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标准化之路的几点思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标准化之路的几点思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仅就企业标准化工作中的企业标准化组织形式,编造人员等提出一些原则性要求,同时,给出几点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组织形式;标准实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市场竞争逐步体现了公平性原则,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使它成为企业管理的法规,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武器”。

二、企业标准化工作系统的组织结构形式

企业标准化要求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由于自身的专业性质、规模大小、产品复杂程度、建厂时间长短、企业素质和标准化意识等等的不同,组织形式差异甚大。归纳起来主要有集中制、分散制、混合制、标准化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各种组织形式有各自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各自的弊端。

这里仅以标准化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为例来说明。这种组织形式以厂长为首,由企业设计、工艺、生产、质量、销售、供应、财务、企业管理办公室、定格、劳动工资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就企业标准化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审议和决策,决定后再由标准化职能部门去贯彻实施。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由于厂长和企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参与,有利于推行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但他们不是专业的标准化人员,专业知识有限,因此,组织形式的功能发挥过分的赖于企业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的标准化意识,也就是,他们意识强则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反之,则往往流于形式,再加之这些人多数自身业务工作忙等实际原因,企业标准化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优点明显,缺点也很突出。

企业标准化工作系统组织形式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具体如下:

(1)集中原则 也就是标准化工作系统的设置要集中管理的需要,体现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特性。

(2)综合原则 亦称为“网络原则”,即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的技术管理基础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管理活动,它不能单靠专职的标准化组织机构,而是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员的活动。

(3)分工原则 即分工明确,使每项工作规范化,以实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4)能级原则 也就是工作岗位要与人的实际知识业务能力相适应。

(5)反馈原则 即大量的企业标准化活动中需及时反馈信息,利用信息,以便更好的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和对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

(6) 精简原则 即设置机构要充分注意精简、效能。

以上只是综合考虑原则,选择还要更多的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身特点。设置适合自身的组织形式,这是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三、编制人员的确定

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的确定,标准编制人员的素质对制定标准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人员,不可能制定出高水平的标准。一般的说,对参加标准制定人员的素质要求大体有以下要求:

(1)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标准是技术和管理活动的依据,它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要求保证标准内容的全面、完整、准确、无误。

(2)有必要地标准化和法规知识 标准是行动的准则,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文件,需要标准化知识。

(3)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标准在文字表述上应简单、准确、逻辑严谨、通俗易懂,便于人们掌握和运用,应避免对标准条文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4)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够阅读国外有关文献,跟踪国外动态;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5)具有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责任心 制定标准是一项十分繁杂、细致的工作,任何微小的差错都会给标准的实施带来困难,起草过程中还需要不厌其烦地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责任感是必需的。

当然,以上是对标准化人员的较高要求。在实际企业的组织中,如此高的要求就要有相应的待遇,而标准化工作由于其自身的性质,不如一线那么容易出成绩,而大多数企业以生产为核心而待遇的分配更多的倾向于生产,导致标准化岗位,要求高而待遇高不起来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员留驻,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仅仅是标准查询的机构,而失去本身的意义。

四、标准的实施

标准颁布后的实施,这是企业标准化的核心。标准旨在通过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得到稳定的产品质量,获得最佳效益和秩序。标准天生就是为了使用的,只有贯彻实施,才能发挥其作用,为了加强标准的贯彻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发挥用户和使用方在标准贯彻中的监督作用。一般的说,研制、生产部门只能从自身需要出发去贯彻某些标准,对那些真正影响产品使用效能、降低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标准就容易忽视,特别是那些技术上有难度,需要较大经费投资的标准要求就更不易主动贯彻实施。所以,只有用户或使用部门提出要求,研制和生产部门才能确定那些标准和要求必须达到和满足的,不会显得含混不清,似是而非。

(2)将标准贯彻实施、监督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渠道。标准化和质量管理都是组织和管理现代化生产的手段,它们紧密联系、相互支持。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在一整套标准的基础之上。没有标准,质量管理就没有依据,检验就无法进行。没有质量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就没有可靠的保证和监督。所以说,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又是贯彻实施标准的支柱。

(3)推行质量监督认证制度。这也是促进保证贯彻执行的手段之一。由于其有专门机构实施,迫使企业长期的、持续的、认真的贯彻执行有关标准、规范。

(4)建立合理的机制和配套的方针和政策。

(5)解决标准实施要求和条件之间的矛盾。

(6)正确处理标准贯彻中各种关系。

以上是加强标准贯彻实施和监督的途径。此外,要标准好用,让使用者愿意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标准的编写是合理是便于实施和使用的。

五、标准及时修订

标准的修订应及时。企业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标准制定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先进的标准,会成为落后,为此,广泛的收集国内外信息,关注企业同行业的动态,及时收集反馈到标准的需求上,理顺标准修订的渠道,值得提出的是标准体系是倾向于稳定的,而环境却是具有多变性的,这也就意味着标准的更新和调节是有阶段性的。简单的说就是,标准体系的更新,是个系统工程,它因为单个标准是不可重复的工程,而整体表现出分阶段的不连续性的表面特征。标准只有通过修订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个持续的过程。

六、结束

企业标准化建设周期比较长,投入成本比较大,收益较为缓慢,需要企业上下的共同参与,需要标准化人员的付出与努力!