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实践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实践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在校学生管理和毕业学生综合素质现存的德育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孝道、感恩、奉献、节约、吃苦、行善等优秀品质。我校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阶段性实践,初步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达到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初步效果,得到家长、企业、同行和主管部门的认可。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技工院校 德育教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而在教育的意义上是以德行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一,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第二,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第三,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文件还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二、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

1.在校生的管理问题

(1)不良习惯多,违纪犯罪率高。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贪图安逸享乐,虚荣心极强。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存在抽烟、酗酒、旷课、早恋、网瘾、打架斗殴、传播视频等现象。

(2)对学习缺乏动力,生活自理能力差。学生在初中时就是“双差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上技工院校只是学技术,不用学理论,导致许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了,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3)家庭教育缺失,存在心理障碍。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家庭遭遇不幸,存在较多的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现象,从而使学生自幼养成了倔强、孤僻的性格,存在自卑、爱走极端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将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问题

根据调研及部分企业的反馈,目前技工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急功近利,眼高手低,一切以眼前利益为关注点,缺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态浮躁,满腹怨言,无法正确看待企业、社会、家庭出现的问题,对企业忠诚度差,频频跳槽。

(2)沉迷网络、电视和手机,深受各类不良信息影响,个性偏激,企业管理难度大。

(3)纪律性差,无法适应企业的严格管理。学生在家里、学校散漫惯了,对企业的严格管理不是正确面对、调整自己,而是消极应对,要么自行离职,要么被企业开除,要么懒散混日子。

(4)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较差。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团队意识,难以在企业长久发展。

三、我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模式

1.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理念的结合

(1)抓住德育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根本在于有没有抓住德育教育的核心关键点,而这个核心关键点就是所谓的“教育”的本质。古语:“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养子使作善也。”因此,德育工作最核心的理念在于领导、老师、父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做好行为世范的表率作用,进而影响学生积极效法,这样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应该上自领导,下至老师,自上而下从各方面去力行、去做、去实践

(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住人性本质。教育要抓住人性的本质,激发老师、学生向善之心,培养师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人生态度。正如古语所言“育者,养子使作善也。”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培养人的善心、善言、善行。所谓“百善孝为先”,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孝心,学生有了孝心后就能端正学习和做人做事的态度。据了解,很多学生在来我校之前或多或少存在恨父母、和父母吵架或不说话的情况,经过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后,开始学会自我反省和改过,懂得体会父母的辛苦,开始感恩父母和老师,平时的行为也变得积极向上。学校把孝心教育放到头等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学习孝道,激发学生的孝心,使之转化为对学习、工作的动力,学会尊敬领导、尊敬师长、尊敬父母。

(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培养奉献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之一是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奉献精神。学校为了培养老师、学生不计较个人短期得失、乐于奉献、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良好意识,发动老师主动带领学生去实践力行,在学校日常管理等方面为学校做事,先后成立了13个校级义工队、8个班级义工队,主要包括水电、服装、网络维修、环保、园艺、图书、理发、土木队、喜相逢、后勤、分享团等义工队。这些义工们积极发扬利他、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课外及周末时间为全校师生做贡献。

(4)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力行在于改变人生态度,转变人的心态、言行,影响个人在群体中的印象。这种人生态度的教育方式与人生、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并非空洞无物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生活,学习力行好优秀传统文化就会对个人生活和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内容和形式

根据我校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经验,比较适合的教学内容有《弟子规》、《孝经》、《朱子治家格言》、《中华德育故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根据我校的教学安排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开设了部分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孝道”为核心,我校以《弟子规》、《孝经》、《朱之治家格言》、《大学》等经典为核心教学内容,通过言教、身教、境教的途径达到教育目的。

在早上素质教育课上学习经学,在第二课堂上学习书法、中国画、音乐、太极拳、武术、乐器等,在学生活动上开展读书会、社团、义工队等实践性活动;在班级上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班会、团会,在技能文化艺术节上增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主题演讲、实践感悟等比赛。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成立了学校分享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力行情况进行分享,通过成立“师生读书会”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自我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3.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的实践阶段

第一阶段:在校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培训班,为全校学生和学生干部分批开展五天的封闭式培训。此外,在全校的教学课程上将中华优秀传统经典《弟子规》融入到学生德育课程上,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综合学生在校、在家、在企业的表现和反馈,给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成绩。通过第一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爱家、孝道、尊师、奉献、感恩、节约、行善等优秀品质,达到初步养正教育的效果,得到学生自身、家长和企业的认可。

第二阶段:在新生开学第一周针对全校新生进行为期五天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达到初步接触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此后,转入《弟子规》课程学习,以及每天早上经学课的潜移默化的熏习,让学生从感动、激动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氛围中进入扎实的经典体悟,从而让学生入心入德。所选经学内容主要有《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大学》、《论语》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通过第二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从经典中明理入心,达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将孝道、尊师、奉献、感恩、节约等优秀品质真正入心入德。

4.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实践的初步效果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受到家长肯定。我校在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的孝心和爱心,让学生能够自我反省改过。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力行后,回家学会了尊重长辈、兄友弟恭,帮助父母做家务,体谅关心父母,孝顺和感恩父母,对父母恭敬有礼。学生的变化引起以往老师和学生父母的关注和肯定,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和感谢,还特别给学校写了感谢信感谢学校对其子女的有效教育。

(2)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提高,赢得了企业的肯定。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学校涌现出大批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深受企业的欢迎,并得到企业的肯定和重用,学生供不应求,很多企业提出要和学校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对我校实习学生反馈信息主要有:①学生礼仪礼貌好,尊重领导、师傅、同事;②学生普遍较谦虚好学、主动学习;③学生在企业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④学生具有奉献精神,不计较短期工资和个人短期得失,能够在企业较为安心地工作,解决了企业员工浮躁、不安心、不稳定和频繁跳槽等问题;⑤学生在企业中具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好,不拉帮结派。

(3)提高招生入学率,减少流失率。据调查,技工院校的生源往往是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不大甚至问题比较多的学生,厌学现象普遍,故流失率大概达到20-30%,从而降低流失率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我校自前两年来狠抓综合素养也造成了一定的流失率,但我们发现,经过一定的有效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教育后,学生普遍对家长、老师、同学发生了诸如感恩、团队意识等积极态度的变化,学校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管理教育后,后期学生的稳定性反而提升了,流失率降低了。

(4)得到同行和主管领导的关注和认可。我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工作初见成效,学生的文明礼貌、吃苦耐劳、团队意识、节约意识、奉献意识等有明显的提升,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广大企业、各学校(中专、技校、中小学和大学)的关注和认同。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全国共有同行150多所技工院校和职业学校约3000多人次来我校参观交流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新模式。

总而言之,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文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探讨迎来了国家教育政策的春天。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的这样一个群体,更应该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和教育的本质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德行,从而教育其掌握一技之长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

[2]岳亚平 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讨[D].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3]孙海东 中职教育的问题及出路[J].科技资讯,2009,(04)。

[4]车燕 技校教育工作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5]兰吉胜 浅谈《弟子规》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教研创新导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