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校音乐课的现状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校音乐课的现状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我校是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宁波市市区较远的一所农村中学,在音乐课的教学上有喜有忧。本文旨在通过对学校音乐课的现状和问题的简要总结和简单分析,进一步促进我校音乐教学的不断前进,为农村中学的艺术学科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 音乐课 现状 问题 思考

现状

就领导层面来讲

我校领导在艺术教育上坚决拥护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深刻领会并及时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时刻关心音乐教研组的建设。每周每班一节音乐课,即使是在九年级下学期也照常上课,做到了开足课时。全校目前有27班,共有两位音乐教师,分别担任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日常教学任务,九年级共10个班,由两位老师分别担任五个班的教学任务,做到了教师配齐。在开展活动方面,做到了及时布置和积极协助�参与。

就教师层面来讲

我校的音乐教师在每学期的开始,注重及时研讨教材,制定出本学期的各项计划和目标。在日常的教学业务方面,注重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备课、上课。做到了教学“六认真”。每学期都有校级的公开课或研讨课的开展,同时组内有及时的活动记录和总结。在学生活动的开展方面,除了积极参加镇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外,在校内每学年都有两次大型的文艺活动,一次是作为艺术节开幕式的“一二-九”文艺汇演,一次是一年一度的七年级的少先队员退队仪式时以班为单位的合唱表演。

我校的音乐教师在各项音乐活动的辅导上能够做到通力合作,利用了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学生也做到了认真练习,师生无间能够共同探讨和排练。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和情谊,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有益的补充。

就学生层面来讲

音乐虽然是小学科,但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一节很重要的课。在音乐课堂上,学生除了学习唱歌,欣赏经典名曲外,他们还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技能,如演唱、表演、对作品写出鉴赏短文等。对音乐的喜爱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积极参与,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就会热情高涨,摇头晃脑地跟唱和聆听以至于浑然不觉。种种迹象表明,学生是喜欢音乐的,只有在作品过于成人化或在理解上有些困难时,他们才会表现出一些厌倦情绪和发牢骚的现象。

问题

就认识层面来讲

艺术学科目前在中学的教学结构中属于边缘学科,音乐也不例外,这是大环境使之然。“艺无止境”决定了艺术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此被边缘化也是在所难免。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在学生的基础学科被接二连三的考考考的情况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时间和精力基本上都会花在基础学科的听写练上去。这样的局面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所有的小科目被边缘化是应该的,学了那些东西有可能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这种认识的偏差在于,他们没认识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和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美国科学家组成的教育研究与发展专门小组,他们提出如下看法:科学成绩的优秀与个体人类经验的广度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最好的科学家并不一定是那些仅仅潜心于本专业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对艺术和人文学科的熟悉会使一个好的科学家的观察力更为敏锐。爱因斯坦的成功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位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和牛顿”的科学巨匠同时还是一位音乐家,他自认为自己在科学上的成功与音乐密不可分。他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由此,音乐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观点在美国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当然,美国和中国有着不同的国情,但在认识上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向发达国家靠拢,不断的改进我们在认识上的偏差,使艺术学科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就课堂层面来讲

在音乐课堂上,教材的艰深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笔者可以就九年级第五单元《经典交响》为例来窥得一斑。在这个单元中设置了这么几个内容: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德沃夏克的《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和由其主题得来的歌曲《念故乡》。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命运》是经典中的经典,但这个作品融入了作者太多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我们的学生在较少有人生磨难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的。德沃夏克的《第九》则有着比较复杂的创作背景。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让学生去理解作者的思乡情绪是容易的,但又让他们去理解这个作品不是美国的交响曲,是捷克民族音乐的乐思的不断闪现可能就会有比较多的困难。

针对以上所言的情况,很明显想让他们全面深刻的去掌握每部作品是不现实的。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让学生比较客观正确的去认识了解这些作品,是笔者经常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就学生层面来讲

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提供了一些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一部分学生的意识中,音乐课是和唱歌课划等号的。这种错误的认识给音乐课的其他内容的学习带来了不少的障碍。作为边远农村小学过来的一部分孩子进入中学以后依然不具备迅速认读简谱唱名的能力,看到“6”还要从DO RE MI FA SUO LA数上来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给唱歌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学生在看到不熟悉或是不感兴趣的作品时缺乏耐心,消极反应甚至干脆干其他事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情况都有待于教师的正面引导和不断改进。

思考

就认识层面来讲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对音乐教学的定位上,都需要充分地认识到,艺术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不是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花边戏”,而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音乐课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偏废其中任何一项都是不可取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与积极作用不是其它事物可以随便代替的。

就教师层面来讲

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音乐的鉴赏和律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美,进一步开发出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去发现美,表现美,不断地去创造美。教师对作品全方位的把握和诠释会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因此作为教师不可因为音乐学科的边缘化而把自己也置于无关紧要的位子。通过认真的挖掘教材,使看似和学生距离较远的内容成为学生能够熟悉甚至感兴趣的内容。在审美观的引导上,绝不能以当前的缺乏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消极颓废的音乐作为标准,而是要把真正的美的作品通过有效的手法给学生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的同时,确立自己的正确审美观。作为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很容易受到广播电视播放的内容的影响的,每天点歌台中消极音乐的狂轰滥炸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着不可忽略的恶劣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与其“堵”不如“疏”,教师的语言引导要及时恰当,听之任之是不可取的,两耳不闻也是不恰当的。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肯定是不够的,在平时的活动中,作为辅导者的教师要在活动内容的“好”与“不好”的判断上要干脆,模棱两可的态度只会给学生造成审美观的混乱。在这方面的教训还真不少。

我校音乐课的现状特征可能也是所有和我校有着相似条件的学校所具有的特征。音乐教学的不断进步也是整个教学环境不断进步的一个表现,让我们共同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