩的系列作品。

笔墨线条是中国书画艺术创作的灵魂,也是技法中的关键,练就一根富于作者个性的线型,是多少书画家一辈子的孜孜追求。敖普安经长期的努力实践,苦心经营,探骊得珠,终于在解决了字的结构、章法以及印章“朱白文统一”的棘手课题的同时,从用笔中感悟到其法线性的所在,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一笔之中见情性”的初衷,以富于个性的笔墨语言,拓展、丰富了中国当代书法艺术。

“艺海浮舟快此身,花开又是一年春”,这是敖普安的诗句,亦表达了其醉心艺术,在艺海中逍遥自适的心情。真水流风远益香,年届古稀的敖普安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经历了前半辈子的风雨兼程,又欣逢改革开放的春光无限,可喜者,先生精神矍铄,宝刀不老,正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旺盛的创作热情,为我们书写出一个更加璀璨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李松.齐白石的书法[J].书法之友,1998(4).

[2]曾右石,蒋冠东.蒋冠东篆刻集:中国篆刻艺术美学思想[M].2010.

[3]孙昊楠.印章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生活,2011(1).

[4]尚辉,赵国荣.齐白石研究(第一辑)[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7.

[5]侍少华.中国现代刻字研究:篆刻对现代字的影响[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